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 原 文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墜。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

〖 譯 文 〗一定要有出世的襟懷,才能深入世間,否則,在塵世中便易受種種攀纏而墜落。一定要深入世間,才能真正地出世,否則,就不容易長久地待在空的境界裡。

【 原 文 】人有一字不識,而多詩意;一偈不參,而多禪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曉,而多畫意。淡宕故也。

〖 譯 文 〗有的人一個字都不認得,卻很有詩意;一句佛偈都不推尋,卻饒富禪意;一滴酒也不沾唇,卻滿懷酒趣;一塊石頭也不觀察,卻滿眼畫意。這是因為他澹泊而無拘無束的緣故。

【 原 文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 譯 文 〗能夠見到自己本來的面目,才算是明瞭心的本體。能夠透徹世間不變的道理,才足以談論出世。

【 原 文 】獨坐禪房,瀟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柱,看大摩面壁圖。垂廉少頃,不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濛濛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達摩與之乘槎而見麻姑也。

〖 譯 文 〗獨自坐在禪房中,清爽而無事,煮一壺茶,燃一柱香,欣賞達摩面壁圖。將眼睛閉上一會兒,不知不覺中,心變得十分平靜,神智也十分清楚,氣息柔和而穩定。這種感覺,彷彿回到了最初的混沌境界,就像拜見達摩祖師,和他一同乘著木筏渡水,見到了麻姑一般。

【 原 文 】能脫俗便是奇,不合汙便是清。處巧若拙,處明若晦,處動若靜。

〖 譯 文 〗能夠超脫世俗,便是不平凡;能夠不與人同流合汙,便是清高。對於愈是巧妙的事情,愈要以拙笨的方法處理;雖然位居高明之處,卻能善自韜晦;雖然處於動盪的環境,卻要像處在平靜的環境中一般,不可慌亂。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 原 文 】讀史要耐訛字,正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橋,閒居耐俗漢,看花耐惡酒,此方得力。

〖 譯 文 〗讀史書要忍受得了錯誤的字,就像登山要能忍耐山間的隘路;踏雪要忍耐得了危橋;閒暇生活中要忍受得了俗人;看花的時候要能忍受得了劣酒;如此才能真正進入史書的天地中。

【 原 文 】若能行樂,即今便好快活。身上無病,心上無事,春鳥是笙歌,春花是粉黛。閒得一刻,即為一刻之樂,何必情慾,乃為樂耶。

〖 譯 文 〗若能隨時行樂,立刻可以獲得快樂。身體既不生病,心中也無事牽掛,春天的鳥啼就是美妙的樂曲,春天的花朵便是天地最美的妝飾;能得到一刻空閒,便能享受一刻的閒適樂趣,哪裡一定要在情慾中追求刺激,才算是快樂呢 ?

【 原 文 】業淨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到茅庵。

〖 譯 文 〗罪業一旦清淨,眼、耳、鼻、舌、意都成了觀照世間萬物的慧眼。身上沒有任何事物的拖累,便如同住在深山的茅庵中修行一般。

【 原 文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 譯 文 〗聆聽寂靜的夜裡傳來的鐘聲,喚醒了生命中的種種迷惘。靜觀清澈潭水中的月影,彷彿窺見了超越肉身的真實自己。

【 原 文 】打透生死關,生來也罷,死來也罷。參破名利場,得了也好,失了也好。

〖 譯 文 〗超越了生死的界限,活就能活得自在,死也能死得自在。看破了名利爭逐的虛妄,就會覺得,得到了也好,失去了也好。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 原 文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 譯 文 〗在隱居的生活中,沒有榮華或恥辱。在選擇道義的路上,也沒有人情的冷暖可言。

【 原 文 】皮囊速壞,神識常存,殺萬命以養皮囊,罪卒歸於神識。佛性無邊,經書有限,窮萬卷以求佛性,得不屬於經書。

〖 譯 文 〗我們的身體很快就會朽壞,但是阿賴耶識之中的業債卻始終還不清。宰殺動物來養活臭皮囊的業債,將全部藏納到我們的阿賴耶識中,使我們將來受果報。我們的覺悟本性是無邊無際的,而經書中只是一些有限的文字而已,窮究萬卷的經書來求佛性,一旦得到了,將會發現,經書只是方法,而不是佛性的本身。

【 原 文 】聞謗而怒者,讒之隙;見譽而喜者,佞之媒。

〖 譯 文 〗聽到毀謗的言語就會發怒的人,最容易接受讒言。聽到讚美恭維的話就沾沾自喜的人,也最容易聽進諂媚的話。

【 原 文 】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

〖 譯 文 〗人如果不知通達古今的道理,就如同穿著衣服的牛馬一般;讀書人如果不明白廉恥,就像穿衣戴帽的豬狗一樣。

【 原 文 】平民種德施惠,是無位之公卿;仕夫貪財好貨,乃有爵之乞丐。

〖 譯 文 〗一般的百姓若能多做善事,施惠與人,雖然並無官位,其心卻可比公卿。在朝的官員若貪汙圖利,雖有地位,其心卻如同乞丐一般。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 原 文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騖。

〖 譯 文 〗人心如果成為形體的奴隸,那麼就如同牛馬一般活在世上。倘若身心為聲名所束縛,那麼就如同關在籠中的雞鴨一樣了。

【 原 文 】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 譯 文 〗對待他人要留一些多餘而不竭盡的恩惠,這樣才可以維繫永遠不會滿足的人心。處理事情要保留多餘而不會竭盡的智慧,這樣才可以預防無法預測的變故。

【 原 文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為得道。

〖 譯 文 〗能放得下世俗之心,方能成為真正的大丈夫;能放得下大丈夫之心,方能稱為仙佛;能放得下成成佛之心,方能徹悟宇宙的真相。

【 原 文 】執拗者福輕,而圓融之人其祿必厚;操切者壽夭,而寬厚之士其年必長。故君子不言命,養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盡人自可以迴天。

〖 譯 文 〗性情固執乖戾的人福氣很少,而性情圓滿融通的人祿命十分豐厚。做事急躁的人壽命短促,而性情寬容沉厚的人壽命長遠。所以,君子不談論命運,修養心性便足以安身立命,亦不討論天意,以為,盡人事便足以改變天意。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 原 文 】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沉身苦海。

〖 譯 文 〗通達生命之道的人能夠在極危險的境地放手離去,凡夫俗子則沉沒在世間的種種苦惱中難以脫離。

【 原 文 】窮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勢未催,生死之關先破。求之今人,誰堪語此?

〖 譯 文 〗在還未遭受貧窮或顯達的境遇時,便先確立自我生命的方向;在還未受到年老和疾病的折磨時,預先看破生死的道理。在現今的社會上,能和誰談論這些呢?

【 原 文 】枝頭秋葉,將落猶然戀樹;簷前野鳥,除死方得離籠。人之處世,可憐如此。

〖 譯 文 〗秋天樹枝上黃葉,即使將要落下,仍然眷戀著枝頭。屋簷下的野鳥,除非死去,否則不肯離開它的巢。人生在世,就像這秋葉與野鳥一般可憐。

【 原 文 】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戶朽,未聞樞蠹;偏執,豈及乎圓融。

〖 譯 文 〗舌頭還存在的時候,往往牙齒都已掉光了,可見剛強總是勝不過柔弱。當門戶已朽敗時,卻不見門軸為蠹蟲所侵毀,可見偏執總是比不上圓融。

【 原 文 】才智英敏者,宜以學問攝其躁;氣節激昂者,當以德性融其偏。

〖 譯 文 〗才華和智慧敏捷出眾的人,最好能用學問來收攝浮躁之氣。志氣和節操過於激烈高亢的人,應當修養德性來融合個性偏激的地方。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 原 文 】煩惱場空,身住清涼世界;營求念絕,心歸自在乾坤。

〖 譯 文 〗將煩惱的世界看破了,此身便能安住在清涼無比的世界裡;營營求取的念頭斷絕了,此心便能在天地間獲得自在。

【 原 文 】寧為真士夫,不為假道學;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 譯 文 〗寧願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而不做一個偽裝有道德學問的人。寧願像蘭草一般摧折,美玉一般粉碎,也不要像賤草蕭艾生長得很茂盛。

【 原 文 】覷破興衰究竟,人我得失冰消;閱盡寂寞繁華,豪傑心腸灰冷。

〖 譯 文 〗看破了人世興衰最後的結果,就能使種種得失之心如冰塊一般消溶。看盡了冷清寂寞和奢侈繁華的情景,便可使定要成為英雄豪傑的心腸如灰一般冷卻。

【 原 文 】至音不合眾聽,故伯牙絕弦;至寶不同眾好,故卞和泣玉。

〖 譯 文 〗格調太高的音樂很難讓眾人接受,所以,伯牙在鍾子期死後便不再彈琴。最珍貴的寶物很難讓眾人喜愛,因此,卞和才會抱著玉在荊山下面哭泣。

【 原 文 】世人白晝寐語,苟能寐中作白晝語,可謂常惺惺矣。

〖 譯 文 〗世上的人白日裡盡講些夢話,倘若能在睡夢中講清醒時該講的話,這人可說是能常常保持覺醒的狀態了。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 原 文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 譯 文 〗能放下塵世的紛擾,心中就不會像火炙一般焦灼渴望,也不會如履薄冰一般不安恐懼;除去心中的卑鄙與吝嗇,已然可以感受到如同清風明月一般的心境。

【 原 文 】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適意蓬門者,堪貯金屋。

〖 譯 文 〗有才能的讀書人,若能安居在茅草搭成的屋子中,那麼,他就足以擔任朝廷的官職。美麗的女子能不嫌貧愛富,肯嫁到貧家的,那麼,她就值得令人為她建造金屋。

【 原 文 】喜傳語者,不可與語;好議事者,不可圖事。

〖 譯 文 〗喜歡把聽到的話到處說給別人知道的人,最好少和他講話。一天到晚喜好議論事情的人,不要和他一起計劃事情。

【 原 文 】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於此也。

〖 譯 文 〗人生在世,若能有書可讀,又能有空閒的時間讀書,同時又不缺錢買書;雖然讀了許多書,卻自我修養得絲毫不被文字、學問所拘限,就可說是善於讀書的人了。能享世間清閒之福的,恐怕沒有超過這個了。

【 原 文 】人言天不禁人富貴,而禁人清閒,人自不閒耳。若能隨遇而安,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閒之有?

〖 譯 文 〗有人說,老天不禁止人富貴榮達,卻禁止人過得清閒自在。其實,只是人自己不肯清閒下來罷了。如果能安於所處的環境,不圖謀將來,不追悔過去,也不被眼前的事物所矇蔽,那麼,哪有不清閒的道理呢?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處世哲理《古訓今鑑》

【 原 文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從外境而得者,有得還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 譯 文 〗若是因他人的話而領悟事情的道理,將來一定還會再迷惑,總不如由自己親身領悟來得清楚分明。由外界環境而產生的意趣和興味,將來還會再失去,總不如自得於心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 原 文 】招客留賓,為歡可喜,未斷塵世之扳援。澆花種樹,嗜好雖清,亦是道人之魔障。

〖 譯 文 〗招呼、款待賓客,雖然大家十分歡樂,卻是無法了斷塵情的攀緣。喜歡澆澆花,種種樹,這種嗜好雖然十分清雅,但也是修道的障礙。

【 原 文 】眼裡無點灰塵,方可讀書千卷;胸中沒些渣滓,才能處世一番。

〖 譯 文 〗眼中沒有一點成見,才可以廣涉眾籍。胸懷中對人對事能不生不滿或執情,處世才能圓融。

【 原 文 】無事而憂,對景不樂,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緣故,這便是一座活地獄,更說什麼銅床鐵柱,劍樹刀山也。

〖 譯 文 〗沒什麼事卻煩憂不已,對著良辰美景一點也不快樂,連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這樣的人生如同活在地獄中一般,何必再說什麼地獄中的熱銅床、燒鐵柱,以及插滿劍的樹和插滿刀的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