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教育理念,值得父母去学习

这四个教育理念,值得父母去学习

前几日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中讲述的是黑柳彻子也就是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

本书通过描述豆豆在巴学园的学习和生活,总结了四个重要的儿童教育理念,这四个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学习。

这四个教育理念,值得父母去学习


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都特别喜欢到孩子身上找“问题”,包括我自己也是,我孩子晚上睡觉特别晚,不爱吃青菜、给他念书时喜欢不停地问问题,这些问题令我十分苦恼。

我总是试图改变他,给他定规矩。

现在我明白了,孩子有一个她自己的世界,她可能会有好多大人不能理解的表现,做一些在大人看来不那么合规矩、不那么好的事。

我们把这些小事放到孩子成长的整个时间线上来看,只要不事关品格,不影响安危,它们都没有那么重要,也不是真正的问题,只是孩子阶段性的行为,或者是孩子的个性特点而已。

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给他温和的引导,有静待花开的心态,孩子自然会慢慢成长得更好。

这四个教育理念,值得父母去学习


给孩子积极的期许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生下来就很黑,她的父母总是用嫌弃的口气说她丑,然后告诉她只有学习才能遮盖自己丑的缺点。

于是女儿看到镜子面前的自己,哭的很伤心,然后就去拼命的学习。

所以女孩的学习成绩很好同时又很自卑。因为感觉自己长的丑所以不敢与周围的人交流。

毕业以后,因为骨子里的自卑令她不敢去大公司应聘,错失了好多机会,曾经学霸的她只能在一家小的公司里默默无闻的工作着。

并且通过相亲草草的结了婚。婚后在生活里唯唯诺诺的,毫无甜蜜感。

可以说女孩的父母在女孩可以说是糟糕的生活里充当着刽子手的角色。他们用一个标签让女儿丧失了自信,毁了自己女儿的一生。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鼓励实在是太少了,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做得更好,但却常常用批评、否定、打压的方式,这样做的结果,不是让孩子变得更好,而是让孩子变得更差。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你觉得和期许孩子是什么样的,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然而在这本书中,小林先生每次见到小豆豆,都会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在校长这种热情的积极期许中,小豆豆在巴学园,成了一个认认真真学习、快快乐乐参加各种活动的好孩子,长大后,又成了一个既能努力追求个人成就,又有益于社会的好成人。

这些积极的期许,无疑为孩子们一生的自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四个教育理念,值得父母去学习


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地学习

前几天在晚上看到过一个视频。

视频里一个小男孩在愁眉苦展的弹着古筝,甚至还随着音乐声哭出声来。

评论区里评论,连肖邦都弹不出如此悲伤的曲子。

看似很搞笑的话,其实很真实的反应的孩子悲伤的情绪。

现在的父母普遍处于焦虑的状态,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迫着孩子学习舞蹈,美术,架子鼓......

可是他们都忘记的孩子们喜不喜欢。

可能会有父母说,“就算不喜欢,也必须要学,别人都会,自己家的孩子不会会吃亏的。”

道理不错,可是如果不是自己出于内心的喜欢,不是心甘情愿的学习,只能像视频里的孩子一样伴随着泪水学的一塌糊涂。

如果可以,尽量让孩子孩子们自己选择,不强迫,不逼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可能一时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在生活中自己去慢慢感受。

孩子会特别愿意选择自由、自然的学习方式,而不会喜欢父母把他们的意愿强加在自己身上。

这四个教育理念,值得父母去学习


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

在我儿子两周岁生日的那天,我兴冲冲的买来了一堆烘焙食材,准亲手给儿子做了一个生日蛋糕。

从做蛋糕胚子,打发奶油,一系列程序都完成以后,我开始找蜡烛,却怎么也找不到。突然想起儿子刚才拿着玩了,我赶紧去卧室问儿子,可是他不知道扔到哪里了。心急的我冲着儿子“河东狮吼”。

儿子看到我凶巴巴的样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看到儿子委屈的样子,我心里好像被撞击了一下,我这是在干什么,明明是因为爱孩子才打算给孩子做个生日蛋糕,却因为自己糟糕的情绪把孩子弄哭了。

如果一盒小小的生日蜡烛能让孩子开心那么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生日礼物。

可是我却犯了一个顾此失彼的错误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我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常常却因为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气急败坏。

我们自认为千金不换的孩子实际上在一些错误面前是那么的无足轻重。

我们自认为已经给了孩子足够多的爱,其实一直在不自觉地给这种爱加上了“条件”。比如,“你考一百分,就给你买个玩具。你听话就带你去游乐场......”这些被附加了条件的爱和孩子纯粹的心灵相比是那么的不堪。

事实上你的爱有多么的纯粹,孩子在心里都一清二楚。

这四个教育理念,值得父母去学习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父母是一种不用考试,不用持证上岗的职业,但是这种职业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如果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在这个过程,我们不求做多么完美的父母,如果可以把上述四种教育理念很好的运用到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这种,我们就是足够好的父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