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蜂之间的生存竞争主要表现有哪几点?如何利用中蜂的价值?

20 世纪 50 年代, 在我国平原或山区总能在农家的屋檐下或院落中看到几群用木桶养的中蜂, 农民们用中蜂蜜治病。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这种在我国有悠久饲养历史的中蜂, 在平原地区农村已经几乎绝迹, 就是在山区,凡是通公路的地方,中蜂也很少见, 它们已退缩到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深山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公路延伸到哪里,那里的中蜂就几乎灭绝。目前, 中蜂绝迹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 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导致中蜂衰落的直接原因就是西蜂的大量引入。当然,

引进西蜂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确实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这种巨大效益如果以灭绝中华蜜蜂这个物种为代价, 从长远看未必是件好事。

中西蜂之间的生存竞争主要表现有哪几点?如何利用中蜂的价值?

1.从生物学角度看中西蜂间的竞争

中西蜂之间的生存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厮咬战

原来我地乃至全国都是中蜂的天下, 自从引入西蜂, 中蜂和西蜂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种间竞争。每当蜜源结束, 中蜂就成了西蜂窃蜜的目标,养蜂人经常看到中蜂和西蜂厮咬的场面, 由于西蜂体大且群势大而中蜂身小且群势小, 尽管中蜂奋力抵抗,却仍然打败仗, 有不少中蜂群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落得个尸横遍地, 全群覆没。据南阳农校教师介绍,他们在二郎坪放西蜂, 就把当地农民饲养的中蜂群咬得一塌糊涂而毁灭, 这只是缩影。将西蜂人为地大量引入中蜂生存地, 是造成中蜂面临“ 灭顶之灾”的直接原因。

1.2 性引诱

一个物种要维持生存和发展, 就要交配和繁殖。由于中蜂和西蜂的性引诱物质十分相似, 所以当中蜂王和西蜂王在同一个地区进行交配飞行时都会受到当地雄蜂的追逐。但是, 不同种族的蜜蜂之间是不能完成交配行为的, 大量异种雄蜂参与交配飞行,会造成正常的交配行为受到严重干扰。当异种雄蜂占优势的时候, 蜂王交配成功率会降低到不足以维持种族生存的程度, 这个蜂种在这个地区也就趋向于消亡了。向中蜂聚居区引进西蜂, 如果只是一二个小型意蜂场, 中蜂居优势地位,西蜂将会消亡。

但当人们把西蜂成批地运进中蜂聚居区, 并且又不在当地培养蜂王, 而由外地运进交配过的蜂王时,中蜂就无法再依靠性引诱阻止西蜂的入侵和扩大势力了。这就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 中蜂蜂王不能交配而致蜂群消亡。

中西蜂之间的生存竞争主要表现有哪几点?如何利用中蜂的价值?

1.3 寄生虫战

大蜂螨和小蜂螨对中蜂不造成危害, 但当西蜂引入中蜂的聚居区时, 中蜂把蜂螨传给西蜂,于是这种蜂螨成了中蜂杀伤西蜂的强大生物武器, 再加上人们为西蜂和蜂螨提供了现代化交通工具, 西蜂从发现螨害到全国性螨害大暴发, 仅需要二三年时间。这两种蜂螨已经遍布大江南北, 对全国西蜂的危害曾达到十分惨重的程度, 成千上万群西蜂被摧毁,无数西蜂场遭到覆灭的命运, 有些养蜂人万念俱灰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这场中蜂对西蜂的生物战争, 中蜂彻底胜利了。但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研制了强力杀螨的药剂,才使西蜂生存下来。直到今天, 西蜂对杀螨剂已产生强烈依赖, 离开了杀螨剂,西蜂目前在我国将无法生存。

1.4 囊状幼虫病

20 世纪 70 年代初, 西蜂把蜜蜂囊状幼虫病传给中蜂, 使中蜂烂子而消亡。这种病短短的三四年内在全国中蜂群中暴发流行, 使有些地方的中蜂几乎绝迹,这些地方成了西蜂的天下。在这场中蜂和西蜂的传染病面前, 人们也是想尽办法对中蜂予以拯救,但没有找到良方, 最后人们放弃了,以为对中蜂“ 烂子病”无药可治。由于中蜂是土生土长的物种, 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 所剩无几的中蜂又奇迹般地重新繁荣兴旺起来, 而没被西蜂灭绝。

由上可知, 中西蜂之间的生存竞争,并非通常所说的生物界的自然竞争。中蜂与西蜂在前两种竞争中,由于人们大量引进西蜂, 中蜂被迫退居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 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中蜂和西蜂在后两种竞争中, 人类虽然都站在协助蜜蜂战胜病虫害的立场上, 但中蜂并没有得到人类的有效支持,而是在严酷的自然选择中锻炼了自己的抗病能力, 从而重新振作起来; 西蜂则是完全靠人的帮助才战胜了寄生螨。如果人在中蜂与西蜂之战中, 袖手旁观, 那么在中蜂聚居区, 西蜂根本站不住脚。显而易见,在中、西蜂的种族战争中, 人类的行为破坏了双方可能达成的协调和平衡。

中西蜂之间的生存竞争主要表现有哪几点?如何利用中蜂的价值?

2.谈中蜂的价值

2.1 生态价值

在我国, 中蜂有悠久的进化史,据考证, 西蜂的祖先来自东方蜜蜂 [1] 。在长期的进化中, 中蜂和我国的植物群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许多种植物能够繁衍生存, 中蜂功不可没。中蜂耐低温、出勤早,抗敌害能力远远胜于西方蜜蜂。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 昼夜温差大, 蜜粉源植物花期四季不断, 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果没有中蜂授粉,必将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甚至导致整个植物群落生态体系的改变。因此中蜂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方面能达到西方蜜蜂无法达到的效果, 我国的绿水青山有中蜂的一份功劳。

同时, 在我国,中蜂有着惊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逆性, 它是在我国的自然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自然物种, 所以养蜂界称中蜂为“ 土蜂”, 人们不饲养, 在野生状态下也能生生不息。目前已经发现中蜂在野生状态下也可维持到 90 000只的强大群势 , 而西蜂在饲养中每年都有一些飞向大自然成为野生蜂, 但却很少发现它们能存活下来,多数因冻饿而死在野外。如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像西方 19 世纪改造西蜂那样对中蜂进行孜孜不倦地改造、选育,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蜜蜂王国未必不是中蜂的天下。

中西蜂之间的生存竞争主要表现有哪几点?如何利用中蜂的价值?

2.2 经济价值

中蜂的经济价值从表面上看不太理想, 但在西蜂无法到达的山区, 中蜂的经济价值仍相当可观。 2006年笔者到西峡县五道幢旅游, 在海拔 1 300 m 的一个山村, 西蜂不能到达,有一姓黄的小伙定地养了 30群中蜂, 采用老法桶式饲养,每群年收15 kg蜜,共收 450 kg 中蜂蜜, 1kg售 30元,共卖了 1 万多元。

我们认为他如果采用活框饲养效益将会更加可观, 还可为农作物授粉, 增加产量。但是,他若定地饲养1群西蜂, 由于受蜜源条件的限制,夏天采的蜜往往会没有冬天喂的白糖多。

那么转地放蜂又怎样呢? 笔者 2006 年 9 月份遇到黄台岗镇一转地饲养西蜂蜂友, 他养了 200 群西蜂, 由于气候转暖,蜜源植物流蜜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收入极不稳定,而且外出放蜂费用昂贵, 结果赔了 1 万多元。可见, 只要管理得法, 中蜂的经济效益决不逊色于西蜂, 中蜂的年群产值甚至可达千元 。

中蜂的间接经济价值比直接经济价值大得多。中蜂的安全采集气温为 6.5 ℃ , 而意蜂为 11 ℃ ; 中蜂每日出巢授粉的时间比西方蜜蜂长 2~3 h , 气温低于14 ℃ 中蜂出勤率大大高于意蜂, 在农业上可有效地为低温开花作物授粉。中蜂为油茶授粉的结果率比自然授粉高 2~4倍,比西蜂高 81% ; 为水稻授粉, 产量比西蜂高 5% 。利用中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的特点为温室作物授粉, 将大大优于西蜂的授粉效果。

中西蜂之间的生存竞争主要表现有哪几点?如何利用中蜂的价值?

3.保护中蜂, 势在必行

人们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生态, 引起“ 沙尘暴”,反过来影响了畜牧业,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由政府专门干预, 牲畜实行圈养,退耕还草。沉痛的教训很值得养蜂业借鉴。我国的养蜂业由于盲目引种也已陷入恶性循环: 中蜂衰败,西蜂饲养成本逐年提高, 收益受自然气候的制约日益严峻, 风险在不断增加。养蜂业已到了我们进行再思考的转折点。我们认为要想扭转这一局面, 政府必须进行干预。

1 ) 要提高对发展中蜂养殖业的认识

中蜂具有采集零星蜜粉源、牧草和冬季蜜源的独特能力, 既有利于森林、草原冬季开花植物的繁育, 又可生产绿色蜂产品。我们应从保持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发展农村经济的高度来认识、规划和发展中蜂饲养业。

2 ) 要从优化生态环境的高度采取切实措施, 改变目前养蜂业的无序状态

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划定中、西蜂的不同养殖区。例如, 可在原始森林、世界地质公园、生态保护区内以及海拔达到一定高度的山区设立中蜂保护区,西蜂不得进入, 从而保住珍贵的中蜂资源。

3 ) 要加大科研投入, 推广中蜂良种

应选择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内建立中华蜜蜂养殖基地, 加大科研投入, 对中蜂进行有计划地系统研究,选育抗病性强、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维护强群的优质中蜂品种,培养出数目可观的种蜂王, 向平原地区输送。

在保护区以外的平原地区, 应鼓励农民饲养中华蜜蜂,推广科学的中华蜜蜂饲养技术, 进行人员培训。当中华蜜蜂在平原地区形成规模时, 就能和西蜂进行“ 自由竞争”, 最终按“ 适者生存”法则,以不同区域的自然蜜粉源为条件, 达成比较适合各地自然资源特点的中、西蜂间的生态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