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教师不能按照工作量发工资?

豆子52042体力活


老师的工资分为两部分,一是打卡工资,这部分工资是按照老师职称级别高低、教龄长短等发的,和个人的工作量多少无关。二是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按照学校制定的量化考核方案计算的,一般能够体现多劳多得,是按照工作量发放的。



打卡工资不是普遍调资或个人职称变更,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更不会按照工作量给老师发工资。因为工作量是个很细化、又没有固定衡量标准的东西,而且每个人每学年的工作量多少又不固定。比如一个老师今年当班主任明年就不一定当班主任;今年教主科明年有可能就教副科;今年是前勤明年或许是后勤,也可能因病什么的会不担课,这样每一年老师的工资就要重新核定一次,工作量之大,之繁琐可想而知,所以公职人员是不会按照工作量来发工资的。


按照工作量发工资人为因素太多,加重了各校领导的权利,如果操作不当,不公平,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绩效工资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个别学校的领导私信太重,在制定绩效工资发放标准和量化考核方案时,只考虑领导自身的切身利益,不以工作大局为重,领导们都担任任务比较轻的副科或是不担课,结果绩效工资比任务很重的主科老师的还多,这样就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不能调动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阻碍了学校的良性发展。所以,教师的工资还是不以工作量多少来发为好,因为沾光的永远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时候多劳并不一定能够多得。


春日苍穹


教师的工资包含职级工资、岗位工资、教龄工资和绩效工资。

职级工资和岗位工资是固定的,通常是一年一调。

教龄工资10元封顶,30年不变,这是最可笑的鸡肋工资。

只有绩效工资是机动的,一部分是按工作量的考核来发放。

为什么老师不能完全按工作量发工资?

首先是教师的工作很难量化。

老师的工作,每天每周有一定的课时。

按照学科的特点,语文数学英语的课时较多,是不是这些学科的教师就该拿多钱,而历史地理生物的课时少,就该少拿钱呢?

很明显,如果全部按课时发工资,图音体史地生的老师是很吃亏的。

那么他们能否申请加课时呢?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不是工厂生产流水线的产品。

不同的学生花费的教育时间不同,效果不同。

比如转化差生,家访、个别谈话,心理辅导,所花费的心力和时间很难衡量。

最后,教育是技术活。

有的老师三节课都教不懂的知识,有的老师一节课就让孩子全明白了。

教学成绩也是评价老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只按工作量来算工资,而教学效果不予考虑,那对优秀的老师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老师发工资除了多劳多得,还要兼顾公平,优质优酬。

工资的发放事关1000多万老师的切身利益,有一套科学而完整的体系,不是简单的想当然,更不能乱来。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评、点赞。


小李滔滔


怎么量化是个大问题 拿我自己举例 以前是教一个年级6个班 一周2课时 总共一周十二节课 一周备两节课就好了 现在是高一跨高二 5个班 高二3课时 高一2课时 也是十二节课 可是工作量是去年的一倍 我们学校是按课时量给绩效的 所以拿的工资一样 但是付出的劳动明显不一样


最大的幸福是平平淡淡


我认为应该给学校工作量化(粗线条),给以补助!但依工作量发工资是不确切的,教师的工作量也很难准确无误把握的,例如班级有大小,年级有高低,还有其它学校工作量化(班主任、年级组长、主任、行政管理等)特别是量化与成果怎么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难!还是我开始说的粗线条定量,分档补助可行些。


熟人25165547—A


教育教学是最难量化的了。例如,管理教育说服一个学生 ,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会从多方面入手 从思想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事情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而有些老师简单粗暴的吼几下似乎也解决了问题,但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事怎么量化。很难的。所以整体提高教师素质才是当务之急。所以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育队伍才能使教师不再拘泥于工资收入问题而专心从教。


广袤大地4


这是因为学校没有自主权,也没有完全的财权。

当然,更主要的是没有响应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还有一层原因是患不均的思想仍旧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