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大流行的結局會是什麼?

COVID-19大流行的結局會是什麼?

黃冰洋,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胸外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SARS-CoV2病毒只要存在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感染一個人就可能死灰復燃,即便是已經暫時控制住疫情的國家,如我國現在最主要的壓力是防止境外輸入感染者。因此說,應對COVID-19全世界應該是一盤棋,一條心。

回顧這幾個月全世界的抗疫過程,SARS-CoV2病毒有三種結局,奈何囚徒博弈,目前來看可能是一條艱難且耗時最長的路。

第一種,最好的結局:全世界所有國家迅速反應,在疫情剛開始就嚴格執行隔離政策,設法同時控制住疫情,這條路的代價是最小的。但得在民族主義孤立與全球團結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全球同步控制疫情的可能性已經被滅掉了。

第二種,是最悲慘的結局:全世界範圍廣泛爆發,不主動進行抗疫隔離,全世界的人敞開防護使勁的迎接病毒,人類和病毒進行自然選擇,感染病毒並且自我恢復的人倖存下來,群體免疫可能很快就能完成。但是群體免疫的代價就是留下數以百萬計的屍體和醫療衛生系統的崩潰,如果屍體料理處理不好,引發其他瘟疫傳播,那將是一個悲慘的世界。

第三種,是耗時最長的結局:病毒在全世界多點開花,各個國家不同程度的把病毒隔離在各自國家裡面。由於各國的國情、衛生狀況、醫療資源的不同,導致疫情嚴重程度也是不同的。感染率、死亡率在各個國家輪番爆發。國際旅行者可能將病毒從一個地方攜帶到另一個地方,再次引起感染爆發。這種狀態很有可能得持續到疫苗出現。

三種結局中第一條可能性最小,第三種可能性最大,而在疫情控制不力、人口眾多、衛生條件差、醫療資源不豐富的欠發達地區也可能會出現侷限性性第二種結局,如印度、非洲等地區。

歐美各國的應對舉措遲緩而混亂,欠發達國家的醫療資源匱乏,目前全世界進入第三種結局,病毒也可能徘徊流行至少一年時間。

COVID-19大流行的結局會是什麼?

首先疫苗的研製需要時間。冠狀病毒疫苗不像流感疫苗,全世界各國都具有研製流感疫苗的經驗,但是冠狀病毒對人類來說是一種新的病毒,2003年的SARS,2012年的MERS至今也沒有效果良好的疫苗。針對此次疫情,各個科學團隊均在創紀錄的研製針對性的疫苗,如我國公佈病毒基因組信息(1月11日),到第一種疫苗應用於臨床(3約16日),用時2月個時間。目前全世界各個國家均進行疫苗的研製和臨床試驗工作。但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個合格的疫苗第一步需要驗證其安全性,是否可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第二步需要驗證其免疫特性,是否可提升接種者的免疫力,避免感染SARS-CoV2,第三步確定達到合格免疫力所需的疫苗接種劑量,是否需要配合佐劑提高免疫力,是否適用於老年人、小孩等免疫力較低的群體。要想搞清楚這些需要大量的時間。

在研製疫苗的過程中,我們要需要解決三個問題:研製特效藥、確定感染患者免疫力情況、監測病毒的變異情況。

疫苗是針對未感染的人,提供預防作用。而特效藥是針對現有感染患者的,雖然大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恢復,但是3%的人可發展為重症,面臨死亡的危險。沒有特效藥的病病原體對人類始終是一個威脅,2002年的SARS和今年的COVID-19,我們國家都是通過通過強力的社會組織,將病毒困死在隔離病房裡,暫時控制住疫情的蔓延。那麼下一次呢 ?

回顧2003年SARS患者血清抗體檢測情況,感染者針對SARS-CoV2病毒的免疫力持續時間是不同的,感染患者呈現較輕的症狀如類似感冒症狀,他們的免疫力不足一年。少數重症感染患者康復後,其免疫力可以持續數年。因此我們應該研製出針對SARS-CoV2血清抗體監測系統,系統監測感染患者血清抗體情況。應該追蹤感染康復者恢復情況,避免其二次感染或體內殘餘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特別是無症狀感染者,確定其可傳播病毒時間範圍,並且嚴格執行核酸檢測篩查和隔離政策。

SARS-CoV2是一種RNA病毒,其核酸具有不穩定性,易突變。病毒的突變大部分發生在其複製的時候:病毒基因組在人體細胞中依靠人類的RNA聚合酶系統複製其RNA時混入其他外源基因或者自身基因突變,病毒在全世界不同國家、地區、人種、不同病患(如HIV患者)、不同動物(自然界)中廣泛傳播,存在基因融合、突變可能性,導致其傳染性、毒性增加。因此我們應該飽和式採用不同靶點研製不同的疫苗;應該動態監測病毒基因組突變情況,隨時調整抗病毒策略,如疫苗、藥物需要隨著病毒的突變而更新,且人們需要定期接種疫苗。

COVID-19大流行的結局會是什麼?

預測未來的情況:① 合格的疫苗成功研製出來,但SARS-CoV2病毒不會完全消失,SARS-CoV2在與人類的自然選擇中變得如流感一樣,毒性低、症狀輕微,而我們需要定期接種疫苗。② 貧困、弱勢群體在疫情中損失最大。國外貧、困弱勢群體感染率、死亡率可能非常高,但不一定能監測、統計出來。③ 疫情中我國幫助朋友國家率先控制住疫情。

期望未來我們能夠動態監測自然界所有病毒進化情況,特別是人體沒有免疫力的人畜共患疾病病原體,避免送走了SARS-CoV-2,迎來了SARS-CoV-3,避免每隔幾年觸發一次其他新的流行病,爭取研製出廣譜抗病毒藥。期望未來推進醫療改革,改善我國長久以來的醫療弊端,讓醫務人員能夠安全、體面的工作和生活。期望未來在下一次大流行病中,各個國家在民族主義孤立與全球團結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全球同步控制疫情,擇第一種結局。

雖然我國已經暫時控制住疫情,但是在合格的疫苗出來之前,經濟復甦的同時保持適當的隔離政策,必要的警惕是必須的。

(配圖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