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家鄉”變化大 難為我們在綠樹成蔭中拍黃沙

鄧超:“家鄉”變化大 難為我們在綠樹成蔭中拍黃沙

《我和我的家鄉》日票房登頂,鄧超廣州透露拍攝內幕

“廣州的朋友大家好,我是鄧超,中秋快樂!”10月3日,《我和我的家鄉》中鄧超和俞白眉執導的《回鄉之路》單元來廣州路演,鄧超一到現場就大聲用廣東話跟大家打招呼。他還放言,當晚他在廣州跑影院,“跑一個廳我就唱一首廣東歌”。

這確實是值得鄧超心情放飛的一天。根據貓眼電影數據,10月3日,之前兩天在國慶票房榜屈居亞軍的《我和我的家鄉》已經成功逆襲,超越《姜子牙》成為單日票房冠軍。截至昨日18:30,該片累計總票房7.77億元,上座率也居國慶檔各片之首。這部在中國多個省份取景拍攝的單元組合電影,以家鄉情和正能量感動了不少觀眾,貓眼評分高達9.2分,在國慶檔所有影片中佔據口碑第一名。其中,鄧超導演並主演的《回鄉之路》更是收穫觀眾好評連連。而回憶起拍攝之旅,鄧超和俞白眉都有一大堆幕後故事要倒。

鄧超:“家鄉”變化大 難為我們在綠樹成蔭中拍黃沙

俞白眉(左)與鄧超 宋金峪 攝

七個縣沒找到一片黃沙地

《回鄉之路》說的是閆妮扮演的女企業家回陝北老家參加校慶的故事。路上她遇到了鄧超扮演的校友喬樹林,本以為對方是個騙子,卻不想喬樹林油膩諂媚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誓要讓家鄉大變樣的拳拳赤子之心。劇情分過去和現在兩條時間線,而鄧超和俞白眉感嘆:因為陝北變化太大,沒想到此行最大的困難竟是拍黃沙的時候找不到黃沙!

“在我們原本的想象裡,拍歷史的那部分應該是比較容易的,結果我們去的沙地現在全都覆蓋了綠色,根本找不到那種黃沙漫天的景象。”俞白眉透露,最終電影裡的沙景都是“做”出來的。“我們做了大量的木屑,然後用鼓風機吹起來,模仿那種黃沙的感覺。木屑還分大中小三種尺寸,因為有時候我們需要拍那種大顆粒的沙,但也不能大到遮住演員的表演。”還有一場原本劇本里的重頭戲,過去時間線裡的老師“高媽媽”揹著孩子在黃土高坡揮淚告別學生,“這個黃土高坡我們跑遍七個縣竟然都沒找到,最後這場就只能不拍了。”片中鄧超艱苦治沙的那一幕,選景則是在一片旅遊展示區,“那片沙就是留給遊客玩滑沙的,鏡頭稍微往旁邊一轉就會拍到綠樹和高樓”。

片長是所有人都做的犧牲

因為最近在各地忙著跑路演,鄧超至今還沒看完《我和我的家鄉》五個單元的作品。“很多人問我心中排序,最喜歡哪個,但我覺得就算看完了我也沒法排序——片名就叫‘我和我的家鄉’,家鄉咋排序啊?!”俞白眉則說:“每個人心中都有最好的家鄉,但我理解觀眾想給我們幾個單元排序的心情,這是一種娛樂,而且會讓更多人更關注這部影片。”

影片的五個劇組由五批導演帶隊,大約在去年十一二月的時候分頭到各省採風,並在採風的過程中定下了各自的劇情。再之後疫情開始了,大家見面不容易,連鄧超和俞白眉都有很長一段時間要通過手機視頻溝通,各組之間更是變成了標準的“背靠背”創作。鄧超感嘆:“沒想到的是,等所有單元拍完,大家發現其實所有人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那就是我們家鄉的變化。”而為了整部電影的效果,每個單元都咬著牙做出了“犧牲”。比如《回鄉之路》原片36分鐘,後來足足剪掉了1/3。“不光是我們,大家都剪了。”回憶起被剪掉的某場情感高潮戲,鄧超還是顯得有些戀戀不捨,“如果那場戲還在,可能觀眾會更能理解,也更受震動。”

鄧超:“家鄉”變化大 難為我們在綠樹成蔭中拍黃沙

吳京成了“賣羊雜的”

讓最會打的吳京去賣羊雜

在《回鄉之路》中,吳京扮演的羊雜攤老闆也是一大驚喜。他身穿羊皮襖,頭戴白毛巾,明明是最經典的陝北老農裝扮,卻又戴著一副知識分子味十足的黑框眼鏡,耳朵裡塞著無線耳機,還傲嬌地只用ipad點菜。

鄧超和俞白眉承認,讓吳京這位“鐵哥們”來客串,是角色還沒問世的時候就定下的。“吳京演什麼最好玩?肯定不是打戲,得來點兒反差大的。”俞白眉說。於是,“戰狼”就成了這部片中形象最混搭的“賣羊雜的”。為了加大反差感,吳京自己還提出“要不再加一副透明口罩”,嚇得鄧超趕緊阻止:“別,再加觀眾都不認識你了!”只是後來影片上映的時候,還是一堆人沒認出吳京。俞白眉說:“有個朋友看完問,那個陝北老闆誰啊,我說吳京啊,他嚇了一大跳!”

鄧超:“家鄉”變化大 難為我們在綠樹成蔭中拍黃沙

王源的表現令人驚喜

王源就是一個成熟的演員

《回鄉之路》中,鄧超和閆妮都是回鄉參加校慶的老校友。負責接待他們的則是王源——他扮演當地學校的語文老師,兼任接待老校友們的當地導遊,曬黑的臉上總是掛著憨厚淳樸的笑容。鄧超說起他也是讚不絕口:“王源真的太多驚喜了,他就是一個最大的驚喜!”

鄧超說,王源完全超出了他的期待。“他不是什麼年輕演員,他是一個成熟的演員!”他透露,當時《回鄉之路》還沒開拍的時候,王源就自覺地跑去陝北把自己曬黑,還曬脫了好幾層皮。為什麼不用化妝術?“因為如果是底子太白的人,生生靠化妝,塗得再黑都會讓人覺得不自然。”當天一起在廣州路演的苗阜也透露:“王源那陣子為了能在室外坐得住,每天去黃河邊釣魚,一坐就是一天,我們看了都心疼。”後來影片開拍後,王源更是在劇組靜心呆足了一個月,“沒戲的時候也呆在組裡,學陝北話”。

鄭鈞推廣曲後的喪父往事

在國慶檔到來之前,有一天鄧超在微博連續艾特了133次鄭鈞“求關注”。很多網友笑鄧超又成了“鄧三歲”,其實,這看似玩鬧的背後藏著鄧超對鄭鈞的感謝——《回鄉之路》的推廣曲《父的三北》就是鄭鈞獻唱的,而且這背後還藏著鄭鈞年少喪父的一段傷心往事。

俞白眉說,最初找鄭鈞,他們通過的是鄭鈞太太劉芸,“雖然跟鄭鈞不熟,但跟劉芸可是幾十年老朋友了”。沒想到鄭鈞當天就答應了,後來劉芸私信告訴他們,這個關於抗沙英雄的故事戳中了鄭鈞,因為他的父親正是在鄭鈞7歲半的時候因為抗沙而犧牲的,犧牲的時候才39歲。後來,鄭鈞用兩小時就完成了詞曲創作,他自己都說,那之前他的專輯就差一首歌,憋了六七個月都沒找到靈感,《父的三北》算是破了他創作生涯裡寫歌最快的紀錄了。俞白眉第一次聽這首歌便感動到淚流滿面,後來影片中有個情節,是校慶大屏幕上播放真實的抗沙英雄事蹟,俞白眉跟鄭鈞商量,要不要把他父親也放進去。鄭鈞拒絕了:“不用了,一個父親在他兒子的心裡做英雄就夠了。”一句話又讓俞白眉感動到灑淚。他甚至表示:“《父的三北》這首歌是可以永遠流傳的。它蘊含著我們這些離鄉的人對家鄉的情感,對死亡的理解,對父輩的感受……它不僅代表了我們整個單元,甚至也可以代表這一整部《我和我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