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接上期,我們再陪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中國藝術中的那些“勞動者”,來感受“勞動創造價值”“勞動最光榮”的真實內涵。

上期我們從原始社會走到盛唐,在諸多的工藝美術精品中感受到了不同時期勞動者的不同風貌。本期我們將範圍稍微擴大,以中國藝術為範圍,來一起看看普通勞動者的日常生活。之所以範圍稍微擴大,也是中國從唐朝開始,人物繪畫達到了成熟期並迎來高峰,隨後的人物繪畫融合文人畫、宗教畫影響了整個中國古代史。這其中,大量反映普通人的形象被記錄進來。從而和其他藝術一道塑造了整個中國古代藝術史。

好,先來看看唐朝非常著名的一幅畫——《搗練圖》(圖1)。提示:手機橫屏觀看。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1-張萱·搗練圖(北宋趙佶摹本) 唐代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搗練圖》描繪了盛唐時期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勞作場景,畫面中共有13人,按照從右至左平行劃分為三組畫面,最右側四人一組為搗練(圖2),也就是用豎杵捶打絲織品(或麻織品)。中間兩人一組為絡線縫織,一人席地而坐在理線,一人坐在杌凳上在縫織衣物(圖3)。左側六人一組為熨帛,其中一人蹲坐在地上,手拿團扇,在照看加熱熨斗的火盆(圖4),另外四人有兩人在用力繃緊布帛,一人手拿烙鐵在燙熨褶皺(圖5),還有一人在其前方雙手拉平布帛。最後布帛下還有一位活潑淘氣的小女孩在竄來跳去(圖6)。畫面散點式佈局,加上人物表情和動作的不同差異,使得整幅畫面生動真實,極富生活情趣。

畫中人物均肌膚豐滿、高發雲鬢,身著短襦長裙,肩搭披帛。為盛唐時期典型的貴婦裝扮。與上期我們介紹的出土於新疆吐魯番的彩繪勞作女俑相比,搗練圖與其所反映的是貴族婦女的勞動場景,不如說是表現了貴族婦女雍容華麗卻又惆悵苦悶的日常生活。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2-搗練圖局部-搗練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3-搗練圖局部-縫織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4-搗練圖局部-熨帛之一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5-搗練圖局部-熨帛之二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6-搗練圖局部-熨帛之三

及至宋代,商品經濟日趨發達,勾欄瓦肆遍佈,人們對日常生活情調的追求也更加豐富,這些日常的美好被宋朝發達的繪畫體系記錄了下來。首先,看看宋朝的商品銷售勞動者——《貨郎圖》(圖7)。提示:手機橫屏觀看。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7-李嵩·貨郎圖 南宋 故宮博物院藏

《貨郎圖》有許多種版本,僅李嵩創作的就有四幅,分別藏在北京故宮、臺北故宮、美國的尼爾遜美術館和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其中又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幅規格最大、篇幅最為完整。貨郎圖從側面反映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發達,走街串巷的商販肩挑百貨雜物,所到之處受到了鄉間兒童、婦女的歡迎,呈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宋朝風俗畫的代表作品。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8-貨郎圖-局部之一

圖8可以看到,貨郎全身掛滿各種玩具貨物,甚至頭髮手腕上都掛著東西,蜂擁而至的兒童歡天喜地、迫不及待。貨郎雖面露笑容卻也難掩疲憊勞頓。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9-貨郎圖局部之二

圖9可以看到貨架上琳琅滿目的貨物,胭脂水粉、針頭線腦、鍋碗瓢盆、馬紮鳥籠,可謂是個名副其實的雜貨鋪。停在貨架上的鳥兒傳遞著人們看到貨郎到來的喜悅之情,極具感染力。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幅表現宋代農村勞動者的風俗畫佳作——紡車圖(圖10)。提示:手機橫屏觀看。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10-王居正·紡車圖 北宋 故宮博物館藏

紡車圖有很多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這裡不做探討,今天我們專說一下這幅畫中的勞動者——農婦。這幅畫的作者王居正曾師從以畫貴族婦女而聞名的周昉(代表作《簪花仕女圖》),對於雍容華貴的仕女形象畫起來應是得心應手。但這幅畫中的農婦形象卻十分寫實,她們稱得上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尤其是左側的老年農婦(下圖11):身軀佝僂、皮肉鬆弛、面露疲憊,衣服上還打著補丁,真實呈現了一個飽經風霜又辛勞度日的百姓日常。她雙手持線團,雙目疲倦地看著前方的紡車。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11-紡車圖局部之一

右側年輕些的農婦同樣素衣粗布,髮髻亂挽,一手搖著紡車,一手懷抱吃奶的幼兒(圖12),無論是紡車還是木凳都相當簡陋。畫家以極為寫實遒勁的線條描繪出了民間百姓終日辛苦勞作卻依舊貧苦的生活。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在這生活拮据的背後,畫家還呈現了逗弄蛤蟆的兒童和被驚嚇到的一隻小狗。天真爛漫、生活氣息濃厚,在貧苦生活的日常中我們還是能感受到一絲勞作者苦中作樂的生活樂趣。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12-紡車圖局部之二

說起宋朝反映勞動者場景最為豐富的畫作,恐怕非《清明上河圖》莫屬。勾欄瓦肆、五行八作、販夫走卒、走街串巷、起課算命,可謂一部活生生的北宋勞動人民風俗畫卷(下圖為局部動畫)。限於篇幅,本次不做介紹。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下面讓我們走出農村,進入市井之中,來看一下唐宋之際市民階層最為流行的一種生活情趣——品茶和鬥茶。

中國飲茶到唐代趨於成熟,飲茶方式至今先後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唐朝的煎茶法到宋代的點茶法,再到明朝的沖泡法。而這其中又以宋代的點茶法最為精細、講究。書畫藝術水平高絕的宋徽宗趙佶曾就飲茶寫《大觀茶論》,使得飲茶講究到了極致,並由此使鬥茶蔚然成風。我們選擇其中製茶的勞動者介紹給大家。來體會宋人飲茶的樂趣和對鬥茶的痴迷。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13-劉松年·攆茶圖(局部) 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攆茶圖》生動記錄了宋代飲茶繁縟步驟中兩個重要的環節:研磨和點茶。以及當時飲茶的各色器具。前方的僕役坐在一個長條矮几上,正在細心的研磨茶粉。後方的黑色方桌上陳列篩茶的茶籮、貯茶的茶盒、各色茶盞、茶匙、茶筅等,一僕役正佇立桌邊,右手提湯瓶,左手執茶盞,欲待點茶。桌旁有一風爐,上面正在煮水,右手旁邊是貯水甕,上覆著荷葉。這幅場景中的飲茶器物十分齊備,從茶餅烤炙、研磨、過篩到風爐燒水、湯瓶點茶、茶筅擊拂。以及陶甕盛水,茶盞飲用。都體現了宋人飲茶方式的精緻和講究。

由此延展開來的鬥茶也十分鮮活(圖14-圖15),可以說體現了宋朝商販市民階層的日常生活和勞作場景。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14·佚名·鬥漿圖 南宋 黑龍江省博物館藏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15-趙孟頫·臨宋畫《鬥茶圖》 元代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最後,我們以一件大型玉雕山子來作為結尾。

清《大禹治水圖》玉雕山子(圖16)。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圖16-大禹治水圖玉雕山子 清代 故宮博物院藏

大禹治水圖玉雕山子,高224釐米,寬96釐米,座高60釐米,重5000kg。玉山用料產自我國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為緻密堅硬的青玉(今稱青白玉)。玉上雕成峻嶺疊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蒼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結隊的勞動者在開山治水,此景即是夏禹治水的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處,刻乾隆帝陰文篆書“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十字方璽。玉山背面上部陰刻乾隆皇帝《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御製詩,下部刻篆書“八徵耄念之寶”六字方璽。玉山底座為嵌金絲山形褐色銅鑄座。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是中國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這件大型玉雕山子表現了大禹率領民眾開山引水的壯觀場面,無數個勞動者的形象被刻畫在懸崖峭壁之間,或開山、或鋪路、或架橋、或攀巖、或引水(見下圖)。各種工具、各色設備,不一而足。可以說全面展現了中華先民不畏艱險、克服萬難,開疆拓土,建設美好家園的宏偉畫面。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2)——盤點中國藝術中的“勞動者”

中華文明,延綿數千年未曾斷絕。這正是歷代無數的勞動者,為了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而努力拼搏奮鬥的結果。無論是勞心者還是勞力者,無論是廟堂之上還是山野之中,每一位勞動者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光與熱,都為這片熱土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和價值。

致敬每一位勞動者,春種夏長,秋收冬藏。

春已過,夏來臨,願辛勞值得,願收穫可期!

五一快樂!假期完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