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

世界睡眠日

新 聞 速 遞

1.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和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團隊在頂級期刊《自然·遺傳學》上發表重要研究論文,發現失眠相關的基因與抑鬱症、焦慮症主觀幸福感等精神狀態相關基因重合度巨高,失眠相關的基因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及高血壓、肥胖和冠心病之間有很高的重合度。(摘自“中國睡眠研究會”公眾號)

2. 2019年的3月16日上午9:30,在首都北京中國科技會堂,中國科協領導、中國睡眠研究會專家面對首都二十餘家新聞媒體,正式發佈2019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定為“健康睡眠 益智護腦”。 (摘自“中國睡眠研究會”公眾號)

3. 2019年3月15日,中國睡眠大會暨第九屆全國睡眠科學技術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司局領導、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院士戴瓊海、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殷大奎、國醫大師王琦及睡眠行業大咖應邀出席,以“年輕人不要老熬夜”的大會主題,深入探究青年人睡眠新模式,縱論黑白經濟新趨勢,助力世界睡眠產業創新聯盟。(摘自“人民健康網”)

定製舒適睡眠

睡眠障礙科江帆主任有話說

  • 定製舒適睡眠,首先思想上要有“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以健康為中心,簡單點、糊塗點)”的意識。
  • 然後不斷努力,做到適度瞭解自己以及周邊,儘可能趨於健康的生活方式,適度調整期望,能不透支就不透支,如果不得已透支要及時償還,營造對有益於睡眠的環境和心境。
  • 對於各種信息和產品要注意“合我者用、為我所用”,不要被各種商家、媒體或是假專家綁架,不給自己亂貼標籤,一旦有病也無需恐慌,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心身同治,調整治療期望值,把治療交給醫生,“帶著症狀享受生活”,相信很快可以重新找回走失的睡眠。

從今天開始,睡個好覺

  • 糾正睡眠衛生不良的行為,提高睡眠效率,減少垃圾睡眠。
  • 糾正不良的睡眠認知、信念和態度,睡前要先“松身睡心”。
  • 重視生活節律、生活方式的轉變對睡眠和健康的影響,比如退休老人、哺乳期婦女、倒班人員等。
  • 要學會識別和遠離睡眠誤區。
  • 正確看待食療和鍛鍊的作用,可配合使用,但不能作為主要或唯一的治療手段。
  • 正確對待疾病和各種治療藥物或器械,無需過份恐懼,不要諱疾忌醫或者有意無意地隱瞞病情。
  • 正確、科學對待身邊的病人:理解、支持、勿干擾治療。

江醫生說:要學會帶著症狀享受生活會不會生病,與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愁吃愁穿愁幸福並不能完全劃等號。我們提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地鍛鍊身體,並不能完全消滅疾病,只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自找”的病痛,有利於疾病康復,有助於提高生命質量。所以,請放棄那種“我努力我就一定不會生病看醫生”的想法。如果生病了,就好好去學習如何才能“帶著症狀享受生活”。

有幾個具體建議:

1.首先要允許自己帶著症狀享受生活,然後才可能真正前行。

2.這世上其實沒有全方位完全健康的人,每個人在某一點上也許都是健康的。不完全健康不能成為阻止我們享受生活的藉口。

3.所有的疾病與痛苦,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於讓我們更加珍惜所能擁有的。這些其實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4.學會與醫生分工合作,與完美自我妥協,你會發現,最大的受益者是你自己。

歡迎關注

“廣州惠愛睡眠”公眾號,

瞭解更多睡眠相關知識。

世界睡眠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