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白”“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入畫的本意

“飛白”“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入畫的本意

飛白筆致 黃賓虹作品局部

所謂“飛白”、 “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之融入繪畫用筆究竟可取在什麼地方?我們仍然可以觀其形、查其勢以尋其中奧秘。請留意一下,所謂“飛白”筆致原來多見於行書或狂草,往往以枯筆疾勢使筆斷而意連,每得氣機暢達而風神綽約之趣。

“飛白”“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入畫的本意

除獨立之欣賞價值外,用以狀物,亦頗有貼切之處。到過西嶽華山的人,可知華山諸峰山石呈白色,且壁立千仞,氣雄而奇,非以飛白法作長線固難狀其神也。“石如飛白”之說,實乃中肯之言。另外所謂草隸奇字,草即草書,草書取勢,是暢其氣;隸書筆方,欲強其骨;而奇字即篆書,多作圓筆,以中鋒取渾厚遒勁之勢。所謂“屈鐵”筆重而韌,“劃沙”勢疾而圓,簡潔明確。其他如所謂“枯藤鬥蛇”、“重若崩雲,輕若蟬翼”等,皆以喻筆法之狀貌。

“飛白”“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入畫的本意

而此諸多,或渾厚、或堅韌、或遒勁、或重拙、或靈動的書法筆致移植於繪畫,皆可大大增強繪畫基本形式語言——線形美的感染力,同時也為傳移模寫、狀物寫真提供了豐富多變的線系表現技法。

“飛白”“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入畫的本意

明代大畫家唐寅說得痛快:“工畫如楷書,寫意如草聖,不過執筆轉腕靈妙耳!”而轉腕靈妙的筆致必然是流暢中富變化,非力與致應,氣與韻合者何?

“飛白”“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入畫的本意

明 唐寅 松林揚鞭圖局部

《歷代名畫記》說:“張旭……成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相聯,隔行不斷,世謂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這裡除了強調繪畫的書寫性特點外,尤其強調了筆與筆之間跡斷意連的氣機暢通感。

“飛白”“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入畫的本意

《肚痛帖》 張旭

黃賓虹則說:“筆有順逆,法用循環,起承轉合,始一筆,積千萬筆,仍是一筆。”這裡所謂的循環、起承轉合,亦筆筆間跡斷意連的氣機暢通感,這暢通感非氣者何?石濤說:“吾道以一貫之。”以氣貫之而已。無論是理解書法用筆,還是理解繪畫用筆,乃至筆筆之間的關係,皆可從氣的觀點去探尋,以至於勢、力、致的因素皆可接踵而至,而繪畫用筆之妙自然洞悉而無遺漏也。

“飛白”“篆意”“樹如屈鐵”“山如劃沙”等筆致入畫的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