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功各种封号,具体代表都有谁,为什么后来就没有这个封号了?

梧桐树Nether


这个问题太过宽泛,中国古时军功制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从秦帝国开始到现代,军功制并没有消失。而封号也只是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在称呼上有所不同,也并未退出历史。

以秦帝国为例,在《商君书·境内》中记载的秦军功爵是18级,这是最初商鞅所建立的爵制。从一级公士到十七级大良造,再加上小夫一级。

其爵称,九级以前,基本上与秦以后20级爵制相同,只是个别爵称有异。

至秦始皇时,爵级变成20级,在原爵制的十七级之后,加上列侯、关内侯、驷车庶长三级,公士之下又去了小夫爵,才成为20级。

到汉朝,军功制度有了新的变化。刘劭的《爵制》中保留了这一信息。汉初《二年律令》也保存有军功爵制的继承制度信息。军功爵的继承制与军功爵制分为四大等级,都是汉初的产品。

自惠帝以后非军功赐爵增多。官府可以卖爵,平民可以买爵,就连中央政府都以卖爵为经济来源。于是军功爵制就陷于轻滥。

到汉武帝时,开展对外战争,知道军功爵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所以改创武功爵。其实也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武功爵推行不久就自然熄灭了。

到东汉时期,虽然刘秀在建国后封功臣为列侯、关内侯,但不见封赏其他高爵,这说明其他高爵已被架空。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中原经济已被破坏,社会凋残,被曹操控制的汉政权无力封赏众多的高级爵位,所以曹操于建安二十年(215)进行爵制改革。

他把二十等军功爵分成两大段,把九级至二十级的高级爵位,只留五大夫、关内侯、列侯三级,其他高爵一律取消。而建立的新爵制等级是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四等,“皆不食租”,再加列侯、关内侯共六等。其中列侯有封国。

而唐代军功晋升体系,比汉朝复杂得多。既有秦汉时代的授爵,也有南北朝时期的散官制度和勋官制度。

而最贴近军功的,则是勋官制度,按照军功的标准单位——“转”来授勋。比如“策勋十二转”,就是十二个“转”,为最高功勋,授上柱国。

勋官表如下:

其他时期也不一一列举了。

综上所述,军功封号制度逐渐演变为军衔制度,封号也随之演变。只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封号所附带的实惠,也随之消失。


知I简


后来怎么没有军功封号?你没听过《十五的月亮》,这首歌吗?歌词里就有反应啊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看清楚了:军功章,不就是军功的封号吗?现在的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不是军功吗?

独立自由勋章:授予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作战有功人员

解放勋章: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

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

八一勋章是军队最高荣誉勋章,每五年颁发一次。最近一次颁发在2017年,不看新闻的吗?

所以,最后一问不成立。军功封号不仅一直有,而且很重视。

前面的问题“古代军功各种封号”。这也值得商榷。军功封号不准确。古代的封号一般是指贵族封地的名号,和有没有军功关系不大。

所以,既可以将“古代军功封号”理解成以军功封赏的爵位、荣誉称号,也可以将其理解成军衔称号。

军功爵位制度

如果是前者,那基本上是侯爵。至于爵位名号,历代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秦汉、隋唐至明、清朝

第一阶段

爵位分为两种,一是军功爵位,一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先秦时期,本来只有贵族有爵位。但秦国商鞅变法,出现了二十级军功爵位。普通将士只要上阵杀敌,立功就能得到爵位。并且通过功劳的大小,分为二十个军功的等级。

汉随秦制,基本延续这样的军功等级制度。不过略有改变。西汉开国的功臣将军们,有十八功侯。汉代的军功顶级是封侯。

到汉武帝时期,卫青的长平侯,霍去病的冠军侯,都是靠军功获得。名言“李广难封”,所要封的也是指军功侯爵。

到了东汉,最著名的是云台二十八将,也都是侯爵。侯爵就是最高的军功称号了。

大体上是在开国期间出现。国家稳定之后,战争少了,也就没有多少新的军功侯爵出现了。

第二阶段

隋唐时期的军功,出现了另一种封号——勋位。

这源自西魏时期的柱国将军。最初是有实权的,但之后逐渐演变成军功荣誉称号和相对应的待遇。到了唐代逐渐定型,分为十二阶。每晋升一阶称为一转。军功十二转,便是顶级的上柱国勋位。有品级无实职。

唐朝以后,历代相沿袭,基本上按照这个框架来。有时名称不同,有时又有增减。元朝又增设了文官的勋衔。

勋官有品级,有待遇,但无实权。与爵位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勋官不能世袭。尽管有些战功的人,也可以得到爵位,但是毕竟只有勋官才是真正的战功的体现。

所以,自隋唐之下,官员可以同时拥有三种品级或职称:实职、爵位、勋衔。例如,上柱国(勋位)鄂国公(爵位)兵部尚书(实职)尉迟敬德。


第三阶段

清乾隆十六年,又废除了勋官制,与爵位再次合并。虽然是以军功作为评定标准,但这种新的爵位可以世袭。又类似秦汉时期的军功侯爵。并且将女真官爵名称,改变为汉语名称,形成定制,称为有别于宗室爵位体系的世爵制度。



军衔称号

如果理解成军衔称号,基本上也是从汉代说起。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起初,也是军衔称号与实职统一

之后,变为军衔称号及实职保留,但临时授予相关人员充任。等到作战任务完成,再收回这个称号。包括征伐将军(临时征战领兵的将军)、中朝将军(禁军统领、军事顾问、皇帝的军事参谋)

最后,彻底将军衔称号与实际职务脱离,成为纯粹的称号。

称为大将军、上将军的,都是全军的最高统帅。

骠骑将军(骑兵部队)最早是霍去病的职位。

车骑将军(战车部队)

卫将军(警卫部队)

这是最高阶的将军称号,其下还有以方位为名称的将军、以攻打某个地点而设置的将军,如攻打贰师城,而设置贰师将军。防卫辽东,而设置度辽将军。以及祁连将军、破羌将军。

有因为作用不同而设置的将军:游击将军、护军将军、步兵将军、强弩将军、轻车将军、伏波将军、楼船将军。

有驻防各地的将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


最后就是杂号将军,也没什么目的和作用,只是取个好听的名字,如建威将军、奋威将军。

不过杂号将军也不是不好,比如破虏将军。先后得到过这个名号,就有刘秀、董卓、孙坚、吕光等。有帝王、有英雄、有军阀。所以还需要个人的努力。

说到努力,不得不提另一位,以看边效力有功,被封为将军的,明朝散阶正二品龙虎将军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


参习处


个人认为对将军封号最著名的就要属霍去病了。

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时,他仅仅才17岁。用冠军一词的意思是勇冠三军,冠军这一词也被我们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体育比赛第一名的代名词。冠军侯也是霍去病专属侯爵名称,后世再无人用到。

汉武帝在霍去病19时,又因为他的赫赫战功,给予他的官职为骠骑将军,这是专门为了他设立的一个新官职,后续王朝也都沿用了这个官职。骠骑将军的官职在大将军之下,但是汉武帝丝毫不遮掩他对霍去病的喜爱,于是他又新设立了一个官职,叫做大司马。霍去病即为大司马领骠骑将军,与大将军并列为武官最高职位。

霍去病曾六次袭击匈奴,史记中记载的杀敌数量十一万人。还同时收纳了大量的俘虏,牛羊马匹等物资,收服匈奴浑邪王部共计4万余众归顺大汉,真可谓少年英雄。

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年仅23岁就因病去世。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劳,给予了无上的荣耀,就是让霍去病陪葬在自己死后会葬在的陵墓——茂陵,谥“景桓侯”。取义“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