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深圳是一片充满开拓和创新精神的沃土。”

“每一天都是在成长和进步着的。”

“务实、平等。”

“这座城市给了很多人飞翔的自由和空间。”

……


我们会因为一个人而选择一座城,也会因为一次偶然而恋上一座城。一批复旦管院校友,因为各种机缘,选择了深圳,在这样一个“崭新城市”,他们奋斗拼搏、实现自我,他们打破常规、勇立潮头……


今天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我们也请在深圳的校友代表回顾了自己在深圳扎根、成长的经历。一起来看:作为一个“深圳人”,校友们如何看待深圳这座城,如何与之共同成长。


===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高斌

■ 深圳市瑞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复旦大学EMBA校友


Q / 当初为什么选择深圳来创业?

A / 2003年我大学刚毕业,2004年我就离开家乡湖南来到深圳创业了,公司主营的业务是3D动画设计。深圳是一片充满开拓和创新精神的沃土,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好,政府制度给创业者、创业公司提供了不错的土壤,科技产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很大,落地也极快,这些都是深圳这座城市很吸引我的地方。


Q / 你在深圳已是二度创业了,可否谈谈在深圳的事业变迁?

A / 是的。因为3D动画设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考虑到公司的长远发展,我提出了向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转型,以此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其他股东们对于公司的设想各有不同,当时公司股权分配是三分天下,谁都不占主导地位,最终大家也就只能分道扬镳了。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在深圳开启了创业人生

第二次创业的时候我吸取了第一次创业经验上的不足,除了给予技术核心骨干股权激励的同时,也保证了我自己对公司的决策权,还是更希望能够带领公司向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方向去发展。目前,瑞云科技在国内电影市场可以说是已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我们也开始了与美国电影协会展开合作为顺应行业趋势和发展。今年3月,我们推出了3DCAT实时渲染云平台,在未来,瑞云科技仍然会继续建好自己的技术壁垒,充分发挥云计算实力,布局更加丰富的业务形态。


Q / 在这座城市,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A / 深圳是一个容许试错的地方,这里接触前沿科技早,商业模式创新快,人和资本比较聚集,各种配套也比较完善,因此这里诞生了无数的创业传奇,我也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和这十几年来的坚持。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郭荣红

■ 深圳前海点金保理总经理、深圳点链科技总经理

■ 复旦大学EMBA校友


Q / 当初为什么选择来到深圳发展?深圳吸引你的地方有哪些?

A /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安徽来到了深圳。那时候的我感觉就像是一张白纸,在深圳的每一天都是在成长和进步着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可能就是喜欢这座年轻城市的开放气质吧。在这里,一分努力就会有一分收获,也没有太多的人情负担。深圳人都很直接,沟通成本很低,不会拐弯抹角地让人去猜。


Q / 可否谈谈你在深圳的事业发展?

A / 在深圳,有梦想的人都可以公平竞争。最初我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进入平安证券的,平安实行的是末位淘汰制,因此压力还是很大的。平安集团对于员工的要求很高,但同时也支持员工在知识上提高自己,所以边工作边学习的这种状态我持续了很久,我很感激公司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刚到深圳,此后的每一天都在成长着


工作九年后,我逐渐适应和掌握了现有的工作节奏和内容,更希望能够去寻求一些新的挑战。于是我决定要走出舒适区,跨入了完全陌生的投行业务。一旦迈出这一步,我就不打算再回头了。当时没有依靠,也没有方向,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新业务才慢慢稳定了下来。2013年,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我打算开办一家自己的公司。2017年,我们团队创立了点金保理、点链接科技,也是在那一年我入读了复旦大学EMBA,希望能够将课堂所学迅速运用于商业实践,毕竟学习也是一辈子的事业。


Q / 你常和在深圳的复旦校友联系吗,你觉得大家有什么共同特点?

A / 我常常和复旦校友们接触交流。其实我选择复旦有一部分是偶然因素,但就像我当时被深圳这座城市吸引一样,一种潜在的气质总能把一群有共同点的人聚合在一起。他们大多冷静、理性、临危不乱,他们乐观,也充满了热情。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喜欢复旦人那种“温润而务实”的感觉。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黄华

■ 综合信兴物流(深圳II)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校友



Q / 什么时候去的深圳?为什么选择了深圳?

A / 说来话长,从复旦毕业后,我首先在广州工作,1995年来到深圳,后来又辗转上海、北京等城市生活了几年。2004年回到深圳,一直到现在,前前后后也已经在这里待了19年。选择深圳的理由很简单,首先是我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这里;其次,在我看来,深圳是一个可以让人“做梦”的城市。


Q / 为什么说深圳可以让人“做梦”呢?

A / 我这代人很幸运,成长期恰逢一个遍地是机会的年代。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相较其他城市来说,深圳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这十几年以来,我看到了不少的年轻人毕业后来到深圳打拼,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这里置业、成家、哺育下一代,收获着各自的成长与成绩,这也是很让人欣慰的。在深圳,每个人都拥有“做梦”的权利,也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和可能,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源于这座城市本身的发展速度和它的无限活力。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那时的深圳,梦开始的地方

Q / 你也是在深圳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A / 是的,我大概2002年开始就自己出来创业了。2004年在深圳并购了一家瓶装燃气的企业,后续又依靠燃气行业现金流支撑去做了一些其他的投资,类似地产、精细化工等等。2012年左右,我又并购了一家在深圳福田保税区的物流公司。所以目前燃气和物流是我们比较成规模的两个实业板块。


Q / 除了可以实现梦想,深圳还有哪些特点吸引你?

A / 广东地区的特性是比较务实、平等,深圳也继承了这一点。另外,深圳政府行政的效率也是我见过的最高的。简单来讲,只要白纸黑字写着的,你按规则走,事情就一定能办成,这也是很难得的。


Q / 家人也都在深圳吗,他们喜欢这里吗?

A / 是的。我太太很喜欢深圳,她和我在很多城市都居住过,但她始终觉得深圳是中国最好的城市。这里气候宜人,冬天不会太冷,夏天相较广州也会凉爽一些,绿化也特别好。更关键的一点,深圳比较小,只有1900平方公里,是上海的三分之一。我们开玩笑说,哪怕你晚上在高峰期的时候跨两个区吃饭都是有可能实现的事情。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林祥

■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 复旦大学MBA校友


Q / 什么时候来到深圳的,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深圳?

A / 1990年从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后我就来深圳工作了。原本我是打算留在广州的,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深圳游玩,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深圳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崭新的城市,这里风景特别好,人也不多,空气也很清新。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有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充满着创业的激情,这些都是非常吸引我的。


Q / 在深圳生活和工作30多年,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A / 是的,深圳可以说是一片创业的沃土,我和太太也都是从外地来到这里工作的,我们都喜欢深圳。三十年来,我们见证着深圳的变迁与进步,看着它如何从当年的一个小地方变成了如今世界瞩目的大都市,也从过去的一个经济特区成长为现在国家级的科技创业城市、先进示范城市,我们家人都对深圳的进步和变化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兴。


Q / 到深圳之后你就一直在深圳市委党校工作吗?

A / 是的,2016年组织安排我开始从事深圳市机关的党建工作,做了大概两年半时间,现在调来了深圳市科协技术协会,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为国家也为深圳市去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从1990年开始,就在深圳工作了

目前我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希望能把深圳市的科普工作抓好,提高深圳市全民的科学素质;其次也要推动深圳市科技成果的转化,帮助培养出更多高科技的小微企业。


Q / 用几个关键词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深圳或深圳人。

A / 第一是开放、包容;第二,深圳人敢为天下先,什么事情都想做第一,也要做到最好;第三,深圳人追求卓越,在深圳的生活环境特别好,也在不断地改进,比如绿色发展。


Q / 在深圳的复旦人身上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用一句话与校友们共勉。

A / 就我接触的一些同学来说,复旦大学的同学理论功底都还是很扎实的,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思维,综合素质也相较来说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说是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新时代,希望复旦的同学能够不负昭华,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也为我们的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张立成

■ TDK销售总监

■ 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校友


Q / 你一直处于上海和深圳“两头跑”的状态,这两座城市有什么异同?

A / 因为我做的这行很多大客户都在深圳,所以从2004年开始,我就断断续续会到深圳来出差,基本上每次都会待上个三四个月。2018年开始,我们的业务在深圳更多了,所以现在就是上海和深圳两头跑的状态。


从高科技产业角度来看,其实在深圳发展的机会会更多一些,大部分高科技公司的总部也都选择坐落在深圳,这一点是它和上海不相上下;从气候上来看,上海会更四季分明一些,而深圳给人感觉只有两个季节——夏天和秋天。


Q / 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深圳?

A / 开放、年轻、有活力。


Q / 你如何看待深圳未来的发展?

A / 因为疫情期间不能随意出差,所以这一次我在深圳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机会重新逛了逛、看了看这座城市。深圳的开放性很强,在深圳你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不同美食。在我看来,深圳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城市,它和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城市,在文化上也有很多相辅相成的地方。四十年日新月异,如今的深圳已长成一个“壮小伙”,充满了拼劲,而在未来,伴随着深圳的医疗、教育等方面更好的完善和提升,它也将成长为一个更成熟的人!


Q / 说一句话与在深圳的复旦校友共勉吧!

A / 深圳的另一个名字叫“鹏城”,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大鹏展翅,但这座城市给了很多人飞翔的自由和空间。你不需要和别人做比较,做自己,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周清平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区域首席风险官

■ 复旦大学MBA校友


Q / 你是什么时候来深圳发展的,深圳当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A / 1993年,我所在的一家证券公司派我到深圳实习,在这边待了一年多后我就又回了长沙工作。1995年,我再度来到深圳,进入万科,并一直工作到现在。深圳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年轻、有活力的,也很适合年轻人来拼搏。我和太太都在深圳,孩子也出生在深圳。我的家人都很喜欢在这里生活,算是真的扎根了。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初来深圳,年少的模样

Q / 万科可以说是深圳标志性的企业,我们也有很多校友在万科工作。能否谈谈你与万科的缘分?

A / 万科是一家很规范、很透明,且极富理想情怀的公司。1995年,万科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想要招一个懂一点证券的会计,刚好我之前的工作经历能够帮到我,于是,我顺利进入了万科。


出于在万科的长期发展考虑,后来在一次外派中我又选择了投身到公司主营的房地产业务中。我在万科主要负责企业监察审计方面,目前我的工作更多是和守护万科文化与价值观相关。万科牵头阿里巴巴、复星等一些企业成立了企业反舞弊联盟,它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企业反舞弊公益组织。


Q /

万科还有什么企业文化是让你深有体会的?

A / 万科的阳光健康运动文化。公司十分鼓励员工运动,我也是万科长跑协会的首任秘书长,之前跑过马拉松的大满贯,去年还去了九州海峡游泳,游了将近二三十公里吧。每个阶段我都会有不一样的目标,时刻让自己充满活力,这和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也是一致的,就是一直有保持活力和激情。


Q / 如果对我们在深圳的校友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A / 保持终身的学习,也要永怀感恩之心。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周苑洁

■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市场发展部总监

■ 复旦大学MBA校友


Q / 当初为什么选择从上海来到深圳发展?

A /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到大没有想过会离开上海。2003年,我第一次来深圳出差,当时就觉得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这里积极进取的氛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2004年,我又来到深圳工作了大半年,后来调回了上海。2007年,再一次踏上了深圳这片热土,这一待就是十三年了。


Q / 在你看来,深圳和上海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A /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有点像上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年轻人特别多,大家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在这里很容易产生一种归属感,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这些选择留在深圳的复旦人

13年前,来了就是“深圳人”

Q / 可否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概括一下深圳?

A / 我觉得“I AM I”很符合我对深圳的印象。第一个“I”是“Independence(独立性)”,深圳是一座非常有独立意识的城市,这里生活的人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第二个“A”是“Aggressiveness(进取心)”,来深圳创业和工作的人非常多,大家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城市拼搏和奋斗,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并为此付出不懈努力;第三个“M”是“Marketization(市场化)”,深圳有透明的市场规则和秩序,鼓励每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公平的市场体制下创新;最后一个“I”是“Inclusion(包容性)”,深圳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每个人的输出对于这座城市来说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进而又会形成包容的文化。这些都是我很喜欢的城市特性。


Q /

可否有一句话送给在深圳的校友共勉?

A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工作,要让自己永远保持空杯的心态,充满好奇心。


携手续写“春天的故事”,祝福在深圳学习、工作、生活的同学和校友们!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