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六

冷雨

6.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苏教版无"客曰"两字):"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六


理解

注解: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齐威王:纳,接受。[2]修:长,这里指身高。[3]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4]朝(zha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5]窥镜:照镜子。[6]弗如远甚:远不如。[7]私:动词,偏爱。[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我"[9]宫妇:宫里的妃子。[10]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11]面刺:当面指责。[12]谤训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投有贬义。市朝,公共场合。[13]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4]时时:不时,有时候。 [15]间(jian)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16]期(i)年:满一年。[17]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苏教版课下注解:[1]选自《战国策·齐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题目是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曾任齐相。[2]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3]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4]孰视之:仔细地看他。孰,同"熟",仔细。之,指徐公。[5]美我:以我为美。[6]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里表示尊重齐国。

北京版课下注释:

[1]《战国策》简称《国策》,国别体。 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汉代刘向在原《国策》短书》长书》《事语》等书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 也称《短长书》。谏(jidn),规劝,使改正错误。[2]八尺有余:八尺多。有,同"又"。[3]形貌昳(yi)丽:形体容貌,光艳美丽。形,形体。貌,容貌。[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谁美?孰与,表比较,两者相比,哪个更甚。即同···相比,谁(哪一个)·..··也可以说"我与城北徐公孰美"。[5]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6]妾:妾是正妻之外另娶的女人。[7]诚知:确实知道。诚,的确。[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以"下省略"余"字。于,用于形容词(谓语)后表比较。[9]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千里,指纵、横各千里。方千里,百二十城都是虚指,有夸张成分。古代常以此形容大国。[10]宫妇左右:宫里的姬妾及身边侍从。[11]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能兼听。[12]善:指说得好。[13]门庭若市:门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多。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六


重点词语

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词类活用

令初下,群臣进谏 下:名词用作动词,下达

朝服衣冠 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当面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臣之妻私臣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 美:意动用法,认为·····美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古今异义

臣之妻私臣 私: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

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义: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今义:讽刺

宮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今义:方位名词,表大致范围

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议论;今义;诽湾讥讽

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古义:即使;今义:最然

一词多义

朝:朝服衣冠 朝:名词,读zhdo,早晨

于是人朝见威王 朝:名词,读chdo,朝廷

皆朝于齐 朝:动词,读chdo,朝见,拜见

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形容词,上等的

上书谏寡人者 上:动词,星上 于:皆以美于徐公

于;介词,比 皆朝于齐 于:介词,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于:介词,在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于:介词,向

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之:助词,的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之:代词,指徐公

吾妻之美我者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疑问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副调,仔细地 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动词,比得上

门庭若市 若:动词,像,如同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句,"自"是"信"的宾语

2.(忌)朝服衣冠 省略句,句前省略主语"忌":哲

3.与(之)坐谈 省略句,"与"后省略宾语"之" 颠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7.皆以美于徐公 状语后置句,"于徐公"是"美"的状语

8.能谤讥于市朝 状语后置句,"于市朝"是"谤讥"。。的状语

9.皆朝于齐状语后置句,"于齐"是"朝"的状语。。。。。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句,"于朝廷"是"战胜"的状语

11.吾孰与徐公美 固定句式,"孰与"表示"。。。。。。与·...··比较,。·更·...·."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六


内容梳理

1.内容概述:记述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

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改革。

2.主题: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 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3.结构简析: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 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4.写作|特色: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成功塑造邹忌这个形象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考),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此外,本文语言运用众多排比句式,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5.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 三答 三思

君美甚,问其妻 私臣 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其妾 徐公何能及君也

畏臣 问之客 徐公不若君之美 有求于臣

三比 三赏 三变

莫不私王 面刺,上赏 门庭若市 莫不畏王

上书,中赏 时时而间进 莫不有求于王 谤讥,下赏无可进者

问题理解(优质教学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孤村冷雨夜")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案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3.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他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实现大治。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王之蔽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由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导致身边的人对王从不讲真话。(符合文意即可)

6.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紧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六


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1)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进谏的大臣。

(2)齐威王虚心纳谏,兴利除弊,修明政治。

8.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王之蔽甚矣",要求齐土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

百姓的疾苦。

9.邹忌讽谏齐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 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

10.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觉得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哪!"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找的,可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六


课外拓展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踽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1越:越国。2睫:眼睫毛。3庄踽(qid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参考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启示)人贵有自知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