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当“娘舅”武义政协“微协商”积极化解基层矛盾

委员当“娘舅”武义政协“微协商”积极化解基层矛盾

“感谢政协委员和大家的帮助,让我终于得到了赔偿。”近日,在武义县政协桃溪联络小组“微协商”专题协商会上,该镇锦后村村民胡某感激地说。

去年,胡某与锦平村朱某因耕田工资产生纠纷,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导致胡某受伤,纠纷一直未能解决。今年4月,县政协桃溪联络小组在开展社会治理“微协商”时,主动当起“娘舅”调解这起纠纷。由县政协委员、桃溪联络小组组长温立平牵头,政协委员钟建俊参与,召集镇综治办、农村法律顾问、联村干部、村干部和矛盾纠纷当事人开展协商。最终,朱某同意一次性赔偿胡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8.6万元。

委员当“娘舅”武义政协“微协商”积极化解基层矛盾

为探索源头治理新路,早在去年12月,县政协率先在桐琴联络小组试点社会治理“微协商”工作,并设立政协社会治理“微协商”工作室。该项工作依托“一村一委员”联系工作机制,以政协乡镇(街道)联络小组为平台,组织政协委员参与基层社会矛盾的排查和化解,旨在把政协民主协商理念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探索基层社会矛盾协商式源头治理。

今年3月开始,该项工作在全县全面铺开,11个政协联络小组均设立了实体工作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目前,202名县政协委员全部入驻社会治理“微协商”工作室开展工作。

政协“微协商”就是专门针对基层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开展协商,切口小,有时甚至是个体与个体间矛盾纠纷诉求的协商。着眼的问题虽“微小”,但协商成果却能转化为“巨大”能量。

委员当“娘舅”武义政协“微协商”积极化解基层矛盾

“今年4月份,我们成功调解了4起涉及房屋产权、承包经营权等方面的纠纷。”县政协桐琴联络小组组长吴红玲介绍说。在农村基层,邻里间的矛盾纠纷最后转化为信访积案的不在少数,县政协开展的社会治理“微协商”能有效减少增量矛盾,柔性化解存量矛盾,在纠纷“变大”之前甚至是产生之前,让矛盾双方合理有序表达诉求,通过发挥各方专业力量及时协调双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矛盾纠纷的产生,以“治未病”的方式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县政协“微协商”工作已协助解决矛盾纠纷41 件。

“每次协商会,相当于一次政协委员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实地调研。”据了解,“微协商”选取的协商事例兼具个案和共性特征,不少协商成果也为后续政协委员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提供了研究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