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导语:

后妃作为皇帝的妻妾,表面上集荣华富贵于一身,实际上她们的地位并不稳定。皇帝是封建社会中最高的统治者,后妃作为皇帝的附属品,其命运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吉凶祸福变化莫测。她们中有人长期得到皇帝的宠爱,终身集得荣华富贵,也有人遭到皇帝的冷遇,终身未见天颜,凄风苦雨,寂寞一生。

有些甚至惨遭杀害,死于非命。"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zhi 站立的意思)于枯杨。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cu)清夜于洞房。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纵横。"古来多少宫怨之作,写尽了失宠女子在令人窒息的冷宫中深深的绝望与悲凉。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1唐朝后宫嫔妃影视图

后宫女子以色事君的悲哀生活

后妃大多是以貌取悦于主人的,很多宠冠六宫的妃嫔都是极为貌美的女子。西汉的李夫人,飞燕合德,东汉的阴丽华,三国的甄皇后,南朝张丽华,唐朝的杨贵妃,明朝的孙贵妃,清朝的香妃,兰贵人等都是因为天生丽质,姿色出众才宠冠后宫。就算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刚开始也是因为容貌美色获得皇帝宠爱,从而一步步登上女皇的位置。"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应该是这些女子的真实写照了。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2武则天影视图片

美好的物品可以长久存放且不改其貌,美丽的女子却终究逃不过红颜易逝的规律,美貌是注定无法永存的东西。何况"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色衰而爱弛是后妃们的必然结局。正如韩非子所说:"丈夫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由此可见,后妃若想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利用自己的姿色来博取皇帝的宠爱。帝王与后妃很少有真正的夫妻感情,大多数的宠爱都是因为美貌得来的,一旦色衰便可能遭到"畏恶吐弃",成为君王不屑一顾的废物。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3后宫美貌女子

后妃有无子嗣对其地位的影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常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是一国之君的天子了。皇帝子嗣的繁衍关系到宗庙祭祀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国家社稷的稳定和安危。因此,后妃是否育有子嗣往往成为后妃能否得宠的重要原因,"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就是这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妃不过为满足皇帝私欲,为皇帝延续后代的特殊工具。只要后妃怀孕生子,其子又成为太子亲王,那么后妃的地位自然稳固,还可以得到封号或立为皇后。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4汉代妃嫔因生子遭皇帝优待

唐代武则天能够从一名卑微的才人荣登皇后宝座就是因为其为高宗诞育四子,王皇后没有子嗣,自然不能在宫斗中胜出。明宣宗皇后胡氏,宣德初册封为皇后,但胡皇后多疾无子,"帝殊不喜,每朝太后必讹后"。这时的孙贵妃,工于心计甚得皇帝宠爱,阴取宫人之子为己子。

于是宣宗逼胡皇后退位,改立孙氏为后。在封建社会,女子若想出人头地,只得依靠丈夫与儿子,但是丈夫往往是靠不住的,在诺大的后宫,若是没有子嗣陪伴,一旦容颜有所改变那些女子就会被皇帝抛弃,在凄凉的冷宫中抑郁而终。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5嫔妃生子后的地位

惩治后妃的刑罚

历代王朝惩治后妃的刑罚颇多,种类也很多,下面我们分别叙述:

冷宫。又称幽宫,是变相的后宫监狱。设于宫中冷僻之处,生活条件恶劣。幽闭冷宫,是各王朝极为普遍的处罚。冷宫也不是什么固定的场所,只要是位置偏僻,又长久失修的宫殿都可以作为冷宫使用。据《瀛台泣血记》记载,清代珍妃被幽禁时,住在关闭了二三十年的破旧房屋内,四周都是园地,至少要百码以外,才能听见人声。屋子周围杂草丛生,大部分光线被挡住了,屋子里十分的昏暗。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6珍妃生前住所

三间屋子共有三扇窗,窗外钉着密密麻麻的木板,屋子里的光线可谓是淡到了极点。唯一可以出入的门户上还钉着三把大锁,上中下各三把锁被一条铁链子联系着。为了不让珍妃丧命,一日三餐会有专人送来,只是饭菜粗劣,汤水短少,再加上送饭太监的辱骂,使得珍妃羞愤不已。再说她的衣物,除了被幽闭时穿的衣服外只要几件足以御寒的粗布衣服,不到十天半个月无人浆洗衣物。到了后来,还会有一个太监一日三次地辱骂,讽刺珍妃,珍妃还必须跪在地上当作圣旨一样的听着。

宫刑。宫刑最初是用来惩罚男女之间不正当关系的,即"女子淫,执置宫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势也"。随着帝王权力的提升,宫刑的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一项残忍的宫廷刑罚。《古代宫刑述》就记载了很多中宫刑,其中有一种刑称为"椓",就是用木棍敲击女性上身,破坏其生育功能。这种刑罚不仅带来了肉体上的疼痛,精神上的羞辱感也是长期性的。历史上经历了宫刑的嫔妃,有的饮药自杀,有的忧愤而亡,抑郁而终。这种剥夺女子生育功能的刑罚等于是取消了她们做女人的资格,实在是太过残忍的刑法。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7嫔妃遭遇宫刑

守陵。这种制度始于西汉。西汉初,吕后因为嫉妒刘邦的宠妃,在刘邦去世后命人将育有子嗣的妃嫔一律幽禁宫中,没有子嗣的入住园陵,替皇帝守陵。这些人必须"供奉朝夕,具盥栉,治裘枕,事死如生"。从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到了东汉,守陵制度更甚,除皇后外所有无子嗣的嫔妃都要参与守陵。汉代以降,直至宋代,迁徙妃嫔守陵仍是常事。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8古代嫔妃守陵图片

出家为尼。后妃的这一归宿在南北朝时期多见,据《北史 后妃传》记载,北朝从拓跋氏入主中原至北周时期,共有十七位后妃出家。其中北魏见于史书的三十一位皇后中有七人入庵为尼,北齐有四名嫔妃出家,北周有十二位皇后,近一半人遁入空门。

据史料记载,这些妃嫔大多不是是自愿出家的,一般遇到皇帝驾崩或被废时,新一任的皇帝会命人给予尊号,让一些嫔妃入住寺庙,出家为尼;遇到王朝改朝换代了,后宫嫔妃无处可去时可出家为尼;如果遇到太后嫉妒或不容,也会遣众妃嫔出家。在很多情况下,出家也是保全性命的一种方法,但是以七情六欲未灭之躯,与青灯黄卷相伴,这份寂寞与折磨与守陵无异。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9后宫嫔妃剃发

后妃的悲惨归宿

后妃不仅是帝王肆意纵欲的对象,也是君主任意杀戮的弱者,历代后宫中无辜被害的妃嫔数不胜数,被害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当属赐死了,历代君主大多是好色之徒,帝王有了新欢,旧爱不是打入冷宫,就是死于非命,左右不过是一句话的事。魏文帝的甄皇后曾因失宠对皇帝有怨言而被曹丕赐死,魏明帝曹睿的毛皇后也是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毛皇后就因为问了明帝一句

"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导致明帝大怒,杀死左右十余人,即刻将毛皇后赐死。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10无辜被赐死的嫔妃

后妃由于政治原因被赐死的也很常见。为了巩固统治,防范后妃干政,皇帝会狠心把所有威胁到国家政权的宠妃赐死。《北史 后妃传》记载,西魏大统年间,柔然寇边,皇帝为了和柔然联姻,只能赐死原皇后。当时西魏面对东魏的进攻已力不从心,加上柔然的威胁更是捉襟见肘。

文帝难以东西两线作战,只能采用与柔然联姻的方式,迎娶柔然王之女为后。国无二后,原来的皇后为新后所不容,皇帝只得赐死原配。清末,光绪帝珍妃被害也是因为政治原因。光绪帝维新变法,改革图强,珍妃和光绪政治观点相同,共同支持变法。因为这一层原因,慈禧对珍妃恨之入骨,先是囚禁冷宫,后来直接杀死。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11光绪与珍妃

残害致死的后宫嫔妃也是数不胜数。《闻见杂录》有载:宋太祖到皇宫后苑赏花,召了很多妃嫔,有个宫妃因病不能去,太祖怒曰:

"吾辛勤得天下,乃欲以妇人败之邪?"于是太祖猛然拔出佩剑,将宫妃的手截去,因伤重无法救治,这名宫妃不久后就死了。

有的昏君嗜血成性,杀人如麻。南宋前废帝曾仿效商纣王所为,使宫人赤身相逐,有不愿者即斩之。北齐后主高纬残暴昏庸,为一小事竟然将一妃嫔剥面皮惨死,简直是丧心病狂。所谓的"伴君如伴虎"从来都不只是说说的,后宫嫔妃不过是皇帝身边的玩偶,她们的生死荣辱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后宫地位并不稳定的皇帝后妃在宫廷中的悲惨命运

图表 12影视剧中无辜惨死的嫔妃

结束语:

皇帝拥有着对普天之下女子的控制权,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占有天下任何女子,将她们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后宫众嫔妃就是最为鲜明的例子。"弃捐箧笥(qie si 意为藏物的竹器)中,恩情中道绝",好用的器物用了一段时间人们会对它厌弃,美貌的女子皇帝看多了自然会喜新厌旧,这样的悲剧在历代宫廷中是司空见惯的事。对于帝王来说,喜新厌旧是他们思想行为的本性,既然天下美女供一人享受,那么只有喜新厌旧才能满足帝王的淫欲。可这样供大于求的情况,注定会造成后宫女子的悲惨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