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狂放不羈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提起陳丹青許多人都會非常熟悉,尤其是他和韓寒在一起發表的許多言論,更是讓他在年青人當中名聲大噪。

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狂放不羈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陳丹青的許多言論因其言語狂放,觀點犀利,言語直白且深刻有力等被青年們崇拜有加,稱他為意見領袖,為此許多人將陳丹青奉為導師一般的人物,與大思想家魯迅先生放在一起,被譽為當代魯迅。可見陳丹青對年輕人的影響力非同尋常。

但同時也有許多持反對意見者,對待陳丹青的態度並不感冒。調侃奚落也罷,更有甚者稱其為“嘴炮”。由此可見大家對他並非一邊倒的喜愛,甚至有不少批評者還表現出對陳丹青的不屑一顧和反感。

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狂放不羈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陳丹青語言特點

而這些一切的根源都來自陳丹青說出的言論:

藝術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樂的一種動物。

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

這些言論充斥著陳丹青對於繪畫和藝術的見解,可以說非常有深度,也匹配其繪畫大師的獨特身份!因為其中沒有攻擊性的詞彙,也不曾指名道姓地招惹任何人,所以沒有什麼爭議。但其言語直白的見解可以看到陳丹青是一個少有顧忌,敢說敢言的人。甚至其中的大膽奔放,也遠遠不同於一般藝術家的謹言慎行。

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狂放不羈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陳丹青的話說多了,有一些言論還是引起不少的爭議:

“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麼關係。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梵·高。”

常識健全就是基礎,素描不是基礎,素描教學是反常識的。什麼都很重要,但你要說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對。一棵樹,你能說哪根樹枝,哪片樹葉最重要嗎?

“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謂“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情,什麼也攔他不住,於是一路做下來,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狂放不羈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陳丹青眼中的美術教育

這些話語當中,有些內容直指問題的核心,比如美術教育不應該看重學生的文憑和基礎,而應該多去觀察一個學生的天賦,只有天賦和心態才是最重要。這些話語咋看之下很有道理,其實卻經不起慎重推敲。

一個國家的教育,任何時期基礎建設都是最重要,不能為了優先顧慮一兩個天才學生,而對大多數人的教育方式作出輕易的改變。畢竟梵高也不是從美術學校畢業的,也沒有哪個院校教育出了梵高這樣的畫家。畫家的成功更多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天賦。

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狂放不羈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從當中可以看出,陳丹青的言語是帶有偏激色彩的。且並不充分和客觀,他言語中處處流露出對於當下教育的不滿,才是陳丹青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

總的來說陳丹青厭惡的是教育方式對藝術家創作力束縛, 以及對於這種教育方式所製造的浮躁情緒深惡痛覺。這些內容有時或多或少會涉及到高層教育的問題,這些也都在其言論當中可以見到。

作為這些藝術教育本身而言,陳丹青做到了批判的責任所在,但話一旦多說就容易“剎”不住,這和作家莫言正好相反,曾經莫言是一個十足的“嘴炮”,但後來因為多說無益,只好學著閉嘴,為了限制自己,他就為自己起了一個名字“莫言”。

陳丹青眼中的諾貝爾文學獎

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狂放不羈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而​陳丹青除了看不慣美術教育外,對於文學的看法似乎是為了體現他一貫的“一針見血”而狂放不羈起來。只不過他的這種一針見血則有點隔靴撓癢,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比如他在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突襲”了這樣一個評價:

我沒讀過莫言的東西,對他不感興趣,對他的祝賀是禮貌性的。莫言得獎和他的作品關係不大。

此話一出,讓很多熱衷莫言小說的讀者愕然,既然沒讀過怎麼下定論呢。這不是吃不到葡萄心理嗎?

在陳丹青的西藏組畫面世已經差不多四十年年了,曾經的榮耀如今已成為歷史,跨越和突破成了藝術家後半生的難題。

身為大畫家的陳丹青,總愛說出狂放不羈的言論,他究竟在表達什麼

所以一味地怨天尤人是無法創作出優秀藝術作品的,與其抱怨和怪罪體制,倒不如沉下心把時間用來搞創作,這樣的做法不是會更有用嗎?​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