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两败俱伤,其他五国为何没能坐收渔利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最后的转折点,这是两大强国的战略决战,也是冷兵器时代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歼灭战,45万赵军被杀。秦军也死伤严重,至少10万人阵亡,耗尽了多年囤积的粮草和兵器。

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两败俱伤,其他五国为何没能坐收渔利

长平之战形势图

这场战争,秦、赵双方都拼尽了举国之力,可以说最后是两败俱伤。长平之战后,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国力大损,为何其他五国没有能坐收渔利?

这期间,其他五国都在做什么?为何不趁机攻秦或者攻赵?为何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合纵?

在长平之战的初期,赵国失利求和,派郑朱为使入秦。秦昭襄王和丞相范睢热情接待了郑朱,并向各国驻秦使者宣传秦、赵已经和解。楚、魏等国闻讯,都打消了与赵结盟的念头。

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和丞相平原君,在外交上,远远比不过老辣的秦昭襄王和狡诈的范睢。

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两败俱伤,其他五国为何没能坐收渔利

赵孝成王

而到了长平之战的中后期,秦、赵之战,处于胶着状态,粮草、军需、兵源都出现了极度匮乏。秦国被迫将征兵年龄降低,从巴蜀之地,不远千里运送粮草至长平,咸阳王公贵族皆食粥度日。赵国情况更惨,耕地较少,农耕并不发达的赵国,已经陷入了四处借粮却借不到的境地,赵孝成王被迫急于决战。

其他五国,只要攻击秦、赵任何一方,二者都有亡国之危。然而,其他五国,这个时期都很忙,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长平之战无法速战速决,大大出乎了秦昭襄王的预料。老将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都不能速胜。长平变成了双方比拼国力的战场。

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两败俱伤,其他五国为何没能坐收渔利

秦昭襄王

此时的五国中,最闲最可能趁人之危,也最让秦昭襄王担心的就是楚国。因为之前,秦国把楚国打得太惨了,非常忌惮楚国前来复仇。如果这样,秦国不但两线作战,其他国家必定落井下石。

为了长平之战不受影响,专心对付赵国,秦昭襄王必须让楚国也忙起来。

1、楚国两不相帮,趁机进攻鲁国

此时秦相范睢献计,要将鲁国之地“送”于楚国。他奉命游说楚国,鼓动楚考烈王趁机去攻打鲁国。

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两败俱伤,其他五国为何没能坐收渔利

楚王下令攻鲁

贪婪的楚考烈王,急于开疆拓土,很快就被范睢说动,而当时的楚国长期被秦碾压,也只能向东发展势力。

楚国出兵攻打鲁国,也陷入了一场大战,最终取得徐州。数年后,楚国灭鲁。

2、惧怕秦国,魏国按兵不动

秦、魏多年以来就是宿敌,河西之地曾经反复易主,魏国收复失地之心始终不死。

赵国丞相虞卿多次出使魏国求救,令秦昭襄王寝食不安的就是魏、赵联盟,秦国第二个担心的就是魏国。

秦昭襄王很早的时候就派人前去威胁魏王,称如果敢支援赵国,日后秦必先攻魏。魏王听闻,十分害怕,不敢出兵助赵,甚至不敢借粮草给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两败俱伤,其他五国为何没能坐收渔利

就在魏、赵想要结盟的时候,秦国向韩国借来了垣雍之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紧紧牵住了魏国的牛鼻子。

如果秦在此地挖掘河道,大水可以直接淹掉大梁城。魏王与信陵君听到之后,非常恐惧,不敢与赵结盟,只能按兵不动,作壁上观。

3、伐燕复仇,齐收复失地

齐、燕两国是世仇。由于之前齐国被六国合纵击垮,临淄都被燕赵联军攻破,齐王出逃后被杀,齐国几乎灭亡。齐地被燕国占领了数百里,七十多座城池丢失,都归于燕国之手。

复国后的齐国,趁秦赵两大强国在长平大战,无暇东顾,趁机开始收复失地。大将田单领军,向燕国开战,连破燕国大军,夺回了大部分的失地。

因此,齐、燕也无暇顾及长平战事,两国在同一时间陷入战争。

4、韩国向秦租借垣雍,秦因此扼制魏国

韩国是长平之战的引发者,将上党献于赵国,让秦国怒而攻赵。善变的韩国,在长平战事期间又扮演了搅屎棍的角色,站在亲秦一派,抱住了这根大腿,以求自保。

韩国将垣雍之地租借给秦国,为其五年。五年内,秦国可以将此地视为自己本土,在此地驻兵、掘地导水,伐木挖土,都属于秦国内政。上文提到,秦在此放水,大梁直接被淹。

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两败俱伤,其他五国为何没能坐收渔利

秦租借垣雍之地,威胁魏国

这样的战略要地被秦国控制,不仅直接瓦解了魏、赵在此地联军结盟的计划,而且直接威胁了魏国都城大梁,将魏国死死压制住,不敢轻易援赵。

由此可见,长平之战相持阶段,其他五国并非不想坐收渔利,而是他们也很忙,抽不出身来蹚这浑水

此时五国合纵,伐秦,秦必亡;伐赵,赵必灭。但是五国君主,都以眼前局部利益为重,陷入了与邻国的争夺战,分身乏术,得以让秦国一心一意来打赢长平之战,以致于五国没有一家能够坐收长平之战的渔翁之利。

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五国长期迫于秦国的威慑之下,不敢妄动,只能作壁上观,甚至站在秦国一方;
2、秦国有效的外交策略,多次破坏了五国与赵联盟的可能,让赵国处于孤立;
3、五国君主贪图眼前利益,各自陷入了局部战争,并未对长平战事做出长远预测。

就这样,五国眼睁睁地看着秦、赵在长平两败俱伤,却没有一家能够坐收渔翁之利。

而赵国大败之后,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各个击破,秦统一六国变成了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