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負罵名3000年的紂王到底有多冤?

6在距今3100多年前的殷商末年,曾出現過一位身材高大、力大無窮,能徒手與猛獸格鬥的古代“超人”,他的才智足以對任何複雜事物迅速做出準確判斷,他的氣力足以託梁換柱,能一手抓九條牛尾巴將九牛拉的向後倒退。即史書上所載“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撫梁移柱之力”。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域拓展至長江流域,又經營東南,傳播中原文明。

這位智勇雙全的古代超人便是被後世足足罵了3000多年的商朝末代君主——紂王帝辛!

揹負罵名3000年的紂王到底有多冤?


罵名

史載,商朝始於湯而終於紂,共30帝,17代。據《竹書記年》說,共為496年;《三統曆》則說,共為629年!總之,它是一個時間不算短的朝代,起碼比後世津津樂道的唐、宋、元、明、清要長的多吧?如今只要說到商朝,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殘暴的紂王,、以及他令人髮指的暴行。

商紂王到底有多殘暴?他的種種殘暴行為都是真的嗎?據說他的主要罪狀就達到70多條,比如正式記載的紂王沉溺酒色,奢靡腐化,為投妲己所好,做“新淫之聲、北鄙之舞、霏霏之樂”,把從百姓那裡搜刮而來的錢財全部用在了修建鹿臺上,置滿奇珍異寶,除此之外,他還不顧百姓死活,“積糟為邱,流酒為池,懸肉為林”,與宮女們在其間不分晝夜地尋歡作樂;後來,還說他殘忍無比,發明了炮烙之刑,為了博妲己一樂,還曾命人剖開孕婦的肚子,取辨男女。當年隨著《封神榜》的熱播,紂王殘暴荒淫、寵信奸臣、不敬祖先、殺人成癖、嗜血成性的形象就深深印在每一個觀眾的心裡。反正只要是能想到的罪行,紂王基本上全部具備,十足的“頭上生瘡,腳底流膿——壞透了”

揹負罵名3000年的紂王到底有多冤?


探析

紂王真的有這麼壞嗎?

其實,在春秋時期,紂王的罪狀還只有“比干諫而死”,這是最大的一條罪狀,也是確有其事;到了戰國比干的死法開始生動起來,屈原說他是被紂王投入水中淹死的,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漢朝司馬遷的《史記》,紂王已經是個很壞的人了,比如《史記·殷本紀》記載,紂王“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九侯女不從淫,紂怒,殺之”、“剖比干、現其心”等等等等!在史家們的筆下,紂王的死就是“罪有應得”。但這些事情在商周史料《今文尚書》之《商書》《周書》諸篇中,根本都沒有記載,在商周的史料裡,也找不到紂王濫殺無辜、嗜血成性之類的記載。

到了晉朝,在皇甫謐的筆下,紂王又多了一條罪狀,那就是在妲己的慫恿下,解剖了懷孕的婦女。總之,紂王和妲己,隨著年代的久遠越來越壞,可是近代史學家在考察了商紂王的70多條罪狀發生的次序之後發現,他的罪狀其實是隨著歷史的推遲而不斷增多的,換句話說,紂王的罪行,很多都是後人憑想象而編造的,其真實性太值得懷疑了。

不僅是現在,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對於紂王的描述就有了質疑,他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郭沫若經考古研究後,曾說,紂王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它對古代中國的領土開拓有著極其重大的貢獻,所謂“紂克東夷”,就是開拓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而西周也正是趁著“紂克東夷”的機會東進滅商的。

揹負罵名3000年的紂王到底有多冤?


以史為鑑

當然,也並不是每部史書都在抹紂王,在一有些史書的記載中,還是為紂王保留了正面形象,說他天資聰穎,思維敏捷,博文廣見,而且武藝高強,身材高大。《史記·殷本紀第三。》記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帝辛雖非長子,卻深得父君帝乙的喜愛,被立嗣繼承君位,帝辛繼位後,廢除殺戮奴隸制度,讓奴隸為社會創造財富,甚至還讓奴隸參與到國家事務中。帝辛改變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實行大規模的集體生產,開始使用耕牛、灌溉排水等農耕技術,使農業得到迅速發展;同時還大興手工業,使商王朝再度重現中興盛世,因此,孟子認為帝辛是“故家遺俗,流風善政”

當時的東夷是比較強大的部落,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擄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雖然多次討伐,均未徹底制服,帝辛繼位後,即命鑄造大量青銅兵器,親率大軍出征東夷。東夷各部聯手抵抗,也擋不住商朝大軍的攻勢,帝辛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大獲全勝。從此中原與東南一統,使中原文明傳播到了東南一帶,據此而言,帝辛在歷史上應該是功大於過的一位君王,因為他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郭沫若先生還曾說過:“帝辛這個人對於我們民族發展上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商代末年有一個很宏大的歷史事件,便是征伐東夷、經營東南沿海,這件事幾乎被周朝以後的史學家完全抹殺,這件事在我看來,比起周人的推翻商朝,於我們民族的貢獻更偉大”;毛澤東同志在評價紂王時也說,帝辛是個很有本事的人,紂王伐徐州之夷,雖然打了勝仗,但是損失也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趁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揹負罵名3000年的紂王到底有多冤?


落幕

事實上,商朝的滅亡確有一定的偶然性。當時商軍已經使用戰車,裝備青銅兵器,出征兵力最多時達到13000多人,這足以稱雄黃河和長江流域,但就在商朝開拓疆土達到頂峰時,西周聯合懷有二心的諸侯,突然發起“武王伐紂”之戰。帝辛因主力軍在外未歸,倉促組織充當奴隸的外族俘虜保衛朝歌。兩軍交戰時,這些來自東夷的奴隸不願賣命,結果出現戰場倒戈,商軍潰敗,周軍趁勢殺入朝歌,殷商突然間意外滅亡。

根據殷商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滅亡前幾十年間曾上百次征伐其他部落,帝辛因自恃強大,一直未認真考慮為國都設防,朝歌都城甚至都沒有築牆,僅一條壕溝,將安全寄託於單純的攻勢之上,這應該也是周武王偷襲得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帝辛在城破後自焚而死,一代“超人”的英雄末路也顯得十分悲壯,這點與後來的楚霸王項羽十分相似。

那又是什麼原因將紂王一步一步醜化呢?個人認為,這完全就是西周政治宣傳的需要,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寇”,當時的周朝雖然推翻了商朝,但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大國,而且商朝也並非完全喪失了人心。為了鞏固政權,穩定和籠絡民心,自然需要一些政治手段進行宣揚,紂王之罪便是手段之一,可以使自己的討伐顯得師出有名。

揹負罵名3000年的紂王到底有多冤?


紂王當然不是沒有缺點,反正紂王一把火已經把自己燒死了,把他的這些缺點再搬出來,怎麼添油加醋進行造勢都關係不大了。滅掉商紂王的西周帝王們、以及其御用文人們,根據政治的需要,於是把死去的紂王的故事一再編排,逐漸使他成了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人,從而來樹立自己的“正統”形象

漢朝人劉向編撰《說苑·貴法》裡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說的是殷商被滅之後,周武王面臨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領等問題,如何穩定當時的局面,武王心裡還真沒有底。為此他召見姜太公等人商議,問該怎樣處置商朝的官員,姜子牙答道,如果喜歡那個人,就連帶喜愛它屋上的烏鴉,如果厭惡那個人,就連帶他的僕從家吏全部殺盡,讓他們一個也不留,你怎麼看?“愛屋及烏”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由此可見,改朝換代後,帝王對前一個王朝的人馬都是心存防範的

說到家人就不得不提到妲己了,紂王死後留下了妲己,雖然只是戰利品和玩物,但畢竟是紂王曾經最寵愛的女人,為迎合“紅顏禍水”的論調,將商朝滅亡歸為“咎由自取”,於是,就把惡名也引到了這個女人身上。如同夏桀的妹喜、周幽王的褒姒、唐明皇的楊貴妃一樣,都被冠以“禍水”之名,成了名副其實的亡國替罪羊。《列女傳》中就將劣跡全部歸咎到妲己身上,謂之“女禍亡國論”

揹負罵名3000年的紂王到底有多冤?


尾聲

於是,幾千年來,人們講到商朝覆滅,往往歸咎於古書上所載的紂王荒淫無道,以酒為恥,選肉為林,寵幸妖妃等,這紂王的罪惡就像滾雪球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令人髮指,最後竟然達到了70多條(比她罪名多的,我只能想到年羹堯的92條了),與此同時,帝辛的歷史功績則被完全抹殺。奢侈荒淫、鎮壓反叛、打壓異己,本是歷代帝王的共性,卻偏偏要讓紂王獨佔風騷。明人的小說《封神演義》,更是把商紂王寫成有史以來的頭號“魔鬼帝王”,這些都是對正史的無視,往往使後世之人用文學形象取代了歷史形象,而且印象根深蒂固,演義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一斑。再舉個例子,就是民國之後發行的小說《呂四娘傳奇》,這個憑空虛設的女俠竟然取了雍正的首級,拜託,歷史上還真沒呂四娘這號人物。

商紂王其實真的挺冤,城破之時並沒有委曲求全,而是以身殉國,;死了幾千年,也得不到安寧,而且被人掛在嘴邊一下子罵了3000多年,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遺臭萬年”吧,而且這種成見也嚴重阻礙了人們對真正歷史的探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