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寡妇将自己经历写成诗,文采不佳真情弥补,无数男性深受感动

人们对于"从一而终"的爱情非常向往,都希望自己能拥有这么一段完美的感情。然而,从古至今却很少有人能坚持一段完整的感情。

例如苏轼曾为爱妻写下这样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诗生出了无限的悲情,让大家看到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不过,苏轼的"深情"并不是独一的。

除了深爱亡妻王弗之外,他与王闰之和王朝云同样是情深不已。可见,有时候"一往情深"只是人们的美好遐想而已,很难成为现实。

这位寡妇将自己经历写成诗,文采不佳真情弥补,无数男性深受感动

图片:苏轼漫画

在古代,女性是没什么社会地位的。在古代男子可以有多位小妾,但是良家女子一生却只能服侍一位丈夫,这是封建社会背景使然。自然,也就铸就了男性的用情不专,而女性对待一段感情则是忠贞不渝。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对感情矢志不渝的女性,纵使丈夫去世多年,仍然保持着"一往情深"的态度。这位寡妇一生就写了两首诗,表达的都是对亡夫的深切思念。

这两首诗仅有五十六字,但是字字带泪,让无数人感动不已!

这位寡妇将自己经历写成诗,文采不佳真情弥补,无数男性深受感动

图片:古代男子可以有多位小妾剧照

在《净土圣贤录易解》记载了这位寡妇的故事,二十岁丈夫便亡故了,与三岁幼子相依为命,此生再不愿改嫁。

她的第一首诗作于丈夫去世不久,当时她打算将田产房屋置卖,带着儿子回乡下老家。但是看着这座宅屋,不禁想起了与丈夫生前的点滴生活,悲从心来,于是写下了这首《卖废宅》。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的全貌:

《卖废宅》

壁有苍苔甑有尘,家园一旦属西邻。

伤心怕见门前柳,明日犹如陌路人。

这位寡妇将自己经历写成诗,文采不佳真情弥补,无数男性深受感动

图片:废宅剧照

诗篇从这废宅的景象入手,墙壁上已经布满了灰尘,"甑"指的是古代之时的厨具,已经积满了灰尘。墙壁布满灰尘是房屋的外景,而厨具沾尘则是房屋的内景。

这两处细节的描写,将这宅屋了无生机的模样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我们再来看诗篇的第二句,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只是表明了此宅屋卖给了西边的邻居。虽是一笔带过,但也透露出了妇人心中的无奈。

本是家园,现在对我而言却沦为了废宅。若是再待着这里,只会继续触景生情,索性就断了念想。

这位寡妇将自己经历写成诗,文采不佳真情弥补,无数男性深受感动

图片:本是家园剧照

另外,诗篇的第三句提到了"门前柳",其实这包含了两层意思。这门前柳树见证了她与丈夫的欢乐时光,如今丈夫已经不在,再见这门前柳只会徒增心中悲情,所以这才"怕见"。

第二层意思就是如今宅屋无奈置卖,心中本是不舍,见着门前柳更是触景伤情。

诗词的最后一句,直截了当的将心中悲情全部都展露了出来。今后这宅屋与这柳树,都将与我无瓜葛了,丈夫和我也是阴阳相隔了。

虽然诗词中没有悲情字眼,但是却字字含有悲情,让人读来不免生出怜惜夫人的情感。

这位寡妇将自己经历写成诗,文采不佳真情弥补,无数男性深受感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门前的柳树

这首诗词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手法,也没用刻意的华美辞藻,但却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才最能打动人心。时隔十七年之后,这位寡妇再次写下了一首诗。

这时,儿子以及长大成人了,所以这首《冠子》也是送给她儿子的,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

《冠子》

汝年三岁父亡身,汝父先亡母苦辛。

难得光阴到今日,加冠见汝又成人。

这位寡妇将自己经历写成诗,文采不佳真情弥补,无数男性深受感动

图片:寡妇写诗剧照

从整体情感上来看,这位寡妇的悲情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丈夫逝世多年,妇人已经习以为常了,故不再伤悲。现在,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诗篇的前两句写出了独自将儿子养大成人的辛苦,这种辛苦我们能感受出来,本就是贫穷之家,家中又没有了顶梁柱,这样的生活对于妇人来说自然是压力重大。

此诗的第三句用了"难得"一词,也就是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这些年的苦难生活也算是熬到头了。这"难得"一词表现出了妇人的欣喜。

诗词的最后一句也再见不到之前的悲情,也是以喜悦的底色作为收尾。与第一首诗相比,此作更加通俗,看似信手拈来之作,却也满含深情。

其中就包含得有对亡夫的一种爱情,若不是没有这"爱意"在支持,妇人早就改嫁了,又怎会守寡至今?

这位寡妇将自己经历写成诗,文采不佳真情弥补,无数男性深受感动

图片:熬到头的寡妇剧照

可见,这位寡妇真正做到了"一往情深,一生只爱一个人。"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也许,这种执着含有世俗的约束,但是她能够做到坚守,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位妇人也算一位才女,不然也写不出这样通俗的佳作来。虽然她在后世没有什么名气,更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读过她这两首诗的人,都被她的故事感动到了。

特别是广大男性,都希望这辈子能够娶到这样一位用情至深的妻子。各位,你们觉得这位寡妇所作的两首诗怎么样?

文章作者:

整篇图文由原创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