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特殊的盟約,孫權為何提出二帝並尊戰略?原因有以下三點

孫吳政權在三國時期彷彿一直處在一個特殊的地位,相對於蜀漢與曹魏那樣的水火不容,孫吳既曾經向曹魏稱過臣後又與蜀漢一直是同盟關係。夷陵之戰曾火燒劉備連營八百里,赤壁也燒退曹操,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二都與孫吳有關,也都是勝利方,這樣一個在三國演義中不溫不火的角色卻在三國時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它的領導人的孫權在其中的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他的二帝並尊戰略。

三國時特殊的盟約,孫權為何提出二帝並尊戰略?原因有以下三點

孫權的二帝並尊戰略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互不侵犯條約,是在第一個兩個帝國在完全對等的條件下締結的。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強大的曹魏,蜀國也不再執著於正統大義的名分,接受了孫吳提出的二帝並尊戰略。這樣一個在三國時期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戰略,它的提出又有哪些先決條件呢?

三國時特殊的盟約,孫權為何提出二帝並尊戰略?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孫吳國內穩定。影響孫吳國內是否穩定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山越叛亂了。山越是秦漢之時在東南沿海聚居的古越人的後裔,到了東漢末年已經被漢化的古越人後裔山越再次叛亂成為孫吳的內患,一直到吳滅國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在孫權即位之前,石亭之戰後剛剛平定了一次山越叛亂,所以當時吳國內憂算是得到平息。

三國時特殊的盟約,孫權為何提出二帝並尊戰略?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二點,吳魏石亭之戰。公元228年孫吳部將周魴使用詐降之計謀,引來曹魏大將曹休深入吳國境內,孫權親自率軍壓陣,派陸遜等將領在石亭伏擊曹休,大敗曹魏。曹魏損兵折將,曹休不久後也病逝,魏軍陣亡加上被俘人數上萬人,這一戰後曹魏短時間內無力東征,東吳名聲大振。

三國時特殊的盟約,孫權為何提出二帝並尊戰略?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三點,蜀漢的妥協。

孫權能夠實現二帝並尊戰略從而得以稱帝,蜀漢方面的原因是最重要的,蜀漢一直以正統自詡,自己才是漢王朝的唯一後繼者,按理說對於孫權稱帝之事蜀漢應該是極力反對才是,但諸葛亮卻還派陳震前往祝賀。因為諸葛亮在前一年已經開始北伐,而根據諸葛亮的戰略,北伐只有在吳蜀同盟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諸葛亮只能在國內力排眾議,承認孫權的合法地位。

三國時特殊的盟約,孫權為何提出二帝並尊戰略?原因有以下三點

孫權作為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的皇帝,整整晚了劉備八年,孫權的隱忍可見非同一般。三國的歷史一直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微妙的平衡,孫權也可以算是在夾縫中被“擠”上去的,但無論那樣都不能忽視孫權在三國時期確實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