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六點半,接著來誦讀,今天是蘇軾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風波》

搭配音頻效果更佳


莫聽穿林打葉聲.mp35:43

來自應龍的少兒國學聚落


晨間六點半,接著來誦讀,今天是蘇軾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風波》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shì]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xíng]皆狼狽,餘獨不覺,已[yǐ]而遂[suì]晴,故作此詞。

晨間六點半,接著來誦讀,今天是蘇軾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xiào]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suō]煙雨任平生。

[liào][qiào]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xiāo][sè]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詩的譯文是: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晨間六點半,接著來誦讀,今天是蘇軾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風波》


前面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這一句是這首詞的引言,詩人用來表述創作的思路和原因。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公元1082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突遇風雨,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這首詞,明面上詩人描寫的是眼前所經歷的一次途中逢雨,實際上詩人的創作是大有深意的,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莫聽穿林打葉聲”,這個穿林打葉聲明面上看起來說的是雨滴,實際上詩人想說的是那些針對他的閒言碎語,聽那些閒言碎語幹什麼?不如吟嘯且徐行;哪怕詩人現在竹杖芒鞋又如何?不如一蓑煙雨任平生。

詩人這首詞的詞義與陶淵明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意境很是接近,何必在意別人說什麼?過好我們自己的一生才是。

所以我們在朗誦這首詞的時候,需要使用豁達、瀟灑的情感進行,接下來,讓我們來試試: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

[shì]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xíng]皆狼狽,餘獨不覺,已[yǐ]而遂[suì]晴,故作此詞。

晨間六點半,接著來誦讀,今天是蘇軾先生的得意之作《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

[xiào]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suō]煙雨任平生。

[liào][qiào]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xiāo][sè]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