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還值得做嗎?

來源:紅餐網

作者: 陳漠


一季度餐飲業營收同比下跌近半,94.61%餐企的客流不足去年同期一半,這些讓很多餐飲人打了退堂鼓:以後再也不幹餐飲了。

疫情確實讓餐飲遭受重創,但也間接提高了餐飲整體的專業度。目前,餐飲行業正在洗牌,重新構建新的結構和秩序。當市場剛需屬性不變,餐飲也許不再像以前那麼好做,但依然值得做。

餐飲,還值得做嗎?

超高閉店率、餐飲鏈條全部陷落、客流急劇下滑……疫情幾乎讓餐飲暴露出了全部弱點。

紅餐網(ID: hongcan18)從疫情剛爆發就推出“戰疫”相關報道,在兩百餘篇報道以及後臺評論中,我們見證了大部分餐飲人從手足無措到積極自救,從哀鴻遍野到看見曙光的過程。我們看到了很多堅韌、堅持的餐飲人,也看到了很多因為各種原因,下決心忍痛離開餐飲業的人。

餐飲還值得做嗎?這可能是很多餐飲人在經歷疫情後的最大疑惑。

01

成千上萬家餐廳消失

餐飲人陷入至暗時刻

疫情中,說餐飲淪陷半壁江山或許也不為過。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一季度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3月,全國餐飲收入6026億元,同比大幅下跌44.%,其中3月全國餐飲收入1832億元,同比大幅下跌46.8%,限額以上單位餐飲(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的餐企)收入390億元,同比下跌46.7%。

而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發佈的《新冠疫情下3月中國餐飲業生存現狀報告》數據,雖然3月餐飲業復工率已達77.84%,但94.61%的餐企客流量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客流量恢復到去年同期50~80%水平的餐企僅佔4.90%,恢復到去年同期80%以上水平的餐企僅0.49%。

餐飲,還值得做嗎?

而隨著大多數餐企進一步加強復工,用工人數增加,餐企的用工成本壓力也隨之增大。同時由於疫情影響,食材、供應鏈都在給餐飲施加更大壓力。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在3月接受紅餐網採訪時表示,今年後續情況好的話,餐飲可能會與往年持平,如果情況不能得到有效、明顯的好轉,很可能出現負增長。

數據很殘酷,比數據更殘酷的是上演在每一個餐飲人身上最真實的經歷。

4月13日,位於上海外灘十八號的英國米其林粵菜餐廳Hakkasan宣佈永久歇業,這家號稱“史上最性感的中餐廳”正式退出了中國舞臺;臺灣連鎖餐飲品牌“一茶一坐”也正大規模關店,在上海只剩8家店在營業;在深圳開了25年,曾創下單店7000萬年收入的香蜜湖丹桂軒酒樓,也在近日說拜拜。

這些餐企,有頭有臉、“有名有姓”,而冰面之下,還有成千上萬家“無名餐廳”消失得悄無聲息。

他們的故事沒這麼戲劇化,一切就像後臺評論區簡短的三五句話,有的說得無奈,有的透出些許不甘,有的與餐飲最後的交集可能僅在一紙“旺鋪出租”。

餐飲,還值得做嗎?

餐飲,還值得做嗎?

餐飲,還值得做嗎?

餐飲,還值得做嗎?

在這場可以稱之為全球災難的疫情中,他們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粒塵埃,但時代給予他們的卻是移不開的沉重大山。

餐飲,本就是起早貪黑的行當,賺的是辛苦錢。對很多中小餐企來說,頭部餐企日漸強勢,後面各型進入者不斷增多,競爭越來越激烈,他們看不到前方的曙光,本來就為糊個口,結果一場疫情賠光了所有身家。

任何人在經歷這些以後都難免要問:餐飲,到底還值不值得做?

02

行業門檻不斷提高

餐飲越來越不好做了

是的,餐飲越來越不好做了。

但這並不是疫情導致的,而是餐飲業經過前幾年高速發展後的必然趨勢,只不過,疫情讓一切考驗來得更快、更猛烈。(這些餐廳倒了!疫情不該是背鍋俠!)

當餐飲經歷了這些年所謂的“互聯網改造”,賺錢邏輯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給餐飲帶來最大的改變就是:專業性大大提高,也抬高了餐飲整體的門檻,不再是什麼人都能輕鬆“上道”的,餐飲進入了一個更“職業化”的賽道。

1 行業分工更專業

被“互聯網+”浸染這麼些年,餐飲業的鏈條越來越長,分工越來越明確,從供應鏈到品牌建設、營銷,餐企有了更細的部門劃分,每個板塊也都有了很多獨立而專業的成熟公司。

就像標準化概念剛在餐飲全面鋪開時,很多餐企為了“將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熱衷自建中央工廠、物流配送,但之中的大部分餐企都苦不堪言,門店營收全都砸進了後端,還要虧損。除非,你非常有強大的實力。

餐飲,還值得做嗎?

正如餐北斗創始人黃曉波所說,未來的餐飲一定是越來越輕,把專業事交給專業人去做

而此次疫情更讓分工優勢凸顯,無論外賣、半成品、直播帶貨,如果都靠餐企自己,倒下的餐企可能還要翻幾倍。

2 餐企頂層建設、管理更先進

餐飲人應該還記得那些年從其他行業來“跨界打劫”的人,他們不是餐飲出身,卻憑藉營銷、品牌建設、痛點、爆款,將很多老餐企擠走。也許他們中的一些現在活得並不好,但他們將最前沿的頂層建設、管理理念帶入了餐飲業。

現在很多餐企都有了專門的產品、線上、數據分析、營銷、培訓等部門,並相互關聯、相互作用,也讓員工有了觸手可及的晉升通道。頂層建設好了、管理專業了,餐企整體的戰略規劃、經營模式、盈利模式也就會跟著更專業。

疫情中,我們看到西貝半成品生意得到巨大發展,眉州東坡開起了菜站,海底撈、外婆家、陶陶居、小龍坎火鍋等多家頭部品牌都陸續加入半成品供應。

但如果沒有完備的體系,他們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應急轉變。

餐飲,還值得做嗎?

這次疫情也像當年的非典讓小餐企崛起,互聯網讓標準化盛行一樣,新冠讓餐企明白職業化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又給餐飲的管理打上了一塊補丁。

食幹家品牌戰略諮詢董事長曾暉就說,這次餐飲老闆都上了一堂“財務課”。賈國龍不會是唯一改變對資本態度的餐飲老闆,“餐飲人要學習其他實業,學會借銀行的資金做小槓桿助力。”

3 消費者更挑剔

這一切不僅讓餐飲更加專業,進入門檻被抬高,還間接拉高了消費者的“審美”水平,從原來的“吃得飽”變成“吃得好”。

但難就難在這個“好”上,“飽”大家都有概念,“好”卻沒有統一標準。加上消費者在餐飲商家各種營銷方法、品類劃分、單品爆款的打造中,看過了太多絢爛的東西,“審美”閾值不斷提高,需求也更多元化、個性化。

疫情後,消費者不一定都會消費降級,但都會更講究消費的性價比。而餐企想要打動消費者,不僅需要更懂消費者的需求,也更要清楚自己品牌和消費者的契合點,明白你的消費者願意為這個品牌付出多少金錢。

餐飲,還值得做嗎?

即使沒有疫情,餐飲也將愈加艱難,疫情只是縮短了餐飲變難的週期而已。

豪蝦傳創始人蔣毅就表示,現在餐飲和多年前不同,競爭已經白熱化,品牌和商圈品類間幾乎是在拼刺刀。成本也完全不同,哪怕一個小餐廳,投入動輒可能都是五十萬以上,十萬開餐廳的機會都快幾乎消失了,而這必然帶來代價的不一樣。以前虧完大不了再去打工,代價相對較小,現在賺錢本來不容易,如果一次虧損幾十上百萬,想再賺回來,對很多普通創業者來說,代價太大。

而餐飲的難,在於要整合這麼多資源,構築好自己的品牌。就像別人探討的,為什麼武不如韓信智不如蕭何的劉邦,能坐穩大漢江山?因為劉邦善用人,也善統籌全局。如今,考驗餐飲老闆不是如何做好一桌菜,而是如何統籌全局,讓消費者吃到一桌好菜。

03

餐飲進入洗牌階段

要生存發展,必須危中尋機

雖然大家都在說現在餐飲很難,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餐飲的難是相對曾經的餐飲,但放到整個中國經濟中,餐飲依然是個潛力股,而且正因為餐飲正變得越來越專業,更提高了它潛力的上限。

從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形勢確實有些讓人著急,全球經濟增長已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也稱,全球經濟衰退的概率達到99%。也就是說,全球幾乎每個行業都面臨巨大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來看餐飲,餐飲的剛需特性就顯得特別讓人羨慕。

人是鐵飯是鋼,餐飲需求無論在哪個經濟背景下都天然存在。而且由於這些年餐飲的蓬勃發展,餐飲業主力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已經形成,讓他們完全拋棄外出就餐,在目前的經濟狀態下,是不太現實的。

餐飲,還值得做嗎?

同時,由於餐飲連鎖化、標準化的不斷髮展、升級,以及消費者需求,餐飲的性價比不斷提高。消費者在買菜、做飯的時間成本,與餐飲實際消費間的性價比相比,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簡單省時的餐廳用餐。所以,餐飲這個剛需市場,總有度過黑暗的一天,不會像一些偽需求行業,可能直接掉入黑洞,再也看不到光亮。

而餐飲又因為這次疫情,較好地完成了一次洗牌。疫情的出現,可能淘汰了一些好餐企,但大部分被判出局的,還是資金、管理、體系等某一方面本就有問題、“不專業”的餐企。能留下來的,是那些走上了專業的職業化餐飲道路的餐企,他們在未來的生存幾率、抗風險性會更高,他們會引領整個餐飲業向更先進、更合理、更高的層次邁進。

整個餐飲行業在這次疫情中正默默升級、提高勢能,也就擁有了巨大潛力。而這次“活下來”的餐企要做的,就是不斷洞察社會需求、市場,積極尋求轉變,提高餐企、團隊靈活性,去兌現這個潛能。

上一輪洗牌,中國餐企大略完成了標準化、品牌連鎖化、體系構建的思考、實踐,正在實現進化。而這一輪洗牌過後,考驗中國餐企的是數字化、整合力、創新力和持續性。

餐飲,還值得做嗎?

數字化,要求餐企善用數字工具,去不斷為自己引流,構建自己的流量池;整合力則考驗餐飲老闆如何整合各類資源為己所用;創新力則保證餐企能夠在長時間內保持競爭力,就像麥當勞肯德基,幾十上百年,一直能洞察市場潮流、消費者需求,不斷推出新品;持續性不僅靠新品,更考驗的是餐企頂層設計、體系的搭建、標準的設立,為什麼會有“麥肯系”一詞?也正基於此。

結語

“洗牌”之後,依然是社會剛需,又變得更加專業的餐飲,會加速發展。有業內人士表示,過去餐飲整體一年只能增長20~30%,現在因為疫情導致的行業“新陳代謝”、市場空間讓出來後,新餐飲規模一年將能增長一倍。

但正如豪蝦傳蔣毅所說,餐飲越來越要求專業了,三五個新手,湊幾十萬來玩票的做法,風險越來越大。所以餐企需要不斷升級,餐飲人要學會更聰明、更專業地經營。

也許,餐飲不再像以前那樣好做,在未來也很難再出現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神話”,但這正是專業餐飲人的巨大機會。二戰時丘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危機”。危機過後總伴隨著新的開始,餐飲人更要把握當下,謀劃未來,餐飲依然值得餐飲人為之付出心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