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画家的陈丹青,总爱说出狂放不羁的言论,他究竟在表达什么

提起陈丹青许多人都会非常熟悉,尤其是他和韩寒在一起发表的许多言论,更是让他在年青人当中名声大噪。

身为大画家的陈丹青,总爱说出狂放不羁的言论,他究竟在表达什么

陈丹青的许多言论因其言语狂放,观点犀利,言语直白且深刻有力等被青年们崇拜有加,称他为意见领袖,为此许多人将陈丹青奉为导师一般的人物,与大思想家鲁迅先生放在一起,被誉为当代鲁迅。可见陈丹青对年轻人的影响力非同寻常。

但同时也有许多持反对意见者,对待陈丹青的态度并不感冒。调侃奚落也罢,更有甚者称其为“嘴炮”。由此可见大家对他并非一边倒的喜爱,甚至有不少批评者还表现出对陈丹青的不屑一顾和反感。

身为大画家的陈丹青,总爱说出狂放不羁的言论,他究竟在表达什么

陈丹青语言特点

而这些一切的根源都来自陈丹青说出的言论:

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这些言论充斥着陈丹青对于绘画和艺术的见解,可以说非常有深度,也匹配其绘画大师的独特身份!因为其中没有攻击性的词汇,也不曾指名道姓地招惹任何人,所以没有什么争议。但其言语直白的见解可以看到陈丹青是一个少有顾忌,敢说敢言的人。甚至其中的大胆奔放,也远远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谨言慎行。

身为大画家的陈丹青,总爱说出狂放不羁的言论,他究竟在表达什么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陈丹青的话说多了,有一些言论还是引起不少的争议: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身为大画家的陈丹青,总爱说出狂放不羁的言论,他究竟在表达什么

陈丹青眼中的美术教育

这些话语当中,有些内容直指问题的核心,比如美术教育不应该看重学生的文凭和基础,而应该多去观察一个学生的天赋,只有天赋和心态才是最重要。这些话语咋看之下很有道理,其实却经不起慎重推敲。

一个国家的教育,任何时期基础建设都是最重要,不能为了优先顾虑一两个天才学生,而对大多数人的教育方式作出轻易的改变。毕竟梵高也不是从美术学校毕业的,也没有哪个院校教育出了梵高这样的画家。画家的成功更多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天赋。

身为大画家的陈丹青,总爱说出狂放不羁的言论,他究竟在表达什么

从当中可以看出,陈丹青的言语是带有偏激色彩的。且并不充分和客观,他言语中处处流露出对于当下教育的不满,才是陈丹青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

总的来说陈丹青厌恶的是教育方式对艺术家创作力束缚, 以及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所制造的浮躁情绪深恶痛觉。这些内容有时或多或少会涉及到高层教育的问题,这些也都在其言论当中可以见到。

作为这些艺术教育本身而言,陈丹青做到了批判的责任所在,但话一旦多说就容易“刹”不住,这和作家莫言正好相反,曾经莫言是一个十足的“嘴炮”,但后来因为多说无益,只好学着闭嘴,为了限制自己,他就为自己起了一个名字“莫言”。

陈丹青眼中的诺贝尔文学奖

身为大画家的陈丹青,总爱说出狂放不羁的言论,他究竟在表达什么

而​陈丹青除了看不惯美术教育外,对于文学的看法似乎是为了体现他一贯的“一针见血”而狂放不羁起来。只不过他的这种一针见血则有点隔靴挠痒,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如他在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突袭”了这样一个评价:

我没读过莫言的东西,对他不感兴趣,对他的祝贺是礼貌性的。莫言得奖和他的作品关系不大。

此话一出,让很多热衷莫言小说的读者愕然,既然没读过怎么下定论呢。这不是吃不到葡萄心理吗?

在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面世已经差不多四十年年了,曾经的荣耀如今已成为历史,跨越和突破成了艺术家后半生的难题。

身为大画家的陈丹青,总爱说出狂放不羁的言论,他究竟在表达什么

所以一味地怨天尤人是无法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的,与其抱怨和怪罪体制,倒不如沉下心把时间用来搞创作,这样的做法不是会更有用吗?​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