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本文來自於2017年4月19日我在"一塊聽聽"上的《如何用GTD戰勝焦慮和拖延》網絡直播的逐字稿。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搞定III: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藝術》

假設你手頭有這樣一些事項需要處理,你會如何安排?

1)一位同事發來短信,邀請你明天晚上一起出去喝酒

2)自己有一天突發奇想,想要學學韓語,看韓劇時更有感覺

3)財務科發來了一封郵件,說公司的納稅信息發生了變化,以後出差時開具發票時要留意

4)想在一個國際會議上發表一篇論文,論文全文的截止日期為5月31日,還有不到50天,當前只有些零散的素材

5)提交了一個直播申請,對方發來郵件,還要你把身份證的掃描件發過去

6)昨天帶著一位下屬參加了項目進展彙報,領導提了一大堆要求,要把會議紀儘快整理出來

7)新生大學在4月25日20:00有寫作課,上次朋友聚會沒聽成,這次可不想再錯過了

8)最近媳婦從淘寶上刷工行信用卡買了幾樣東西,要在25日前還款,否則個人信用可能會受影響

9)聽許多人說《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不錯,準備好好讀讀

10)北京的有位朋友對比特幣很精通,以後出差去北京時一定要當面跟他聊聊


不知道大家在繁忙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當你正在做著手邊的一項事情時,頭腦裡卻不斷地蹦出來其它的事務,讓你煩心不已,焦慮不安;有些事情拖延了一年也沒有完成,甚至是還沒有真正開始。"

2011年之前的我經常就是上面這樣一種狀態,在2011年7月,我無意中接觸到了Getting Things Done(國內翻譯為搞定,簡稱GTD),通過5年多的踐行,在自我管理方面有了一些認識,想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這次分享共分四個部分,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GTD,我為什麼對它感興趣?第二部分介紹GTD中的五步流程,如何讓做事更有效率,第三部分介紹GTD的6個高度,如何通過不斷地反思或回顧,去做正確的事,第四部分介紹一下我的GTD執行效果與體會。

第一部分:什麼是GTD

我從小在勝利油田的一個小村子裡長大,沒見過什麼世面,家裡窮也沒讀過幾本課外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結婚、生子,一切在平平淡淡中度過。

我是1993年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當時特別喜歡計算機編程,工作性質也與計算機密切相關,所以當時也算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在2011年的7月的某一天,一晃竟然參加工作18年了,馬上就40歲了,古人云"四十不惑",而我一直還在迷迷糊糊中度日。那一天在網上閒逛,遇到了GTD這本書。當時我正在用Microsoft Outlook管理郵件、聯繫人、任務和日程等,但發現有些事項在Outlook中躺了一年也沒有動手,每天要看著這些未完成事項讓人很有挫敗感,看到GTD的介紹很動心。沒想到正是這本書,才有了之後的一系列改變。我感覺GTD這本書是我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本書。


那麼什麼是GTD呢?

維基百科上是這樣描述GTD的: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行為管理這個詞容易有歧義,我現在感覺GTD應該是一種用於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系統方法。市面上關於時間管理方面的方法和工具非常多,估計很多人已經試過各種各樣的時間管理方法,不再相信GTD能夠改變他的現狀。

當一個人參加工作之後,特別是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後,工作、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都會增大,遇到要處理的事情會非常多。當一大堆事情湧來後,如果沒有有效的系統加以妥善處理,則會時刻處於焦慮之中。如今的信息嚴重過載,讓這種焦慮感更加嚴重。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信息嚴重過載的時代


各種時間管理的書都告訴我們,任務要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四個象限,還有要將任務分為高、中、低三種優先級,但當一個任務來了之後,我們的大腦會本能地處理緊急的事情,根本不會去判斷其重要性,當一件事從你的大腦中揮之不去時,你又如何能夠把它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優先級?

我在2016年陸續訂閱了《得到APP》中的幾個欄目,這些欄目的主持人吳軍、李笑來、萬維鋼、劉潤等等,無一不是時間管理的高手,幾天前剛看到五分鐘商學院的作者劉潤的最新一期的文章(讓大腦用來思考,而不是用來記事),原來他用GTD已經有10多年了。而一個不善於管理時間的人,平常的生活就會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更可怕的是,他會認為混亂是一種常態,時間長了之後就習慣了這種混亂狀態。

當事情較多時,腦子會很大,非常非常大,一直處於焦慮狀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當正在做著手邊的一件事時,頭腦中不時跳出來的是另外一件事。因為當一件事沒有安排妥當時,大腦就會不斷地打斷你、提醒你,說到這,估計有些人會有同感,引用李笑來常說的一句話,"相信我,你並不孤獨"。

如果你正在聽直播,是不是腦子裡想起另一件事?如果是這樣,說明那件事沒有安排妥當。

而經過GTD的實踐之後,所有的事情有效地收集,該放在日程表中放在日程表,該委託其他人的委託他人,該拋棄的拋棄,該等待的等待,該日後處理的以後再說,所以GTD高手能夠有效地處理這種複雜的局面,其實是能夠提前將混亂消滅於無形,傳說中GTD黑帶高手能夠達到心靜如水(Mind as Water)的狀態。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心靜如水的狀態

GTD系統中最為有效的一個理論在於:GTD講究將一切事務收集起來,記錄下來,只要事情被記下來之後,大腦就會平靜許多。一些人可能認為這與常見的Todo List沒有什麼分別,但GTD又提供了規範化的五步流程,收集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明確意義、組織整理、深思(也叫回顧)、行動等幾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有比較明確的指導方法。將步驟分解之後,每一步只關心那一步的事情,既不會對手頭事務產生干擾,也利於將複雜的事情逐步細化分解,最後找出大塊的時間處理重要的事務,把碎片的時間用於處理其它雜務,把類似的事情成批解決。節省下來的時間,去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用一張圖概括GTD的主要內容,我覺得可以用《搞定3》這本書中的一張圖。《搞定》這個系列書共有三本,建議GTD新手把《搞定1》和《搞定3》放在一起閱讀,我在該圖中加了章節號,這樣它就是《搞定3》的一份可視化索引目錄。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搞定III》的章節目錄

我把這張圖稱為GTD的兩個維度,即水平維度和垂直維度。

  • 水平維度:介紹五步流程,對各項事務有掌控感,做事更有效率,不焦慮
  • 垂直維度:從六個高度去回顧與反思,不斷迭代、不斷修正,把握視角,去做正確的事,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下面我將分別介紹水平維度和垂直維度的主要內容,由於GTD的內容確實挺多的(實際上,剛接觸一項新事物時,哪個不是挺複雜的?),這裡只介紹一個概況,具體的細節只有實踐了之後才能體會到它的強大。

第二部分:水平維度的掌控流程,正確地做事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GTD組織整理圖


談到水平維度的五步流程,最有名的應該是這張GTD總體流程圖(組織整理圖),網上雖然有一些修改版本,但這裡仍引用原書中的經典版本。GTD初學者要把它設為電腦壁紙,打印出來貼在辦公桌上、牆上,隨時參考。建議您在回聽本次分享時,最好也把該圖打印出來放在一旁參考。

第一步:收集

強烈建議GTD初學者從這一步開始實踐!這一步方法最簡單,好操作,很見效。單隻學會這一部分,也會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原文作者推薦專門準備2天的時間來進行全面收集工作,回想我在2011年時初次嘗試時,大概是這樣的:

原文作者推薦準備幾個實物收集籃和一疊便籤紙,我是搞IT的,電子資料居多,就打印了一疊A4紙,每頁上只有4個方框,找了一天下午開始了一次全面收集,先把辦公桌面收集一遍,然後就把整個桌面當作收集籃了。(也就是說,把待收集的東西都堆在桌子上)

一些較厚的文檔或材料,就在A4紙的一個方框內記下幾行字,桌面、桌下小抽屜、右側抽屜、光盤盒、右側桌子、右側桌子上的文件盒、背後的櫃子,一陣子忙碌,收拾出來了好多垃圾(用碎紙機碎掉了3筐紙),扔掉了一堆N年前保留的材料(一些老掉牙技術的筆記、一些陳舊項目的會議記錄、一些成果報告、一些榮譽證書的外皮等等),在收集身後的櫃子時發現自己好像進入到了一種收拾東西的狀態,(這種情況原文作者也提到了)這種狀態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很長時間沒有向收集籃內放入東西。

意識到這點後我抓緊讓自己從收拾東西的狀態中脫離,總共4個櫃子,弄了2個櫃子後,發現另外2個櫃子中沒有什麼對我下步工作或生活有啟發的內容,就加快了收集的速度。

所有這些以實物形式存在的東西收集完成後,按照書上給的檢查表又快速回憶了一些事項,全部收集起來。在收集過程中,發現這些事情確實跳躍性非常強,一會兒是工作上的事,一會兒是生活中的小事,還想起來要幫媳婦刻錄一張音樂CD放在車上聽,最後終於在下午6點前完成了收集過程,總共用了不到4個小時,中間同事有過短暫的干擾,我快速把事情記在收集籃中,繼續我的收集過程。

發現養成這種習慣確實不錯,可以讓自己在打斷後能夠快速回到原來的狀態,經過這不到4小時的收集再加上後續幾天中零星的收集,竟然得到了160多個動作Action,後來發現有些實際是項目Project。

如果擔心還有什麼忘了收集的,可以看看《搞定3》書中提供的更為全面的長達2頁的參考列表。用2天時間做完這一過程,會有種大腦被清空的感覺,再找點時間把家裡也收集一遍,會更徹底。因為GTD主張用一個系統把工作、生活、興趣、朋友、健康等事務一併管理起來,不留死角。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GTD流程的第一步是捕捉(收集),來一次全面捕捉或收集只是開始,以後則要把這種捕捉變為日常的一種習慣。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在閒聊的過程中不經意地掏出一個小本子,寫了幾筆之後又放入口袋,他很可能是一名GTDer(實踐GTD的人)。

具體的收集工具有:小本子及筆,郵箱、雲盤、OmniFocus等軟件(這個軟件我簡單展開一句,OmniFocus這軟件只認蘋果系統,價格也不低,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GTD工具軟件)、U盤、實體的收集筐等等,這裡不再展開。初學者不要使用過多的收集工具,用一款實體的小本子,再加上一款手機GTD軟件配合起來即可。關鍵是要馬上開始實踐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第二步:明確意義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這一部分的內容對應著流程圖的右上角部分。GTD強調在收集的時候不做判斷,如實記錄下來即可,把這些組織整理的事情放在後面的步驟中去做,從而減輕注意力的損耗。

在"明確意義"這一步中,需要回答這樣兩個問題:

  • 這是什麼?
  • 需要採取行動嗎?

可能有人覺得這兩個問題有點傻,但如果一個人有明確的價值觀、處事原則,有些事情從這一步就會被篩選掉。

本次分享的標題叫"如何用GTD戰勝焦慮和拖延",焦慮說明事件沒有安排妥當,拖延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意義沒有明確。

如果這件事不符合自己的目標,可能就需要丟棄;有些雖然暫時不符合長遠目標,但可能會在其它方面得到收穫,當前還無法採取行動,就需要放到"將來/也許"行動提示清單中;有些內容明顯只是一堆參考資料,無法採取某個具體的行動,直接給它取個有意義的文件名,把它放在電腦中某個位置中,方便將來需要時能夠快速檢索到。(這裡提一句,配合everything這款免費小軟件,讓你效率提升許多)

對於需要採取行動的事項,則進入到下一步流程中。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Everything:用於提升效率的小軟件,強烈推薦


第三步:組織整理

這一步中首先要區分項目(Project)和行動(Action)這兩個概念,GTD中的項目是指需要完成多個行動後才能達到目標的一組事務,而行動(Action)相對來說就是一般不超過幾個小時的簡單任務。

這一部分的內容較為複雜,又分為5個小點: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第1小點、項目分解:請看到流程圖的左側的一個分支,有一個箭頭,寫著"需要多步驟行動的任務"。重要的項目都非常有挑戰,通常需要消耗幾天、幾周甚至更久的注意力才能完成,當直接面對一個複雜問題時,我們的大腦就會畏懼,反應在行動上就會拖延,所以需要將一個大項目拆分為多個具體的事情,這裡作者推薦採用"合乎自然的項目規劃法",這個過程有點類似頭腦風暴,也有明確的操作方法,這裡時間關係,不能展開了。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分解過後的行動都輸入到GTD系統中進行管理。一個項目通常會拆分為多個行動,但務必要在眾多的事情中找到Next Action,即下一步行動。Next Action是GTD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術語,當把事情整理得足夠清楚時,Next Action很容易找到,但遇到一個有挑戰的項目時,要做的事情一大堆,這時必須找到Next Action做為突破口,許多人在做項目時有拖延症,實際上就是這個Next Action沒找到、沒去做。有時Next Action只是打一個電話詢問,發個郵件求助,召開一個內部討論會,事情啟動了,後面的事情就可以逐步推進了。

關於行動的執行,S.M.A.R.T.原則在這裡同樣適用。但GTD中又分為了幾種情況,讓你方便處理。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第2小點、兩分鐘原則:如果一件事在兩分鐘內能夠解決,馬上就給辦了。當然兩分鐘是一種近似,你換成5分鐘或再長點也沒關係,這只是一種原則而已。

第3小點、委派別人:管理者更需要這個功能,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當把事情委派Defer給別人後,需要把Action的

上下文(Context)設置為"等待"狀態,(插一句這個Context對於Action較多的人適用,今天不能展開太多)這件事有那麼一段時間不會出現在你的清單上,不讓你心煩。如果需要定期瞭解進度,可以再設置一個截止時間,在那個截止時間到來的時候,GTD系統會彈出提示,你就去過問一下那件事情的進度。這個等待清單在每週回顧的時候也是一項主要的內容。

第4小點、日程表:如果一件事情有嚴格的時間要求,比如參加某個會議,在某個時間之前提交材料等等,則把它放在日程表裡,這個功能估計大家都會用,而且會濫用。

如果沒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就不要把Action設置到日程表中,這是GTD的一項重要原則。但如果某個任務確實非常非常重要,你也可以強迫自己把它放進日程表來強制執行,但要慎用。有些GTD軟件(比如OmniFocus)支持重複任務,在想養成某個習慣時,可以設置一些循環任務來提醒自己每天堅持下去。

第5小點、下一步行動提示清單:不滿足2分鐘原則、無法交給別人去做、也沒有截止時間要求的事情,這些都是待辦任務了。如果這裡事情還很多,GTD中又給出了

上下文Context概念。我不喜歡這個翻譯,感覺"情境"這個翻譯更準確一些。

也就是說,一些事情只在某種情境(Context)下,才能夠去做。比如:你只有出差時才能去與某位朋友面談,這樣可以讓你從一堆事務中快速找出一件可以執行的Action。GTD新手可以先不用管Context,以後根據情況再設置,一般7個就夠了,別超過10個。

第四步:回顧(反思)

前三步(捕捉、明確意義、組織整理)在流程圖都出現過,這個步驟在兩個維度中有,在組織整理的流程圖中並沒有,卻是GTD中的重要一環。回顧的頻率最好是每週,每週把自己的系統更新一下,劃掉已經完成的Action,分解比較大的項目,把突發的事情也安排妥當,還有精力的話再看看"將來/也許"清單,可能某件事情已經具備啟動條件了。

有些GTD新手會忽略"回顧"這一步(因為感覺太麻煩,前兩天聽了得到APP上的直播,發現GTD中回顧這個步驟實際上就是覆盤),長期下去一段時間後,GTD系統內的信息得不到更新,從而內心不再信任自己的GTD系統,焦慮的心情又會重新燃起,所以只有每週回顧,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跟上最新的變化。回顧也有具體的操作辦法,可以列出一個檢查表來,逐個進行思考,這裡不再展開敘述了。

第五步:行動

計劃得再完美、再好看也是花架子,還是要去做,Just Do it!保持專注力,對照著Next Action清單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如果專注力不夠,可以與"番茄工作法"配合使用。

我們用一個例子來回顧一下這些處理流程,直播開始前,我留了一個思考題,現在來看一下如何用GTD處理這10件事。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對於第1條,一位同事請你明天晚上出去喝酒,如果僅僅是胡吃海喝,可以馬上拒絕,丟棄。

我現在對於這種事情的判斷原則:如果一次交流之後雙方都能夠獲得成長,那就值得做。

對於第2條,想學學韓語。

可能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可以放在"將來/也許"清單中。這種事項,在月度回顧或季度回顧時會重新評估,看看是不是變成一項必須去做的事,或者具備了啟動的條件。

對於第3條財務科發來了一封郵件,說公司的納稅信息發生了變化,以後出差時開具發票時要留意。

這條無法採取行動,是典型的參考資料,記在手機的備忘錄裡或OmniFocus時。這類APP軟件很多,關鍵的是你得固定使用一種軟件,比如:evernote,有道雲筆記,omnifocus,或qq郵箱等。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對於第4條,想在一個國際會議上發表一篇論文,論文全文的截止日期為5月31日。這種是明顯的項目,需要專門找出時間來把這個項目分解,(自然式計劃模式),蒐集素材,設定主題,寫作(摘要、前言、技術點)、摘要的翻譯、試驗、投稿,分解之後,一定要找到Next Action,不同人的拖延習慣是不同的,你自己意識到這一點後,你的下一步行動,可能就是把你最有感覺的那一小節寫出來。打開電腦,關閉一切彈窗的提示、瀏覽器等,寫下這一小節的標題,然後想到什麼內容就把這些內容打出來。別想太完美,這樣這一小節論文的初稿就有了,當一件事開始了之後,後面的事情就可以順著做下去了。

第5條,提交了一個直播申請,對方發來郵件,還要你把身份證的掃描件發過去。這種事情2分鐘可以搞定,馬上辦了就行了。

第6條,昨天帶著一位下屬參加了項目進展彙報,領導提了一大堆要求,要把會議紀儘快整理出來。這種事情當然委派給下屬,如果這個紀要很複雜,需要好幾天,然後把這件事設定為"等待"狀態,在某一天的時候你去過問一下。

第7條,新生大學在4月25日20:00有寫作課,上次朋友聚會沒聽成,這次可不想再錯過了

這種是明確地有時間要求的事項,在這個事項加在日程表上,截止時間19:50。

第8條,最近媳婦從淘寶上刷工行信用卡買了幾樣東西,要在25日前還款,否則個人信用可能會受影響。

這種也是日程表的事項,我的信用卡已經設置了自動還款,但仍得確認一下。很多GTD軟件都支持"重複任務"這種功能,比如在OmniFocus中可以設置為每月重複。

第9條,聽許多人說《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不錯,準備好好讀讀

如果你習慣於看電子書,直接從amazon一鍵下單,把這本書放入"讀書清單"中。

第10條,北京的有位朋友對比特幣很精通,以後出差去北京時一定要當面跟他聊聊

這種事情你想面談,所以只有出差到北京時才可以執行的動作,把上下文標記為"外出"。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第三部分:垂直維度的把握視角,做正確的事

在實踐GTD的前1、2年裡,我並沒有過多地關注於這個垂直維度,也就是說一直在嘗試著把事情做得更有條理、更有效率,仍走了一些彎路。人需要在某個階段,從一堆事務中跳離出來,從內心審視一下自己,從更高的視角上去俯視自己所做的一切,可能有些事情就會放下吧。

GTD中用飛機的高度來類比,把事情共分為6個高度: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GTD的6個高度


1、下一步行動:這是最低的一層,相當於跑道,縱軸與橫軸上相交的那個步驟,所有的項目都要落實在許許多多的行動上,要落實到每天的事務中,需要熟練地應用GTD流程,對所有事務收集、整理、執行、回顧、記錄,這些都是GTD的基礎,當把這些事情處理好後,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2、項目:一萬英尺,中國人對英尺這個單位沒感覺,相當於3048米的高度。再重複說明一下,需要一個行動以上才能完成的事情,在GTD中都稱為項目Project,這裡的項目有點不同於工作中常說的項目,有些項目可以較大,比如寫一篇學術論文,也可以很小,比如說組織一次小型討論,有些項目長達1年,有些項目可能1天就可完成。

在每週回顧時,就要逐個檢查這些項目的執行情況。

3、責任範圍(關注層面):二萬英尺,6000米高空,每個人在社會上的不同角色所對應的不同責任,比如我自己吧,身為孩子的父親,身為單位的工作人員,身為妻子的丈夫,身為父母的子女……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可能人與其它動物的不同就在於人生中要承擔這些責任吧。

4、目標:三萬英尺,9000米高空,我百度了一下飛機的正常飛行高度,短航線的飛機一般在6000米至9600米飛行,長航線的飛機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飛行。看來這個9000米高空,就是飛機的正常航行時的高度吧。這個高度主要思考一到兩年的目標。在年初時可以設定此目標,並不斷地在週迴顧和月回顧中分解,落實到每週、每日中,而且隨時調整,有些目標在不適應於最新的變化時,就需要大膽地調整。

5、願景:四萬英尺,12000米高空,考慮3到5年的目標。想理解這麼高的高度,真不容易,我實際上也沒有達到,也一直在追尋。想活在未來,就需要不斷地實踐和反思。

6、原則:五萬英尺,15000米高空,據說有些公務機的飛行高度可以達到15000米,在這個高度上思考的是人生的意義及價值觀。當李笑來在新生大學裡推薦《原則》這本書時,我恍然大悟,原來正是這些原則構成了我們各種行動的指南。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選擇和決策的過程,當從人生高度明確了這些原則之後,做一些事情時就會很容易地做出自己的選擇了。

GTD作者推薦可以在月度回顧、年度回顧時,對這些高度進行反思和調整。每年重點對三萬英尺的目標層進行反思,當生活或工作發生一些重大變化時,需要進行更高層的反思和調整。我們的行動處於的高度越高,它就越要緊。

什麼事才是最正確的事?我也沒有答案。人總是一個矛盾體,有些事情不去做,怎麼能夠知道是對還是錯?所以像蒼蠅般亂撞的過程還是要有的,關鍵的是要能夠快速試錯,找準方向,再像蜜蜂般去努力實踐。正像GTD的英文Getting Things Done的意思一樣,先得把它做完,把它搞定。

我對冥想還沒有體驗,可能冥想會鍛鍊人們從更高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日常行為吧,希望有冥想經驗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


通過前面的介紹,你已經知道了在水平維度上,有5步流程可以讓做事更有效率,在垂直維度上,有6個高度,需要不斷地反思和調整,去做正確的事。

第四部分:我的GTD執行效果與體會

有些人聽了我的GTD介紹,可能有點想躍躍欲試了,李笑來專門有一篇文章講了"踐行"的重要性,有人說了一萬遍,還在問這個問題"學這個東西真的有用嗎",與其這樣,還不如趕快行動。關於如何開始GTD,這個話題的內容也挺多的,貼一個鏈接:

從2011年7月開始踐行GTD之後,每年我都會讓自己去挑戰一些事情,做不到每天進步一點點,但要每月都有所進步。

最大的收穫是讀書方面,之前說過,我在40歲以前,也不能說不讀書,只是讀得書太單一,全是IT方面的書,比如《C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敏捷開發》等等,其它專業的書籍鮮有涉及。

在實踐GTD之後,開始從網上找些其它方面的書來看,比如管理類的、心理學方面的,以前不讀書的時候也沒啥感覺,但讀完了幾本書之後,發現自己以前是多麼的封閉,很多事情早有人在書裡寫過,總結得全面且深刻,有些作者真是在把畢生的感悟寫進了書裡,而我們只需要買一本書,就可以學到他多年試錯後總結的成果,真是太划算了。

我讀書比較慢,從2012年算起,到現在讀得比較完整的大概有近100本,其中包括10本英文小說。曾經每讀完一本,就把筆記整理出來。李笑來說讀書筆記作用不大,但對於以前從不寫作的朋友來說仍是非常有用的。也正是這些讀書筆記,讓我開始有所輸出,正是這些輸出讓我對書中的一些要點有了更深的理解。當然踐行仍然是更重要的。

讀的書越多,現在的我越發明白了打造多維度競爭力的重要性。

第二個收穫是英語方面,曾在2015年用了半年多的時間閱讀了10本英文原著,讓英文水平有所提高。我學習英語的路相當曲折,本科之前沒主動學過英語,成績不好。工作後曾用SuperMemo背單詞的傻辦法堅持了5年多,背了8000多個詞條,保證了英語水平沒有丟掉。等看完這10本書之後,發現李笑來寫了一本《人人都能用英語》,才明白要"用"才能學好。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第三個收穫是學了好幾門編程語言,例如:Objective-C、Haskell、R、Go等,不僅學了Objective-C,還用它在蘋果商店開發了一款APP。

第四個收穫是關於微信公眾號運營,在訂閱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後,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從零開始學習公眾號的運營,並組建了一個收費社群讓大家輸出原創文章,共同進步。

第五個收穫是關於鍛鍊身體。以前長時間坐辦公室,不注意鍛鍊,現在設置並完成每天一萬步的目標,改善了身體的狀況。

第六個收穫是養成了記錄時間日誌的習慣,並且每週總結、每月回顧

如何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時間管理戰勝焦慮和拖延

GTD方法再優秀,也是一個工具,我的5年GTD成長之路中也走過不少彎路,但堅持去做,就會慢慢改善。到第3年的時候,沒有刻意再去花很多時間學習GTD的新內容,畢竟GTD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個工具,如果你不是GTD培訓師,總不能花80%去學時間管理,20%去做事吧。


最後總結一下:

本次分享主要介紹了GTD這種自我管理的系統方法,GTD有兩個維度,水平維度有5步流程(收集、明確意義、組織整理、回顧反思、行動),讓做事有效率,垂直維度上有6個高度,不斷回顧,讓生活更有意義。通過5年多的GTD實踐,可能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踐行、耐心"這四個字。不斷實踐,每天進步一點點,然後做時間的朋友,自然就會有收穫。

在執行GTD中遇到什麼問題,歡迎留言或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