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的尋親夢圓了 費錫元烈士“回到”家鄉

帶著親人墓前的一抔黃土,回到家鄉,四代人用了七十二年,終於知道了烈士費錫元的墓地所在。昨天,在安鎮的費泉興老人家中,看到了心情剛剛平復不久的老人,周邊人都為他的圓夢之旅而倍感欣慰。

來回九小時,帶著烈士墓前的泥土一起回家

4月10日,費泉興帶著從老宅安鎮街道安南村費更上的一抔泥土,和老伴、女兒、女婿四人開車四個半小時到達了200公里外的鹽城市開發區步鳳鎮五條嶺烈士陵園。這一墓區共有烈士墓489座,掩埋著2000多名解放軍烈士的遺骸。費泉興不知道叔叔費錫元葬在哪裡,他憑著感覺選擇了最中間的那條土堆,把家鄉的土撒在那裡的草地上,並獻上鮮花。

“我看到一隻蝴蝶從墓地的草地上飛出”,費泉興說,那時他覺得,親人之間有感應。“叔叔,跟我回無錫吧”,費泉興從草地上捧了一堆泥土,一路上,全家人輕輕地呼喚著親人的名字。當晚到達梅村的錫東革命烈士陵園,他們又把從鹽城帶來的泥土撒在費錫元的墓碑前。

一樁心事從此放下,費泉興說,終於知道親人的下落了。往後,再來這裡掃墓,不再會為這個衣冠冢而感到遺憾。

一次阻擊戰,他與2000餘名戰友長眠於鹽城

資料顯示,費錫元出生於1918年,1947年在鹽南阻擊戰中犧牲,時任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三旅七連連長,當年才29歲,沒有結婚成家。距離這次親人得知他的下落已整整過去了72年。

鹽南阻擊戰一結束,解放軍主力就奔赴新的戰場,所有後事移交地方處理。鹽東縣政府組織縣總隊、民兵和群眾含淚將犧牲的2000多名烈士遺體運至港南村(現步鳳鎮慶元村)的一塊空地上,集中安葬。由於戰爭環境的限制,只能將一具具烈士的遺體分別安放在挖好的五條溝內,然後用土掩埋好,堆成東西向的五條長嶺。

四代人的心願,無時無刻不記掛著親人

然而費家人卻並不知道這些。“叔叔18歲就去當兵了”,費泉興出生於1954年,並沒有見過自己的叔叔。“十多年前父親去世,拉著我的手說,一定要找到叔叔的墓地”,費泉興說,叔叔沒有後人,他是唯一的親侄子。

有關費錫元的信息他知之少而又少。費泉興九歲的時候,就聽父親講過叔叔的事,知道自己的爺爺和父親都希望能夠找到叔叔犧牲的地方。“當時只有人來報了信,說叔叔犧牲在戰場上了”,費泉興說,家人都不知道叔叔在何處犧牲。

這些年來,他們到過各級相關部門,想要找到費錫元的相關信息,卻一直沒有頭緒。費泉興只有一個女兒,他常對女兒和女婿說,自己出行不便,要把尋找親人的任務落在他們的身上了。

偶得親人消息,七十二年的尋親夢終於圓了

去年11月,費泉興的女婿杜喜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了一條推送信息,當看到“費錫元”的名字時,他知道親人有著落了。其實他們家連烈士證都已遺失不見,不過根據頭條上的信息,後在安鎮街道和錫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幫助下,核對了職務等相關信息,確認這就是他們要找的親人。

費泉興個頭不高,身體不好,眼睛高度近視。老一輩人常說,他長得很像叔叔費錫元,“大頭大面”。費泉興說自己家境貧寒,以種地為生,父親叫費惠元,當年也經常幫革命人士做些事,尤其是“伏地聽音”有一套,能聽到老遠地方傳來的動靜。叔叔比他父親小一歲,人也很精幹,早早參軍入伍。犧牲前的一段時間,費錫元回過一次家,當時他母親看到他腿上全是綁帶。讓他解開後發現,全是“對穿”的子彈疤,血肉模糊。為此,老人連夜趕了兩雙青布鞋讓兒子帶上。誰知,此別竟是永別。

“不知道還有沒有他同時期的戰友”,費泉興問陵園的工作人員,很想知道當年叔叔在部隊的情況。事實上,老一輩人活著要過百歲了,他也知道幾無可能。而那個時代,拍照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費泉興常遺憾不知道親人的長相。

對費家人來說,還有一個遺憾是,找不到親人的烈士證,不知道能否給他們補發一張,以作紀念。

(晚報記者 黃孝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