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嘯且徐行

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講她當廣播員的經歷,如何打開廣播,播放什麼內容,怎樣選擇歌曲……小小的我覺得那是一個非常奇妙且有意思的職業,夢想有一天能成為廣播員。現實中我沒能如願,可是從走上講臺那天起,我便以朗讀為媒介,與學生共築屬於我們的“小種子朗讀教室”。

記得剛接班時,孩子們還未完全適應小學生活,打了上課鈴沒進教室是常有的事,即便有些孩子坐在了教室裡,心思也還留在教室外。於是,我設計了課前5分鐘讀古詩活動。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我班每天晨讀和語文課前5分鐘,雷打不動地朗讀詩歌。我一首首帶讀,孩子們模仿。慢慢地,一批“小種子”開始冒芽,我就選小老師帶讀,最後才是全班齊讀。

春暖花開時,我們還會進行“春天,我與古詩有個約會”主題朗讀活動,讓孩子遨遊在春光旖旎中。我還策劃了“親子詩詞大會”,家長用方言、孩子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大PK(對決)。3年來,孩子們輕輕鬆鬆記下了150多首詩,有的孩子還走進了文學的世界。

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大的交流平臺,2018年末,我開通了“小種子電臺”班級微信公眾號,定期推出學生作品。開始時毛遂自薦者少,我便與一些孩子商量先行試水,並且在選文及錄製上給予指導。每次推出學生作品後,我都收到許多家長和朋友的反饋,我也將這些信息傳達給孩子們。“小種子電臺”有了一批忠實聽眾,就像作家有了讀者。

如果說孩子愛上朗讀在我的意料之中,那麼一個失聰的孩子也能愛上朗讀並且通過朗讀揚起自信的風帆,則帶給我大大的驚喜。

李明是三年級轉來的,剛來時極不適應:晨讀時,他不知道該做什麼,就在教室裡跑;上課誦讀接龍時,他站起來咿咿呀呀引起鬨堂大笑……漸漸地,他的眼神黯淡下來。

許多次,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摸摸他的小腦袋,讓他感受我的善意。我們約定,李明每天給我讀一篇文章,終於這顆倔強而孤獨的“小種子”冒出了第一個“芽”。

在疫情這段特殊時期,孩子們居家學習,“小種子電臺”照例推出了一系列活動,孩子們紛紛發來錄製的朗讀視頻,興趣極高。一天,一個聲音讓我為之一振,是李明的讀書聲,如此清晰、熟悉。李明媽媽告訴我,他天天在公眾號裡聽同學朗讀,跟著同學一個字一個字地練習,雖然他讀的內容不多,發音聽起來也有些吃力,但他真正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開始。

那一期,我將“最閃亮小主播”頭銜給了李明,他看著同學在班級群中為他點贊,還問媽媽什麼時候可以錄下一期。隔著屏幕,我彷彿看到了李明那雙清亮如水的眼睛。

細數流年,我與孩子們沉浸在朗讀的世界中。課堂上、放學後,我為他們朗讀曹文軒、金子美玲的作品,為他們朗讀《岳飛傳》,為他們朗讀唐詩宋詞;孩子們在課堂上讀,在家裡讀,在微信裡讀,在高興時讀,在生病時讀……

這不就是小種子發芽的故事嗎?不只是發芽,還有生長,幸福地生長,不可遏制地生長。因為朗讀,學生走上了更大的舞臺;因為朗讀,我獲得了更多認可和機會;因為朗讀,在人生的灰暗時刻,我們依舊懂得吟嘯且徐行。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俱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潤物有聲,因愛朗讀。

(作者單位系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青園中信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29日第1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