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那些事兒——“司馬光砸缸”

光山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北臨淮河,南依大別山,全縣東西長60公里,南北寬55公里,總面積1835平方公里,總人口86萬人。轄17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產業集聚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區,1個商務中心區,360個村(社區)。是國家級貧困縣、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別山片區縣,中央辦公廳定點扶貧縣。

宋《太平寰宇記》:“俯映長淮,每有光耀,因名光山。” “光山”由此得名。光山是歷史古地。此地在周時為弦子封國,稱弦國。戰國時屬楚地,秦屬九江郡,西漢屬江夏郡,南北朝置光城郡。公元598年,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更光城為光山。光山是司馬光的誕生地,“司馬光砸缸”故事的發生地,故有“智慧之鄉”美譽。境內淨居寺是中國第一個自創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北齊天保五年(公元554年),高僧慧思大師來到光州大蘇山結庵,開壇說法。蘇東坡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途中慕名來到淨居寺,有“淮南茶,光州上”之論。光山是紅色土地。光山是鄧穎超大姐的祖居地,也是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劉鄧首長和中原黨政軍機關的主要駐地,更是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向戰略反攻的轉折地。在這裡,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留下了劉伯承、鄧小平、許繼慎、徐向前、高敬亭、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輩革命家和軍事家的戰鬥足跡,走出了尤太忠、萬海峰、錢鈞等數十位開國將領。著名的“王大灣會議”就在光山縣磚橋鎮召開。境內文物和革命紀念地535處。

光山是交通要地。寧西、京九兩條鐵路,滬陝、大廣兩條高速,106、230、312三條國道和338、339線兩條省道穿越縣境,境內設有5個高速出口,2個火車站。光山是生態福地。全縣水資源總量20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2.6%。

近年來,光山縣提出“全面建設中國智慧之鄉”的奮鬥目標,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總引領,以實施“六大戰略”為總支撐,以弘揚“五種精神”為總保障的發展思路,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多彩田園”產業扶貧工程遍地開花,工業發展轉型升級,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繁榮活躍,全縣初步形成羽絨服裝、糧油食品、茶葉油茶、電子商務、紡織器材等五大產業。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99.8億元,生產總值增長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5%,工業投資增長25.5%,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9億元,增長15.6%,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73.8億元,增長11.7%,貸款餘額107.8億元,增長5.2%,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先後榮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示範縣、全國電商扶貧十佳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縣、2017年中國鄉村振興發展十佳縣、全國林業先進縣、全國產糧大縣、全國油料百強縣、中國名茶之鄉、中國生態魅力縣等10餘個國家級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