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回去”的教育与维护学习秩序

学生在学校不仅仅团结互助,互谅互让,同时,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甚至发生肢体冲突。一旦一个孩子被对方大打出手,如果学生选择回击,那么可能会激化矛盾,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如果选择逆来顺受,不与回击,那么助长了个别同学的暴力习惯。作为老师,如何做这方面的教育呢?

“打回去”的教育与维护学习秩序

第一,教育全体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每个孩子的最根本追求!建立安定有序的学习秩序是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

第二,学生之间的冲突,多与学习无关。一旦发生矛盾,大多都是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起外号,一个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对方;一个孩子暴露了另一个孩子的隐私,让自己很生气,也有个别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盛气凌人的男孩子组织小集团,故意欺负别的孩子。所以学生发展肢体冲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针对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全体同学的友爱教育。规定不允许给同学起绰号,也不允许叫同学小名和绰号,不准取笑同学的肢体缺陷,不准公开某些同学的家庭隐私。同时规定,不允许组织小集团,对于组织小集团的个别同学进行批评教育,不让小集团存在。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对班级秩序的破坏。

第三,要把问题消灭在萌状态中,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与班级同学沟通,不让每个孩子感觉到老师忽视了自己。有许多同学学坏,其实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坚持面向全体,不要发现问题才与学生谈心,而是没有问题就与学生谈心。

第四,对于被其他同学殴打而进行反击的同学,一方面弄清楚实施的基础上,指出反击的必要,实施正当防卫也是法律鼓励的行为;另一方面如果事情起因就是被殴打的同学过错引起的,一定要批评教育还击的同学;如果超过必要限度,就属于防卫过当,不受法律保护。

第五,教育必须在学生中种植真善美的种子,敢于对于假恶丑说不。所以只要人人都能嫉恶如仇,那么就会阻止校园暴力的蔓延。所以每一个敢于首先打人的同学,不论什么理由,都应该受到惩罚,同学们可以群起而攻之。不过由于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一定要把问题及时告诉老师或者家长,那么学校的学习秩序就会井然有序,每个孩子就会健康成长!

总之,“打回去”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维护教学秩序的手段。切记,学校生活里谁先动手,谁就是天然的输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