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代,文学该何去何从?还能出现唐宋的文化景象吗?

萋萋芳草长毛兔


首先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依然有一群人执着于自己的内心,守护着文化的净土。快餐文化的盛行表现了现代人的时间的紧张所带来的快餐需求,但在快餐文化需求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深度的文化盛宴。我认为当代文学更应该注重于人们的现实需求。通过对深度文学的创作为人们带来指引,唐宋文学的盛行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有文化的交流,对外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文化的多元性。而如今我们所处在的也同样是这样的世界,要出现新的文化盛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不能被资本所裹挟,去消费文化。快餐文化同样是这场文化饕餮盛宴的一种形式而已,但不可过度宣扬和发展,只要我们愿意去追求深度的文化,就会有更多的创作者有动力去发展我们的文化,弘扬我们的文化,我们才能迎来文化的盛世。


涤生小史


“快餐”文化,可以等同于一般意义所言的通俗文化或者大众流行文化。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有一段经典论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实,王国维就是在回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嬗变关系!这就是时代的价值标杆,人们审美意趣决定的!

我们往往以古非今,总认为当前流行的价值没有传统的文化或文学有价值!随手举古今例子来说说。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诞生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光耀千古诗坛的巨匠。但唐末,词作为新文学题材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真正成为诗坛大宗,要到宋代大放异彩,出现柳永、苏轼、辛弃疾、周邦彦、李清照等词人,灿若星河。

散曲出现于宋代民间,元代与元杂剧成为正宗,出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

明清士大夫文化依然以诗词歌赋为文坛正宗,但论成就,却以《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代表的小说成就最高。其实从市井小民而言,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成就也非凡。

曾经我们批判的张恨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没想他们的作品也成为时代经典。

今天中国的文坛也正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新陈代谢!

两千年前后,韩寒和郭敬明横空出世,带来多少非议,事后近二十年盘点中国文坛,《三重门》和《幻城》根本无法绕过去!

现在是网文的世界,囿于传统的人一直在批判,不分好赖!你能说《鬼吹灯》、《诛仙》《盗墓笔记》、《琅琊榜》、《宰执天下》、《庆余年》等,一无是处?

我们不可能回到唐诗宋词的时代,因为创造这种文化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变了;我们也不可能回到八九十年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废都》、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莫言《丰乳肥臀》和《红高粱》时代,因为他们没有网络一说。

不戴有色眼镜,与时俱进,每个时代自有文化高塔!


帝秦盛唐忆天水


在头条上回答这道题,绝对是费力不讨好。因为头条的读者不喜欢做学问,只喜欢借此消磨时间。这本身就是快餐文化盛行的原因和特征。

在这个背景下,拷问文学该何去何从,显得时间、地点、对象都不合适。你仿佛把一个顶级交响乐团带进了拥挤不堪的菜市场,只会让人错愕。

而且,拜托,千万不要再出现唐宋文化景象!如果那样的话,绝不意味着文学的进步,而是倒退回了铁器时代。一个唐诗宋词怎可被无节制地吹嘘为中国文学努力的方向。就说宋词,"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到了隋代,南北重归统一,外来音乐与民间歌曲结合起来,"从而打开唐宋两代倚声填词的风气。"而"词到北宋后期,…渐渐脱离音乐",变成了"长短不葺之诗”。也就是说,瑰宝就是瑰宝,必须继承发扬光大,但绝不是要把我们现有的文化或文学统统发展成出土文物!

澄清上述前提,对提问我才愿意简答如下:

1,快餐文化是顺应时代潮流和需要应运而生的。碎片化阅读在多维度多层面上满足了人民大众对知识文化的迫切需要。快餐文化既有强大的生命力,又能通过大众的吸纳再造转化为丰硕的物质成果。

2,文学还是文学,它与任何科学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来龙去脉,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现在象样的文学巨著凤毛麟角现象,与稿酬太少,以及大家都向钱看去了有关。文学会自己找到"龙抬头"的时候,人为干预是徒劳并且有害的。

3,现在国人经常能公开或经常引用的唐宋也就那么百把句,我们不能把怀里的西瓜扔掉而只要那些芝麻。唐宋是我们的源,我们是流,最终要发展成长江大河汇入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