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賈祤:頻繁跳槽,為何每個老闆都愛

《三國演義》賈祤:頻繁跳槽,為何每個老闆都愛

《三國演義》中賈祤給我的印象,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每次出現不是在跳槽,就是在準備跳槽的路上。喜歡跳槽的員工那麼多,為何獨獨賈祤深受每個老闆的喜愛。

最好的自我介紹,就是展示自己的價值

東漢末年,天子失心,廟堂崩覆,各地起義不斷,逐漸形成諸侯割據的時代。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人才成為各大勢力拉攏的對象,稍有名氣的賢士無不是各大勢力的座上賓。

相比於荀彧,諸葛亮這些自帶光環的“大明星”,少年時期的賈祤,名聲不顯,學識少有人知。“臥龍”、“鳳雛”這些頭銜更像是一張學歷證明,能讓人在進入公司以後先人一步,但是以後的路更需要能力。展示自身價值比一張亮眼的自我介紹更有說服力,作為老闆的曹操可謂是深有體會。

《三國演義》賈祤:頻繁跳槽,為何每個老闆都愛

1,《三國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

自帶光環的蔣幹算是曹操手下的一名優秀員工,深受曹操器重。曹操和孫權兩家公司處於競爭期,作為孫權公司高管的周瑜自然成了曹操的目標,起了挖牆腳的心思。蔣幹和周瑜打小認識,蔣幹成了這次任務的不二人選。

蔣幹學歷是有,不過腦子有點不夠靈活,挖牆腳不成,反被對手利用,偷雞不成蝕把米。“蔣幹盜書—上了大當”成全了周瑜,不僅自己成了笑話,還連累了公司受損。

2,賈祤做事反其道而行,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

操得書心慌,即日回兵。細作報知張繡,繡欲追之。賈詡曰:“不可追也,追之必敗。”劉表曰:“今日不追,坐失機會矣。”……曹軍奮力接戰,繡、表兩軍大敗而還。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詡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繡信之。劉表疑慮,不肯同往。繡乃自引一軍往追。操兵果然大敗,……劉表問賈詡曰:“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公曰必敗;後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驗也?願公明教我。”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勁將為後殿,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也:故知必敗。夫操之急於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後,必輕車速回,不復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劉表、張繡俱服其高見。--《三國演義》第十八回

作戰計劃前,賈祤的建議並未被上級張繡採納,作為老闆的劉表也不認同,獨斷專行的結果當然是失敗了。賈祤在作戰任務受挫後,沒有背後講風涼話,反而積極獻策,出色完成任務。機智的頭腦和敏銳的分析受到老闆劉表的認同,也為以後跳槽曹操公司打下基礎。

賈祤和蔣幹一正一反的對比,更顯示出擁有真才實幹才能走的更遠。雖然一時的價值得不到體現,只要努力做下去,是金子總會發亮的。

能夠幫助老闆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拋去所有的歷史評價和個人感情來講,我們看一下賈祤都有哪些作為。

作為一:董卓死後,人人自危。協助李傕郭汜收攏殘部,反攻長安得手,讓的李傕郭汜權傾朝野。

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謀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傕等然其說,遂流言於西涼州曰:“王允將欲洗盪此方之人矣!”眾皆驚惶。乃復揚言曰:“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眾皆願從。--《三國演義》第九回

董卓死後,李傕郭汜上表求赦,但是被王允拒絕,心中害怕至極。李傕郭汜成了驚弓之鳥,整個勢力不但面臨崩塌分離,而且還要受到朝廷毀滅性的打壓。在這個生死關頭,賈祤獻上“禍亂長安”的建議,才保全李傕郭汜的性命,甚至讓他倆權傾朝野。

作為二:在張繡手下,面對曹操大軍壓境,兩次打敗曹操,又兩次投降曹操,審視奪度讓張繡的勢力得以保全。

張繡曰:“方今袁強曹弱;今毀書叱使,袁紹若至,當如之何?”詡曰:“不如去從曹操。”繡曰:“吾先與操有仇,安得相容?”詡曰:“從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詔,征伐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操雖弱,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焉。”繡從其言--《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張繡勢單力薄,在袁紹和曹操勢力的夾縫中生存,隨時有覆滅的危險。曹操和袁紹決戰的時候,誰也不想背後有張繡這個禍患,這是的張繡面對袁紹和曹操的招攬,一個草率的選擇可能就是生與死的考驗。

賈祤能夠看清形勢,幫助張繡分析得失,不僅解決了當前難題還保全了張繡的個人勢力。

作為三:在曹操手下,面對馬超二十萬西涼大軍,曹操與之交戰大敗,割須棄袍顏面盡失。形勢岌岌可危之下,獻出“離間計”,離間韓遂和馬超,瓦解西涼軍團,解決關中問題。

《三國演義》賈祤:頻繁跳槽,為何每個老闆都愛

卻說曹操回寨,謂賈詡曰:“公知吾陣前對語之意否?”詡曰:“此意雖妙,尚未足間二人。某有一策,令韓、馬自相仇殺。”操問其計。賈詡曰:“馬超乃一勇之夫,不識機密。丞相親筆作一書,單與韓遂,中間朦朧字樣,於要害處,自行塗抹改易,然後封送與韓遂,故意使馬超知之。超必索書來看。若看見上面要緊去處,盡皆改抹,只猜是韓遂恐超知甚機密事,自行改抹,正合著單騎會語之疑;疑則必生亂。我更暗結韓遂部下諸將,使互相離間,超可圖矣。”操曰:“此計甚妙。”--《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

曹操作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很有眼光和謀略,當韓遂來助馬超的時候,心中就有了離間計的想法。賈祤作為曹操賬下謀士,能夠及時洞穿領導的心思,並且主動完善領導的計劃方案,不得不承認賈祤的眼光獨特和心思縝密。

能夠在老闆遇到困擾或者難題的時候,挺身而出並且解決所有問題,這才是老闆最需要的人。賈祤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是所有老闆都夢寐以求的員工。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三國演義》賈祤:頻繁跳槽,為何每個老闆都愛

後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賈祤傳》

賈祤面對李傕的高官厚祿,能夠不受誘惑直面拒絕,卻在國家大事面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袁紹和曹操決戰,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分析對方弱點穩定軍心。

袁紹圍太祖於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三國志》

曹丕初登大位,想一統天下,向賈祤詢問先攻打蜀國還是吳國。賈祤不違心獻媚,敢於實話實說,勸說曹丕先治理好國家,穩定形勢以後再攻伐吳蜀。曹丕沒有接受建議,結果無功而返。

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文帝不納。--《三國志》

工作不分好壞,能力卻分大小。想要有地位,先要有作為。

想想賈祤的工作經歷真不少:董卓集團、李傕郭汜股份有限公司、段煨私人會所、張繡兵工廠、曹操家族企業。這樣的賈祤,那個老闆不喜歡。

作者:莽失漢,一個喜歡寫作,追求和讀者產生共鳴的普通創作者。

內容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同感謝指正。再次感謝你的閱讀,喜歡的請動動手指點贊、轉發和留言,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