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點出路”破局西安縣域產業發展

前兩天,探討了西安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其中大力發展製造業,實現產業升級,是文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但究竟怎樣發展,發展什麼樣的產業,當時因為文章主題聚焦的原因,留了一個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西安縣域產業發展必須以當前的人文環境、物產資源、配套條件等為基礎,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吸引東部轉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歷史上,關中地區一直是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2015年關中地區常住人口達2300多萬(最新的數據沒查到,應該更多),同時關中人普遍戀家,外出務工比例較其它人口大省相對較少,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多,這是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有利條件。鄭州一個富士康就提供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便是一個很好的典範。當前,隨著東部產業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內遷是必然趨勢,西安各縣域應該抓住這個風口,加大招商引資和當地產業扶植的力度。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營商環境的打造,大家都知道“投資不過山海關”,千萬不能再出現投資不過潼關的情況,西安各級政府部門的“店小二”精神必須持續深化、成為習慣。

“四點出路”破局西安縣域產業發展


二、依託歐亞鐵路的外向型產業

上兩個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國際經貿主要依靠海上貿易,並由此誕生了海權理論,美國也正是依託其橫跨兩洋的地緣優勢,從而制霸全球。當前,隨著陸路交通設施的不斷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宗貿易可以選擇陸路運輸,從我國地緣特點來講,發展陸路貿易,也有利於避開“第一島鏈”的封鎖,發揮我國領土深入歐亞大陸腹地的優勢,這也是國家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重大發展戰略的重要因素。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歐亞大陸橋上的重要節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2019年,全國累計開行中歐班列8225列,其中從西安開行的長安號2133列,位列全國第一;成都1800列,運時最短、效率最高;重慶1500列,綜合重箱率94%,貨值全國第一。從數據上看,西安這個幹線節點對比周邊支線,優勢並不明顯,還有不少潛力可以挖。從歐亞鐵路途徑的中亞、東歐各國來看,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我們的生產能力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西安縣域產業發展可以重點瞄準這些市場,深入考察瞭解他們的需求特點,有針對性地發展外向型產業,儘快去佔領這些市場中的空白。

“四點出路”破局西安縣域產業發展


三、優勢產業的縣域轉化

曾幾何時,西安的電子城、紡織城輝煌一時,雖然現在已經沒落,但卻留下了數量可觀的技術工人和生產經驗,這是西安的寶貴財富。雖然電子輕工、紡織服裝這樣的產業已經不再適合在主城區發展,可是同縣域經濟卻有著非常好的契合度,縣域產業發展中可以充分利用好這個優勢。福建福田,一個從仿製假冒偽劣做起的小縣城,如今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產鞋基地,我們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一樣能夠有所作為。當然,這也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三秦人民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四點出路”破局西安縣域產業發展

四、縣域特產的深加工

西安各縣物產豐富,戶縣葡萄、周至獼猴桃、藍田櫻桃、臨潼石榴,還有茫茫秦嶺的饋贈。之所以放到最後來講,是因為依託特產發展深加工是最容易想到的產業發展方向,可現實情況卻只能說差強人意。以戶太八號釀造的“蘭妃紅”葡萄酒為例,作為一個小眾品牌,我沒有在網上查到它的具體產量,但從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上看,只能用銷量了了來形容;周至獼猴桃更是上了拼多多的央視扶貧公益廣告,當淳樸的老農發出“桃子熟了,不愁賣了”的感慨,我們卻要反思為什麼沒有相關產業可以吸收這些巨大的農業產能。

“四點出路”破局西安縣域產業發展

個人能力有限,不一定準確全面,歡迎批評指正、共同交流!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