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商朝宰相玉堂星商榮,在作者許仲琳眼中是什麼人?

封神演義:商朝宰相玉堂星商榮,在作者許仲琳眼中是什麼人?

90版封神演義中商榮

大商宰相商榮,居然是整個封神事件的幕後黑手嗎?

相信看了前一篇文章的讀者,都會有這種想法。

只是,他不過一個凡人,哪有這麼大的能力?

再說了,他的行為動機在哪?

今天,我們就繼續探討,這位商朝宰相、玉堂星商榮,在封神事件中究竟起了什麼作用,在封神演義一書中是什麼角色?

小編把書中出現過的,與商榮有關的事情做了整理,按照時間線列在下面。

試一下,能不能看出什麼、

一、帝乙在位時,商榮推舉當時還是壽王的第三王子,成了太子,也就是後面的商紂王。

二、帝乙去世時,聞仲是託孤大臣,紂王登基,商榮是文臣中的二把手。

三、紂王七年二月,北海發生叛亂,聞仲出兵平叛,離開朝歌。

四、紂王七年三月,商榮進諫,奏請商紂王,到女媧宮降香。紂王同意了。

五、紂王在女媧宮降香時題詩,商榮勸紂王把詩洗掉,紂王不從。

六、在費仲蠱惑下,紂王要在全國選秀女入宮,被商榮勸阻。

七、蘇護獻蘇妲己入宮謝罪,紂王欲降罪蘇護;商榮為蘇護求情,在費仲助力下,蘇妲己才得以面見紂王。

八、蘇妲己進宮後,紂王數月不理朝政。商榮強逼紂王上朝,結果紂王只見了雲中子。

九、杜元銑進諫被斬首,商榮施救失敗。

十、梅伯被囚,即將受炮烙刑罰。商榮施救失敗,辭官告老還鄉。

十一、 殷郊、殷洪兩位太子不見,商榮上殿直諫紂王,被紂王下令斬首,商榮撞柱自殺。

這一路看下來,商榮明顯就是個一等一百分百的大忠臣啊!

忠心耿耿,不惜觸怒天子,最後自殺明志。

誰要敢說,他對商不忠,要對紂王不利,那是大大地壞了良心!

可前一篇文章的結論,又該怎麼解釋呢?

我們跳出封神演義這本書,從古代文臣跟帝王之間的關係這個角度,再來看商榮和紂王。

紂王是皇帝,商榮是國家文臣中的二把手;在太師聞仲離開朝廷後,他就成了臨時的文臣之首。

在這個最重要的位置上,商榮的忠心害死了他自己!

他只想著,要忠心輔佐紂王,讓紂王成為一個好大王,自己也就盡了臣子的本分。

在他之前,聞仲作為文臣之首,應該是做得很好的。

從後面的描述來看,聞仲的話,紂王幾乎是百分百聽從,從不反駁。

所以,商榮也想跟聞仲一樣,做一個能引導紂王走在正確道路上的首相。

可是,他沒有聞仲的威望,他說的話,紂王幾乎是不聽的。

上面列舉的事情中,商榮的進言有哪幾次成功了呢?

只有兩次,一次是到女媧宮進香,一次是停止了全國選秀女的行為。

進香的事,紂王無可無不可,就聽了商榮的話。

而選秀女一事,讓紂王開始對商榮討厭起來。

以前有聞仲在,他紂王處處要聽聞仲的,沒有半點自由。

如今聞仲離開了朝廷,你商榮,難道想當第二個聞仲?還想處處管著本王?

本王已經登基七年了,不是當初的壽王,我是天子,不需要別人處處管著!

這大概就是紂王的心裡話了,所以他身邊出現了費仲、尤諢這種,只會順著他的想法,替他想辦法的佞臣。

而一心為國的商榮,就被他慢慢疏遠了!

就算你是老臣,是首相,紂王不聽你的,你能怎麼辦?

所以,幾次勸諫失敗,眼睜睜看著兩位忠臣杜元銑和梅伯遇害,而無能為力的商榮,終於認識到了這點:

他沒有聞仲的威望,失去了紂王的信任,在朝廷已經是個空架子了。

所以他心灰意冷,告老還鄉,準備離開朝堂。

他想的是,也許自己走後,紂王沒了逆反心理,朝廷會安穩下來。

說不定,哪一天紂王還能記起他的功勞,想起他的好處,他還能再回朝堂!

可是接下來姜皇后慘死,楊貴妃自縊,兩位王子失蹤。

這一件件事,怎麼就發生在了大商朝廷?

忠心耿耿的他,無法坐視這一切的發展,所以又回到王宮,再次進諫!

僅有的希望破滅了,紂王不僅聽不進諫言,還要把他處死。

絕望之下,懷著對商朝社稷的忠心,他以死明志,做了最後一次死諫!

這就是忠臣商榮的結局。

封神演義一書,是明朝小說家許仲琳的作品。

明朝,正是君權和相權博弈的巔峰時期,也是臣子以受廷杖為榮的奇怪時代。

所以,在許仲琳眼中,一個忠臣,遇到了昏君,也許就只能落得商榮這樣的結局,甚至這是最好的結局。

像梅伯、杜元銑等人,不但獲罪身死,身體還遭了刑罰之辱。

給商榮一個撞柱死諫的結局,是許仲琳對他最大的尊重。

好,我們回到封神書中,回到女媧宮進香一事,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商榮不過是被某些有心人利用了,利用他首相的位置,推動了女媧宮進香一事。

沒有他商榮,也會有其他人,來保證事情的走向。

他只是最合適的一個,提出降香事件,而不會被人懷疑的最佳人選。

以上就是小編對玉堂星商榮的理解。

多謝關注,小編會繼續帶來,自己對封神演義的理解,跟大家一同分享。

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下自己的觀點,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