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巴锡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吗?

黄工207


你好,我是究史学识,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要想知道渥巴锡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人,首先要从渥巴锡的身世背景说起。

1.渥巴锡(1743-1775)是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的曾孙,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继承汗位。

  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东迁,回到其祖先的家园。7月到达西部蒙古,乾隆皇帝册封他为乌讷恩素诛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以其所部为旧土尔扈特部。

2.渥巴锡所在的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一个古老的部落。而成吉思汗则是蒙古族乞颜部的后裔,两人分属于不同部落,固然有亲缘关系,但无血缘关系。另外,土尔扈特部的祖先王汗,名脱里,是克烈末代首领,因受金国册封为王,故称王汗。其叔古儿汗举兵攻打,迫使他逃走,投奔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并结拜为义兄弟。也速该攻打古儿汗,赶跑了他,王汗再次即位。不久,他的另一个兄弟额儿客合剌在乃蛮部的帮助下将他推翻,夺取了汗位。也速该再次帮助王汗,赶跑额儿客合剌,把汗位交还给了他。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汗后,古儿汗再次攻打王汗,将他逼走并据其位。成吉思汗出兵赶跑古儿汗,将汗位交还给了王汗,汗位终于归他拥有。铁木真与蔑儿乞部发生冲突,向其求援。铁木真创业之初,拜他为父,王汗也很高兴认铁木真为义子。

3.因此,渥巴锡并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只是渥巴锡的先祖王汗收成吉思汗为义子,并没有血缘关系。





究史学识


渥巴锡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渥巴锡属西部蒙古土尔扈特部人,成吉思汗属东部蒙古乞颜部人,二者间风马牛不相及,毫无血统关系。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东部蒙古乞颜部人。

蒙古人的祖先为公元五、六世纪生活于中国东北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室韦人。在室韦诸多部落中,有一支叫“蒙兀室韦”,即蒙古人的祖先。

七、八世纪时,蒙兀室韦和其他一些室韦部落西迁,渡过呼伦湖,来到水草丰茂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游牧于今蒙古国肯特山地区。百十年后,居住于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鞑靼部落开始强盛起来。十世纪左右形成了鞑靼部落联盟,所有蒙古部落皆包括其中,称为“黑鞑靼”。一个多世纪后,鞑靼部落联盟解体,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众多蒙古部落,其中较大部落为乞颜部、汪古部、克烈部、塔塔儿部、乃蛮部等。蒙古各部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的首领,如一盘散沙,互相攻掠,纷争不休。

十二世纪末,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开始兼并之战。经过十余年的浴血征战,铁木真终于统一蒙古各部,于1206年被拥戴为全蒙古之大汗,尊号“成吉思汗”。至此,蒙古民族便正式形成了。

西部蒙古于蒙元时称斡亦剌,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其中居住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的首领忽都合别乞曾多次参加对成吉思汗作战的联盟。1207年,忽都合向蒙古北征军投降,并招抚各部林木中百姓,受封为全体斡亦剌四千户之长,领地扩大至谦河上游(小叶尼塞河)。元末,斡亦剌已扩充至四万户。

明代称斡亦剌为瓦剌;清代总称西部蒙古诸部为厄鲁特蒙古。

厄鲁特蒙古初分布于锡尔锡德河与叶尼塞河上游,经过长期融合与吸收周围突厥语系各族及东蒙古诸部成分,至明末清初,形成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及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

土尔扈特部为厄鲁特蒙古四大部之一,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及额尔齐斯河中游迤西。明清之际,因厄鲁特四大部统治者发生矛盾及沙俄南侵威逼,土尔扈特汗和鄂尔勒克遂率部西迁,穿越哈萨克,徙驻于额济勒河(即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西岸草原地带。时额济勒河中下游是一片荒无人烟有待开垦且无主的处女地。后来沙俄觊觎上这片沃土,便试图控制之,虽遭到土尔扈特蒙古的抵制,然仍对其进行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渥巴锡(1742或1743—1774)为土尔扈特部首领。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二月,渥巴锡继其父敦罗布喇什,嗣为土尔扈特汗(一说为1761年)。时沙俄向额济勒河流域大量移民,强制土尔扈特人改变宗教信仰,并对该部落无休止征兵,企图将其纳为俄罗斯帝国行政区域。土尔扈特蒙古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渥巴锡遂密谋脱离俄罗斯,率领部族回归东方祖国。

1770年十二初一(公历1771年1月16日),渥巴锡经过充分周密的准备,毅然起兵,率部发动武装起义。土尔扈特蒙古消灭当地俄国驻军,又分兵袭击附近城镇。次日,渥巴锡率领部族三万三千余户、十六万九千余人,告别居住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额济勒河驻地,踏上回归祖国的漫长征程(土尔扈特东归时间有多说,兹取其一)。

渥巴锡举族浩荡东归,迅速渡过乌拉尔河,进入哈萨克大草原。沙俄政府命令沿途正规军围追堵截,同时要求哈萨克出兵邀击。由于沿途频遭截击封堵,渥巴锡不得已绕道巴尔喀什湖西南戈壁之地穿行,绝水草十余日,皆饮牛马血而行,加之疫病流行,人畜死亡大半。台吉策伯克多尔济率领百余骑前锋穿越戈壁后,沿沙喇伯勒,经吹河、塔拉斯河行进,总算于1771年五月二十六日同前往迎探之清军在伊犁河流域察林河畔相会。

六月十三日,东归英雄渥巴锡率领族众抵达伊犁,与清大臣舒赫德等会见。至此,土尔扈特蒙古东归祖国征程历经七个月宣告结束。

土尔扈特蒙古为了民族生存举族东归祖国,可谓是悲壮的历程。土尔扈特蒙古自俄罗斯驻地额济勒河启程之时,有三万三千余户、十六万九千余人,经万里跋涉,浴血奋战,断水草,染疾疫,人员折损严重,抵达伊犁时,存者仅约一万五千八百户、六万六千余人,不及半数;且衣不蔽体,憔悴枯槁,其状甚惨。清政府大加救济。

九月,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等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乾隆帝设盛宴款待渥巴锡一行;册封渥巴锡为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统辖珠勒都斯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南路四旗,即今库尔勒一带。

简述蒙古族历史,足见渥巴锡非成吉思汗后裔,二者之间并无丝毫血缘关系。


风光艺境


渥巴锡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们都是蒙古人。但是分属不同的部落。所以渥巴锡和成吉思汗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因为被准噶尔部打压,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于清天聪三年(1629) 率部族25万人离开塔尔巴哈台辗转西去,在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下来。人们称呼他们为“卡尔梅克"(流浪者),此地也从此被称为“卡尔梅克草原”。

后来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不仅强迫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正教,而且不断征发士尔惠特军人作战。阵亡子弟8万余人。万般无奈下,背井离乡140多年的土尔扈特人筹划东归。

公元1771年1月17日(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清晨,土尔扈特按照计划开始东归。可惜的是,上苍和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冰封大地的季节,伏尔加河却没有封冻。河西的7万土尔题特人无法按计划过河,27岁的渥巴锡只能向河西叩首作别,含泪下令东归。宫殿、村落被同时点燃,168083 名士尔扈特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东归之路。

土尔扈特东归令女沙皇雷霆震怒,她一方面对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严密封锁,另一方面派出大批军队对东归者围追堵藏。

渥巴锡把近17万人组成战斗队形,派出堂弟巴木巴尔和将军舍愣率领精锐开路,表兄达什敦多克和大喇嘛书库尔罗桑丹增在两翼护卫,老弱病残走在中间,他和堂侄策伯尔多尔济殿后。他们很快就越过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然后穿过结冰的乌拉尔河,进入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在那里,他们付出了9000名战士的代价,才击败了横挡在必经之路奥琴峡谷的哈萨克骑兵,勉强渡过了第一道难关。

寒冷、疾病的蔓延、战斗的惨烈,东归的土尔扈特人经历了重重困境,终于在7月中旬抵达了魂牵梦绕的伊犁河谷。近17万东归大军仅剩了66013人。历时7个月,长达一万里路途,土尔扈特人的东归被称为18世纪最伟大的长征。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热情接待了冒死东归的渥巴锡,拨出20万两白银和大量牛羊、布匹和粮食。将他们安置在绿草无边、静水如碧的伊犁河畔。渥巴锡被封为卓里克图汗,策伯克多尔济被封为布延图亲王,舍愣被封为弼里克图郡王。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以此传奇拍摄了《东归英雄传》,再现了这一壮举。

大部分土尔扈特人东归祖国,而另一部分土尔扈特人因为大河没有封冻未能东归,被沙俄死死困在了伏尔加河西岸。后来成为苏联的卡尔梅克共和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