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角度分析《安家》“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的愚孝行為

文/詩娛遠方


從心理角度分析《安家》“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的愚孝行為

家中有幾個兄弟姊妹的家庭,甚至是二胎家庭,父母往往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

而那個沒有被重視的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寵愛,一定拼命地努力證明自己對這個家的存在感,以迎合父母的期盼達到其標準。

就像考一個好成績就能得到父母的獎賞,就能讓平日對自己冷淡的父母熱情起來。

漸漸地,這樣的孩子就會總結出迎合父母就能得到同等的愛,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安家》電視劇中,房似錦對母親潘貴雨就是一種迎合行為與心理,潘貴雨對她越冷淡,甚至是沒有饜足地索取。

即便房似錦感受不到絲毫母愛,依然在每次潘貴雨要錢的時候都會傾盡所有甚至借錢也會滿足母親的無理要求。

那麼為什麼房似錦明明怨恨潘貴雨的偏心與狠心,明知道父母的行為無比過分,反而會對只知道索取的潘貴雨進行無限付出的“愚孝”呢?

01、迎合者的弱點是歉疚感

美國心理學家所著的《互動心理學》中:迎合者的武器是內疚,這句話作了回答。

何謂愚孝,即面對父母各種無理的要求,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忤逆父母,這種無條件的付出與奉獻源自於內心的歉疚感。

潘貴雨僅僅是十月懷胎生下了房似錦,便以賦予生命為理由,不斷提醒房似錦這個迎合者“你欠我的。

正是這種歉疚感,是我們大多數人有血有肉有良知的人無法忍受的,於是為了消除這種歉疚感,迎合者成了一個被人指“愚孝”的人

他們其實在通過無限的回報來消除這種歉疚感,但是往往迎合者越努力,並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很多父母反而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不但不會給予迎合者渴望的溫情與親近,反而有恃無恐,愈演愈烈。

不過迎合的遊戲不是永久的,遲早有一天這種熱情與歉疚會消失殆盡,因為需要這份愛,才會想要迎合,當這份想要沒有希望,便不會再掙扎了。

從心理角度分析《安家》“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的愚孝行為

潘貴雨

02、迎合為了可憐的關注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被稱為“愚孝”的迎合者,幾乎都是女性,最近有一個熱詞“扶弟魔”,在大多重男輕女的底層家庭,姐姐被父母漠視,弟弟備受寵愛,而姐姐最容易獲取父母溫情的方式就是奉獻,比如扶弟魔,就是扶持弟弟,像姐姐打工賺錢供弟弟上大學、為弟弟供房等。

《安家》房似錦替弟弟還房貸就是出於這樣的心理,房似錦生活在沒有父母愛的家庭,潘貴雨對其他孩子百般寵愛,唯獨對她視而不見,明明都是親生,卻差別巨大。所以房似錦只能迎合母親的要求,來獲得母親一點可憐的關注。

這種主動奉獻隱藏著一種訴求——請把愛分一點給我,同時也在傳達著憤怒——我做的比他們好,你們卻不愛我,太過分了!

由此可見,如果父母對於一個孩孩子越冷淡,孩子越容易成長為迎合者。

從心理角度分析《安家》“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的愚孝行為

扶弟魔

03、迎合的愚孝源自於不甘心

《安家》中的潘貴雨對房似錦的所作所為與一個母親形象背道而馳,讓觀者看得咬牙切齒,“這樣的母親不配是母親”、“請求房似錦不要再搭理潘貴雨了”,網絡上議論紛紛。

房似錦的師傅兼上司一直勸她不要再管潘貴雨了,今天管你要十萬塊,明天就會管你要一百萬,果不其然,潘貴雨提出了要一百萬的極度無理的要求。但是房似錦就算痛徹心扉、淚流滿面,還是會想辦法把錢給潘貴雨。明知道母親太過分,卻依然迎合。實際上,

導致迎合的核心是恐慌,一旦不迎合了,害怕這段關係斷了。

看過《安家》的人都知道房似錦在自己的世界打開之後,擁有其他的依賴關係時,徐文昌溫暖了她,愛情彌補了親情帶給房似錦的傷害。

作為一個迎合者,她心中的恐慌還未消失,仍然認為付出是能與人拉近關係的唯一方式。這種思維影響下的女孩容易被感動、知足、樂觀。

作為迎合者,奉獻的同時會有不甘心的抱怨“為什麼我比他們更能幹、孝順,你們卻不愛我”。

迎合者堅持愚孝的一部分動機是等待奇蹟發生,這個奇蹟是父母終於發現自己的好,把關注與愛的目光從他們身上轉移到了自己身上。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念頭,因為有前車之鑑,這種奇蹟發生過,父母對自己溺愛的孩子失去了希望或者是遭受打擊,於是將希望轉移到被忽視的孩子身上。

但更多時候,一個家庭系統的模式不會輕易改變,愚孝的迎合者不管怎麼奉獻,也難以得到愛,而被溺愛的孩子一直都一樣。

從心理角度分析《安家》“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的愚孝行為

房似錦遇到愛情

04、總結:

父母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父母若是不愛孩子,就算孩子再怎麼迎合也無濟於事。其實孩子由父母賦予生命,孩子有什麼錯呢?要受到父母的區別與苛刻對待並不是作為孩子該承受的。換句話說,既然不愛這個孩子,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為何生下這個孩子呢?比起賦予生命,人生漫長的痛苦才更難過。生命是平等的,都值得被父母愛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