action | 你知道個人包裝與裝逼的尺度嗎?

要說的“裝”,是裝點自己,但不是包裝過度成裝逼機(尤其思維這點上)

微信也好,社交電商新零售,直銷也罷,整合或交流的基本認知,為什麼一定是拿公司模式或產品來做對比呢?為什麼只是拿單一的所謂風口期就賺一賺大錢呢?

為何不是從自己個人的認知或所在系統的專業度呢?想在風口期賺大錢,自己條件夠不?什麼都沒有 就算了

然這一現象不僅限於這一兩個行業之間,比如說,前有權健事件的曝光,後有直銷行業整頓,社會輿論,行業整體業績不是很好

在這個當中有很多的普通人,剛剛入行不久,或是正嗷嗷待哺的階段,正想發憤圖強的經銷商,環境限制,社會輿論,大家心中都多了一絲絲的擔憂害怕,開闢新市場的成交率縮小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要選擇一家公司一個團隊,來做這件事情,或是自認為的理性選擇,也或許是頭腦一熱。前有美好願景,後當然願意奮力一搏

可當遇到這樣突如其來的,被大環境所牽制的這現象的時候,對於入行新人,可能就招架不住,多數人會陸陸續續轉到其他行業,或是選類似的其他同行,或是選社交電商,微商之類(市場做法,制度相似

可問題又來了,前一個投資,時間進去了,金錢搭進上了,虧的這個錢怎彌補?算了?不換也沒其它辦法?

那就算當下你選擇其它,表面上看到的也許會更好一些,或許能讓你賺到所謂眼前的利益

上一個投資沒做好,或沒賺錢的根本原因,還來得及去反思嗎?真是行業環境所致嗎?平臺不適合?團隊原因?

難道換一個平臺投資了錢,換了一個新團隊,你就能賺到錢?不會游泳,換一個游泳池再高檔豪華,好像還是不會,對不對,所以問題在於你這人,你的韌性和認知提升

能力認知被卡住是很痛苦的,要去鍛鍊不被卡住的能力,又是更痛苦的事。它要求和與生俱來的本性做鬥爭。能不被卡住,是一種罕見的素質,一種獨特的競爭力但這不是神秘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獲得的

要求有多少本錢打多少仗,在打仗中掙本錢。掉到坑裡不要緊,積極看看坑裡有什麼資源,用有限的資源先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別一口吃個胖子,總想組個大團隊做事。認清自己能力界限,做稍微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從白手起家,就會深切感受到一切牛逼的東西,都是千千萬萬看起來不牛逼的人和事堆出來的

我喜歡把做直銷生意的人,做社交電商的人,做微商生意的人或做其他類似於小項目,我都把統稱為輕創業者

自己之前的心態,其實也是和現大部分人想法一樣的,我投資了錢,我來做這個生意,基礎的學了,就得必須,立刻馬上賺錢

言外之意,我們深層的思想是要想方設法賺顧客的錢,沒想過,我們最能服務怎麼的群體,因為這樣忽略了,自己在認知上的提升,少了多元化的學習,同行的交流

長此以往難免固步自封。反而賺不到錢,既沒成長也沒收入

以前的自己,遇到同行人其實很牴觸,覺得你這個東西就沒我的好,或遇到別人想我介紹項目,想拉我去做別的人,內心是排斥的

真正的認知改變,是從跟不同行業不同渠道的人做交流,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我不是想讓你跟我合作或怎麼樣,我想在每一次跟不同大咖的交流當中,都能得到不一樣的思維,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給到我的顧客做不一樣的價值和服務

在溝通上,從表面上看,我只是可能在和某一個人隨意的聊聊生活,擺龍門陣,但實際上我有自己的心法SOP,能夠判定出對方需求,可以提供什麼服務, 我有還是沒有,我能還是不能。

現在的思維就成了,在不銷而銷中有成交,無招勝有招的拉個大單,成交就變成像喝水一樣的不復雜

這完全也歸功於在心法營銷的特訓營學習,起初也很矇蔽,感覺抽象,在特訓營歷練過後才有生意,接觸不同行業大咖,才有更深的認知

因為原先的自己只是停留在自己的行業,團隊裡。走出來,和同行交流,和其它行業學,就少了井底之蛙的思想,自以為很了不起想法。

最後,想表達的點,除了學習自己本行業的重點外,多份對人對事的敬畏,與同行有深度的人交個朋友,這也是財富同樣是資產管道

個人成長不能急

團隊的增長更不能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