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家乡话听着舒服,也更有亲和力

一个邻居打工回来了,见了面,难免要寒暄两句。但不说还好,一说话让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居然和我说起了普通话,就因为这本不够标准且蹩脚的普通话,无形中拉开了我们的距离,于是,我们就只是寒暄,而我,就再也没有了想深入交流的欲望。

还是家乡话听着舒服,也更有亲和力

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以年轻人居多。在家时本来好好的,但只要出去,哪怕几天,回来后立马换一种语调,惺惺作态,令人不爽。难道是真的不会说家乡话了吗?依我看完全不是,有很大的成分我觉得是为了显摆,在他那里,好像能说上两句普通话,就能够提高身价似的。说的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殊不知听的人早已心生厌恶,甚至大有作呕之感,曾经的好印象也在一瞬间荡然无存。你的家乡生你养你了十几二十年,家乡话也陪着你走过了十几二十个春秋,难道抵不过外面的几年光景?那如果回到家中,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爹娘,你也要和他们去说那所谓的普通话吗?你怎么可以?如果是我,肯定张不开嘴,那是父母啊,在他们面前,有必要去戴着普通话这张面具吗?我们可能在任何人面前去伪装自己,但唯有在父母面前不会,那个你最真实,不虚伪,也不做作。

还是家乡话听着舒服,也更有亲和力

当然,我从不反对说普通话,甚至举双手赞成。国家正在推广普通话,我也是积极响应,参与其中,有我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为证,虽然考这个证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去学习它,即便不是为了工作,我想我也会考的。三年的学习让我知道了:普通话也是学无止境,没有一百分的普通话,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普通话。所以,只要努力去说了,用心去学了,认真去改了,那么你所说的这个普通话就是好的。而且,普通话还必须得说。但我觉得应该把它作为职业语言来说,俗话说:到哪山砍哪柴。所以,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去选择要说什么语言。打拼在外,说家乡话肯定不行,无法交流,沟通困难,这时就是普通话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环境,确实可以提高身价,这时候,你就尽情大方的说吧。

还是家乡话听着舒服,也更有亲和力

但回到家中,和自己的亲人,左邻右舍去闲唠,去聊天,我觉得还是家乡话听着亲切,也省的疏远。不然,为什么那些央视的名嘴主持人们,在主持一些送文艺下乡活动时,还要故意的去说上一两句当地方言呢?还不是为了迎合当地群众,拉近彼此的距离。再不然,那些在国外生活的华人们,如果回来探一次亲,和乡亲们说着我们连听也听不懂的外语,那大家在背后还不把他的脊梁骨戳烂?还有我的同事们,也只是把普通话作为职业语言来使用,只限于课堂上那短短的40分钟的每节课,在课堂上,孩子们也会用普通话来回答问题,一下课,就会继续说着家乡话,但我想这丝毫不会影响普通话的水平。虽然国家在推广普通话,也虽然在不久的将来,普通话或许会替代所有的方言,但在现阶段,还是先把它作为一种职业语言来说吧,或者,只在该说的地方才说!

还是家乡话听着舒服,也更有亲和力

所以,那些热爱普通话的朋友们,请入乡随俗吧!况且你入的这个“乡”,还是生你养你的家乡呢!在自己的家乡,还是家乡话听着舒服,也更有亲和力!

本文由小济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