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丨生氣,只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晨讀丨生氣,只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01

2019 年春晚舞臺上,小品《站臺》中那對“氣性很大”的年輕夫妻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妻子指著丈夫,氣得聲音都在顫抖:“你給我拍的照片修都不修一下,就發到朋友圈了,你根本就不愛我!”丈夫則對自己每年去妻子家過年都要被灌酒的經歷憤憤不平。

兩人說著說著,竟當場要離婚。我哈哈大笑,母親卻皺著眉頭說:“現在的年輕人啊,動不動就為一點點小事氣到這個地步,不值得!”

生氣分兩種,要麼跟自己慪氣,要麼跟別人慪氣。有時候,自己行為的最終結果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便暗暗地生悶氣,乃至遷怒他人,看什麼都不順眼。有時候,別人的言行無法順應自己心意,失望之餘便心生怨恨,整個人彷彿鑽進了情緒的牛角尖。

尤其是在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向身邊最親近的人發火的時刻,火氣來得容易散得也快,事後瞧見對方傷心難過的表情,心裡總會湧起一股愧疚感。可等到下一次脾氣上來的時候,又不管不顧地出口傷人。正是因為親近,我們才肆無忌憚地向他們發洩著負面情緒。

02

心理學上說那些動輒生氣的人性格中其實存在很多缺陷,他們內心悲觀、敏感,自我防衛意識極其強烈。日常生活中,一旦產生“被疏忽”“面子受損”之類的感覺,他們就會自動尋找補償效應,表現形式往往為無緣無故地生悶氣。

動不動就發脾氣,其實也代表著我們無法適當地調整心態,是一個不成熟的人。可是,當生悶氣、發脾氣成為習慣後,我們的語言功能難免會“退化”。如果我們不能放寬心態,學會使用更積極、正向的情緒表達方式,只怕會變得越加偏激狹隘。

楊絳先生在《回憶我的母親》中這麼寫道:“我媽媽忠厚老實,絕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並不感覺,事後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罵我’。但是她從不計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寬大,不念舊惡,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處,一輩子沒一個冤家。”

有了母親的言傳身教,楊絳也活得如空谷幽蘭一般,但凡出現在世人面前都是一副知足、開明的樣子。她與錢鍾書伉儷情深,讀書寫作,翻譯治學,沉浸在知識的盛宴裡如痴如醉,卻對凡塵俗事一笑置之。哪怕後來亂世飄搖,他們亦安之若素,從不怨責他人也不為難自己。

楊絳先生曾翻譯蘭德的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一個成熟的、心中滿是光明與大愛的人,哪怕在面對命運的大風大浪時亦能坦然,寵辱不驚。我實在想象不到這樣的人會因為生活中的一點兒不順心亂生悶氣的樣子。

03

曾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一個情緒上不自律的人,註定痛苦一生。”如果我們對生活中的小磨難、小委屈沒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就更沒有底氣和勇氣去接受命運更殘酷的洗禮。年輕時,尚有人包容。等年歲漸長,只怕會被生活的風浪一次次捲起又拋下。

動不動就生氣的人,總想在瑣碎的生活中一爭長短與高低。其實生活中大部分事是分不出對錯的。比如說,你因為男朋友情人節沒給你買花而生氣,而在男朋友看來,節日當天買玫瑰花又貴又不實用,還不如將錢省下來帶你吃大餐。

站在他的角度來看也不錯啊。

不拿對與錯去衡量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多原本一觸即發的矛盾就會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大度一點兒,乾脆放下對與錯的觀念,成全雙方的幸福與快樂呢?

我們還要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更值得關注的事情上。一直以來都很贊同這樣的觀點:如果我們總是與他人爭執不休,浪費的無疑是自己的資源。

比如,公交上有人踩了你一腳卻不道歉;去咖啡館點杯咖啡服務員口氣很衝……不要糾結於這樣的小事。我們的目標是“星辰與大海”,怎麼能將寶貴的時間、精力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

面對真正關心愛護我們的人,更不能隨意發脾氣。每當不耐煩想要出口傷人之際,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忍住,一邊在心裡默唸十個數,一邊回顧親人給予我們的溫暖與美好。

一個心境平和、心胸豁達、溫柔好脾氣的人,這輩子運氣都不可能太差。人生苦短,試想,動不動就生氣會浪費掉多少寶貴的時間與精力?想要收穫一個豐盛美滿的人生,前提是時刻保持好心情。

來源:紫圖圖書《自律的人,都擁有開掛的人生》

作者:齊露露

本期編輯:林佳萌

分享

晨讀丨生氣,只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