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G上珠峰的冷思考:華華麗麗的表面文章還是少做的好!

題記:200名運營商員工在珠峰上為300名登山客建8個5G基站,需要每天往返300公里運送柴油確保基站不斷電,還有比這更黑的黑色幽默嗎?

關於5G上珠峰的冷思考:華華麗麗的表面文章還是少做的好!


三大運營商爭搶5G上珠峰成為近期通信行業熱點事件。

僅行業大報《人民郵電報》就連續推出了數篇關於三大運營商在珠峰爭前恐後搶建5G基站、搶通直播的系列報道,包括但不限於中國電信的《史無前例,VR鏡頭下的珠峰24小時》、中國移動的《全球首次!中國移動5G信號將覆蓋珠峰峰頂》和中國聯通的《曾經奧運聖火照亮世界之巔,如今聯通5G覆蓋珠穆朗瑪》等。

中國移動報道中的一個“將(覆蓋珠峰峰頂)”字把三大運營商之間爭搶宣傳熱點的心態暴露無遺,“史無前例”、“全球首次”等口號更顯其競爭宣傳的激烈程度,對比來看應該是中國移動在珠峰的5G基站建設速度最快、海拔高度也最高,但因為只顧著悶頭趕路,被中國電信在5G應用上率先實現珠峰直播而搶了風頭,而中國聯通估計是採取了跟進的心態所以各方面進度均落了下風。

在三大運營商的相關報道中,相同的語境都是先講5G上珠峰已取得或將取得的成績,再談5G上珠峰過程之艱險和付出之巨大。雖略顯千篇一律,但其中關於珠峰建站的人力投入及艱險過程的介紹足以令人感嘆通信人的不易。

中國移動“通過肩扛牛馱方式,60餘名工人、40餘頭犛牛將重達8噸以上的建設物資分別運往5800米和6500米地址”,同時派出150餘名員工負責建設與維護保障,12名網絡維護優化人員在海拔5300米以上的區域7X24小時值守。為實現光纜布放至6500米前進營處的目標,提前對施工建設人員進行登山訓練,並簽訂責任書。


中國電信投入42人,將所有物資通過肩扛人抬送至5300米的大本營施工現場,在零下20多度的施工區域,工作人員既要面臨高海拔作業的挑戰又要克服食宿艱苦的困難。由於氣候惡劣暴風雪不斷,視頻及配套的5G傳輸等設備安裝完成投入使用後也會經常出現非人為的異常損壞和故障,因此又緊急調配了2輛通信保障車和1輛生活保障車。


中國聯通組織10餘名施工人員以肩扛手抬的方式搬運光纜、天線、輔料等施工物資至海拔5000米的珠峰觀景臺和海拔5200米的一號營地。中國聯通施工人員飽經風霜,在零下十幾度的室外溫度下,努力克服高寒缺氧的身體極限,經過十餘天的工程建設完成了基站安裝、調通及優化。

根據報道,藉由如此巨大的投入和付出,中國移動在珠峰海拔5300米、5800米、6500米高寒區域新鋪設光纜25公里,建成開通3個4G基站和5個5G基站,其中有2個5G基站在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中國聯通緊急調用4/5G設備,在海拔5000米的珠峰觀景臺和5200米一號營地兩處開通了2個4G基站和2個5G基站。中國電信在一號營地建成5G基站,開通5G網絡,現場測試上行、下行速率分別達到700Mbps、233Mbps,具體建站數量不詳。

海拔5200米的一號營地,是珠峰景區核心區內設立的面向各國登山者開放的宿營地,北線登山者均由此出發前往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僅在這個小小的營地內,可以看到三大運營商一共建設並開通了至少5個5G基站。

對比三大運營商此前引發轟動的火神山5G直播,在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三大運營商共計開通了7個5G基站。按照新華社的報道,“在火神山醫院方圓500米範圍內,已實現通信網絡全覆蓋,可滿足近2萬人的通話和手機上網需求”。

那麼三大運營商在海拔5200米的一號營地開通的5個5G基站,準備要服務多少用戶呢?有某無腦的通信專家指出“珠峰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萬級的客流量對通信網絡的需求極大”,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報道中也強調“5G上珠峰”將拓展珠峰5G智慧旅遊,為觀光、登山和科考人員提供更好的網絡服務。

然而,為了更好地保護珠峰景區的生態環境,當地的管理機構早在2018年12月就發佈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旅遊”。海拔5200米的一號營地就位於珠峰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按照規定只限春季開放接待攀登珠峰服務,且從2019年起相關部門已將登山人數控制在300人左右(包括登山隊員、登山向導、登山協作等)。

也就是說三大運營商建在海拔5200米以上的8個5G基站,僅會在每年的春季才能迎來300人左右的用戶!但為了建設這8個的5G基站,三大運營商本次動用的施工人員就已達到200多人,還不包括數十頭犛牛。

無腦專家還指出5G信號成功覆蓋珠峰能彰顯中國運營商的技術實力和通信保障能力。但搞通信的都知道對於通信網絡保障的最大壓力來自於密集城區的大話務量和大流量的衝擊,珠峰這種極限條件下的通信保障僅僅具有象徵意義而已,能驗證什麼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實力?

至於通過5G+4K +VR實現珠峰直播來宣傳5G應用,在此前的火神山醫院“雲監工”已形成轟動效應之下,還需要以不惜破壞保護區環境的代價來藉助珠峰這個IP重來一遍嗎?特別是有必要三大運營商都爭先恐後地各搞一套嗎?避免重複建設,推進共建共享的口號,為什麼在珠峰就不喊了呢?

為了支撐珠峰直播,中國移動派了“12名網絡維護優化人員在海拔5300米以上的區域7X24小時值守”,中國電信“每天安排人員從日喀則定日縣往返近300公里運送柴油發電機所需的柴油至珠峰大本營,再由專人分成10公斤的小桶徒步近一小時送達視頻設備及發電機所在的臨時機房來保障視頻設備24小時不間斷地運行”,這樣的人力付出和成本累積,即使實力雄厚如三大運營商又能維持多久?

直播總有新熱點,等觀眾對珠峰直播不感興趣了,沒有圍觀了,三大運營商還會為了維持這些5G基站和視頻設備不間斷運轉而徒步送柴油嗎?春天登山季過後,當珠峰核心區進入封閉狀態,這些無人值守、沒有供電的5G基站會不會被廢棄、被風雪侵蝕成汙染珠峰環境的電子垃圾?

三大運營商不惜財力、物力與人力在珠峰上開通5G基站,其意義僅在於通過又一次創造最高、最強紀錄來製造宣傳熱點、為5G領先的宏大敘事做表面文章而已。這與國家層面重視5G,希望通過加快5G建設來帶動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產業發展,讓5G領先優勢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正如工信部發言人聞庫所說:“建得好不是5G的目的,用得好才是5G真正的目的”,三大運營商與其在幾近無人區的珠峰建站做秀,莫如埋下頭來踏踏實實地推進5G建網,及時解決5G有效覆蓋不足的問題,儘快讓廣大手機用戶在密集城區用上5G信號;更莫如放下身段認認真真推廣5G行業應用,真正做到5G賦能垂直行業,帶動相關產業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發展5G,象在珠峰上建5G基站這樣看上去非常華麗、實質內容很空洞的表面文章,還是少做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