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那些看破不說破的事兒

今天在入職調研時遇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案例,非常經典,也值得人深入思考一個課題。先介紹下案例場景:

一科技型軟件服務銷售型公司,管理層人員十五人左右,其中百分之六十任職一年半左右,穩定性不是特別的強。其中人資總監任職快滿兩年,對公司情況相對比較瞭解,以老員工自居,有些優越感。銷售一部總監任職不滿三個月,還在試用期,之前任職58同城銷售總監,有個性。我在做入職調研時,針對該銷售型公司早、中、夕三會的經營情況做過程及結果的分析時,同時與兩位總監談到一個問題:

“對銷售型公司而言,三會經營運作很符合當下銷售的需求,對公司團隊士氣及氛圍的營造有很好的導向作用,請問這套體系是誰引入並推行的?”

結果兩人的回覆出奇的一致,“是我主導引入並推行的,並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改變!”我在得到兩個人一致的回答後並沒有去求證到底是誰推行並導入的,我更願意相信是一個團隊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和全力付出,才能促使一個工作項目真正落地執行、運行。

職場中,那些看破不說破的事兒

銷售早、中、夕三會動員經營會

這個現象在職場上隨處可見,衍生出來的更深層次的課題是職場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人性”的共生共舞。

對企業而言,站在企業創始人的角度,以結果為導向,只要最終結果令人滿意,不會在意到底是誰的功勞,在他眼裡是他的公司他的團隊完成了這一使命,是誰真的不重要。

對職場中人而言,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實現”的最高層次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早己討證這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其不僅是動機理論,同時也是一種人性論和價值論。在這種需求導向作用下,人在潛意識裡做出的反應就是“這是我的功勞”、“我是功不可沒的!”、“這項工作沒有我的推動誰誰根本就無法去完成”等等,有時,嘴上沒說,不代表心裡沒想。嘴上說了,有時也不代表心裡所想,這就是人性。

在講究團隊、協同、共生、共贏的職場,遇到類似的案例要心如明鏡,看破不說破!

在職場上我們會經常遇到類似的事例,比方說:同事間聚餐歡歡快快的去了,但如果老闆一起同行的話,多少會有些放不開,但你會說出來嗎?不會!

管理層開經營會議時,老闆在場和不在場氛圍肯定是不一樣的,但你會說出來的嗎?同樣不會!

在跨部門溝通時,部門本位主義帶來的溝通壁壘,你願意妥協嗎?一般情況下同樣不會!

……

當然會有人說大型企業、外企等標準化管理企業類似的情況會少一些,一切都標準化,流程化,很少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且江湖是不分大小的!

成年人的世界,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 職場上“管理即人性,順人性而為才是好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