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秦国并不强大,为何六国没有灭秦,而坐等嬴政统一全国?

一直以来,战国七雄中的秦国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由一个边陲弱国通过变法逐步走向强大,由他国心中的劣国变成人人畏惧的虎狼之国,以致遭到各诸侯国的合纵攻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都知道,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国家的富强,进而统一全国。然而,秦国并非在一开始就是强大的国家,在整个春秋战国历史中,秦国也只有在春秋时期秦穆公时,称霸西戎,而后便是百年衰落。

到了战国初期,秦国更是在战国七雄的新晋霸主魏国的不断攻伐之下,萎缩在函谷关之内,近百年未能东出,国家不可谓不弱,民力不可谓不弱,军事不可谓不弱,就在这样贫困极弱的时候,东方列国为何没有攻伐灭掉秦国,反而等到它逐步强大起来,一步一步地侵吞各国,以至于山东六国只能通过合纵的方式去抵抗秦国。

要理清楚这件事情,我们还要从战国开端的“三家分晋”说起。


战国初期秦国并不强大,为何六国没有灭秦,而坐等嬴政统一全国?


一般来说,战国时期是指以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掉智氏,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200多年的战乱历史。

先来看看战国初期,七雄的分布地图。


战国初期秦国并不强大,为何六国没有灭秦,而坐等嬴政统一全国?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诸侯,战国开始,魏国在战国前期占尽优势。

从地图上看,魏国、韩国和楚国是战国初期唯三的与秦国接壤的诸侯国,所以在那个时候,能够有机会和秦国打仗的,也就只有他们三个国家了,其他国家与秦国不接壤,想与秦国打仗,势必要借道楚、赵、魏三国,所以在战国初期,他们不会产生攻打秦国的战略企图,除非有十分特殊的原因,但事实上并不存在这样的特殊原因。

先来说说三国中最大的楚国。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春秋末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终于灭了吴国,并在徐州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越国的强大,威胁到楚国的安全,于是楚国便和秦国结盟,从而缓解了越国对楚国的威胁,越国北上与齐争霸。

而韩国是魏楚韩三国之中与秦边境接壤最短的地方,而且战国初期韩国的战略重点在东方的郑国和宋国,不在秦国。

因此,战国初期,七雄中唯一愿意对抗秦国的,只有魏国。


战国初期秦国并不强大,为何六国没有灭秦,而坐等嬴政统一全国?


战国初期,魏国魏文侯用李悝变法,启用吴起为将,与秦军交战,夺取秦国河西之地,觊觎关中。而后秦国虽历经几代的努力,想要通过战争多会河西失地,但是都被魏国吴起所败,后吴起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军无法抵抗。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起兵50万与魏军决一死战,吴起在阴晋一战中,以五万之卒大败秦军,秦国此战大败亏输,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就在魏国即将灭亡秦国的时候,当初分晋的三家之一的赵国,不能坐视魏国强大而压制自己,于是与魏国反目;同时魏国北灭中山,东败齐国,南击楚国,于是魏国称霸诸侯,却也结怨于各诸侯国,于是乎,各大诸侯几乎都与魏国有或大或小的摩擦,间接的缓解了魏国对秦国的压力。

而后,秦国在秦献公时期与魏国战于河西,再次大败,后秦孝公割让函谷关与河西给魏国,承认魏国霸权,魏国暂停对秦国的攻势,从而为秦国后来的商鞅变法赢得了战略上的安全期。


战国初期秦国并不强大,为何六国没有灭秦,而坐等嬴政统一全国?


而这个时候,秦国在山东六国的眼里,就是一个被魏国打怕了的边陲弱国,蛮夷之国,山东六国甚至不承认秦国的大国地位,不承认秦国是华夏族,天下共卑秦。

后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步强大,但是这种强大在山东六国眼里却不能够及时发觉,因为秦国变法强大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对内变法图强,破除旧制,对外却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所以,那时候的山东六国不会想到会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因为那时秦国根本“不值一提”。

而合纵策略也是由后来在秦国任大良造的公孙衍去了魏国之后首创的,哈哈,这真是秦国自己制造了自己的敌人啊。


战国初期秦国并不强大,为何六国没有灭秦,而坐等嬴政统一全国?


对于一些历史问题,我们后人不能想当然地站在今天的角度,以一种上帝视角去看待过去的历史,认为当初为何没有按照另外一种剧情发展,要知道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自身规律,而这些都是与历史事件本身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前后关联事件所相互影响的,后人读历史,要能从中读出警示的作用,而不能以一种八卦的心态去想当然的揣测。

下期我们来谈谈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秦始皇雄才伟略,为何万年痴迷于长生不老?

我是萌主,欢迎关注摆渡人史记,透过千年历史,只为睿智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