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家鄉話聽著舒服,也更有親和力

一個鄰居打工回來了,見了面,難免要寒暄兩句。但不說還好,一說話讓我的心裡頗不是滋味兒,都是土生土長的家鄉人,居然和我說起了普通話,就因為這本不夠標準且蹩腳的普通話,無形中拉開了我們的距離,於是,我們就只是寒暄,而我,就再也沒有了想深入交流的慾望。

還是家鄉話聽著舒服,也更有親和力

我想,這應該是一種普遍現象,尤其以年輕人居多。在家時本來好好的,但只要出去,哪怕幾天,回來後立馬換一種語調,惺惺作態,令人不爽。難道是真的不會說家鄉話了嗎?依我看完全不是,有很大的成分我覺得是為了顯擺,在他那裡,好像能說上兩句普通話,就能夠提高身價似的。說的人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殊不知聽的人早已心生厭惡,甚至大有作嘔之感,曾經的好印象也在一瞬間蕩然無存。你的家鄉生你養你了十幾二十年,家鄉話也陪著你走過了十幾二十個春秋,難道抵不過外面的幾年光景?那如果回到家中,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爹孃,你也要和他們去說那所謂的普通話嗎?你怎麼可以?如果是我,肯定張不開嘴,那是父母啊,在他們面前,有必要去戴著普通話這張面具嗎?我們可能在任何人面前去偽裝自己,但唯有在父母面前不會,那個你最真實,不虛偽,也不做作。

還是家鄉話聽著舒服,也更有親和力

當然,我從不反對說普通話,甚至舉雙手贊成。國家正在推廣普通話,我也是積極響應,參與其中,有我的普通話等級證書為證,雖然考這個證是為了工作的需要,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喜歡去學習它,即便不是為了工作,我想我也會考的。三年的學習讓我知道了:普通話也是學無止境,沒有一百分的普通話,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普通話。所以,只要努力去說了,用心去學了,認真去改了,那麼你所說的這個普通話就是好的。而且,普通話還必須得說。但我覺得應該把它作為職業語言來說,俗話說:到哪山砍哪柴。所以,應該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去選擇要說什麼語言。打拼在外,說家鄉話肯定不行,無法交流,溝通困難,這時就是普通話大顯身手的時候,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在那樣的場合、那樣的環境,確實可以提高身價,這時候,你就盡情大方的說吧。

還是家鄉話聽著舒服,也更有親和力

但回到家中,和自己的親人,左鄰右舍去閒嘮,去聊天,我覺得還是家鄉話聽著親切,也省的疏遠。不然,為什麼那些央視的名嘴主持人們,在主持一些送文藝下鄉活動時,還要故意的去說上一兩句當地方言呢?還不是為了迎合當地群眾,拉近彼此的距離。再不然,那些在國外生活的華人們,如果回來探一次親,和鄉親們說著我們連聽也聽不懂的外語,那大家在背後還不把他的脊樑骨戳爛?還有我的同事們,也只是把普通話作為職業語言來使用,只限於課堂上那短短的40分鐘的每節課,在課堂上,孩子們也會用普通話來回答問題,一下課,就會繼續說著家鄉話,但我想這絲毫不會影響普通話的水平。雖然國家在推廣普通話,也雖然在不久的將來,普通話或許會替代所有的方言,但在現階段,還是先把它作為一種職業語言來說吧,或者,只在該說的地方才說!

還是家鄉話聽著舒服,也更有親和力

所以,那些熱愛普通話的朋友們,請入鄉隨俗吧!況且你入的這個“鄉”,還是生你養你的家鄉呢!在自己的家鄉,還是家鄉話聽著舒服,也更有親和力!

本文由小濟慈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