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接上期,我们再陪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中国艺术中的那些“劳动者”,来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的真实内涵。

上期我们从原始社会走到盛唐,在诸多的工艺美术精品中感受到了不同时期劳动者的不同风貌。本期我们将范围稍微扩大,以中国艺术为范围,来一起看看普通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之所以范围稍微扩大,也是中国从唐朝开始,人物绘画达到了成熟期并迎来高峰,随后的人物绘画融合文人画、宗教画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史。这其中,大量反映普通人的形象被记录进来。从而和其他艺术一道塑造了整个中国古代艺术史。

好,先来看看唐朝非常著名的一幅画——《捣练图》(图1)。提示:手机横屏观看。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1-张萱·捣练图(北宋赵佶摹本) 唐代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捣练图》描绘了盛唐时期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劳作场景,画面中共有13人,按照从右至左平行划分为三组画面,最右侧四人一组为捣练(图2),也就是用竖杵捶打丝织品(或麻织品)。中间两人一组为络线缝织,一人席地而坐在理线,一人坐在杌凳上在缝织衣物(图3)。左侧六人一组为熨帛,其中一人蹲坐在地上,手拿团扇,在照看加热熨斗的火盆(图4),另外四人有两人在用力绷紧布帛,一人手拿烙铁在烫熨褶皱(图5),还有一人在其前方双手拉平布帛。最后布帛下还有一位活泼淘气的小女孩在窜来跳去(图6)。画面散点式布局,加上人物表情和动作的不同差异,使得整幅画面生动真实,极富生活情趣。

画中人物均肌肤丰满、高发云鬓,身着短襦长裙,肩搭披帛。为盛唐时期典型的贵妇装扮。与上期我们介绍的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彩绘劳作女俑相比,捣练图与其所反映的是贵族妇女的劳动场景,不如说是表现了贵族妇女雍容华丽却又惆怅苦闷的日常生活。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2-捣练图局部-捣练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3-捣练图局部-缝织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4-捣练图局部-熨帛之一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5-捣练图局部-熨帛之二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6-捣练图局部-熨帛之三

及至宋代,商品经济日趋发达,勾栏瓦肆遍布,人们对日常生活情调的追求也更加丰富,这些日常的美好被宋朝发达的绘画体系记录了下来。首先,看看宋朝的商品销售劳动者——《货郎图》(图7)。提示:手机横屏观看。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7-李嵩·货郎图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货郎图》有许多种版本,仅李嵩创作的就有四幅,分别藏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美国的尼尔逊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其中又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幅规格最大、篇幅最为完整。货郎图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达,走街串巷的商贩肩挑百货杂物,所到之处受到了乡间儿童、妇女的欢迎,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宋朝风俗画的代表作品。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8-货郎图-局部之一

图8可以看到,货郎全身挂满各种玩具货物,甚至头发手腕上都挂着东西,蜂拥而至的儿童欢天喜地、迫不及待。货郎虽面露笑容却也难掩疲惫劳顿。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9-货郎图局部之二

图9可以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货物,胭脂水粉、针头线脑、锅碗瓢盆、马扎鸟笼,可谓是个名副其实的杂货铺。停在货架上的鸟儿传递着人们看到货郎到来的喜悦之情,极具感染力。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幅表现宋代农村劳动者的风俗画佳作——纺车图(图10)。提示:手机横屏观看。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10-王居正·纺车图 北宋 故宫博物馆藏

纺车图有很多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这里不做探讨,今天我们专说一下这幅画中的劳动者——农妇。这幅画的作者王居正曾师从以画贵族妇女而闻名的周昉(代表作《簪花仕女图》),对于雍容华贵的仕女形象画起来应是得心应手。但这幅画中的农妇形象却十分写实,她们称得上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尤其是左侧的老年农妇(下图11):身躯佝偻、皮肉松弛、面露疲惫,衣服上还打着补丁,真实呈现了一个饱经风霜又辛劳度日的百姓日常。她双手持线团,双目疲倦地看着前方的纺车。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11-纺车图局部之一

右侧年轻些的农妇同样素衣粗布,发髻乱挽,一手摇着纺车,一手怀抱吃奶的幼儿(图12),无论是纺车还是木凳都相当简陋。画家以极为写实遒劲的线条描绘出了民间百姓终日辛苦劳作却依旧贫苦的生活。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生活拮据的背后,画家还呈现了逗弄蛤蟆的儿童和被惊吓到的一只小狗。天真烂漫、生活气息浓厚,在贫苦生活的日常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一丝劳作者苦中作乐的生活乐趣。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12-纺车图局部之二

说起宋朝反映劳动者场景最为丰富的画作,恐怕非《清明上河图》莫属。勾栏瓦肆、五行八作、贩夫走卒、走街串巷、起课算命,可谓一部活生生的北宋劳动人民风俗画卷(下图为局部动画)。限于篇幅,本次不做介绍。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下面让我们走出农村,进入市井之中,来看一下唐宋之际市民阶层最为流行的一种生活情趣——品茶和斗茶。

中国饮茶到唐代趋于成熟,饮茶方式至今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唐朝的煎茶法到宋代的点茶法,再到明朝的冲泡法。而这其中又以宋代的点茶法最为精细、讲究。书画艺术水平高绝的宋徽宗赵佶曾就饮茶写《大观茶论》,使得饮茶讲究到了极致,并由此使斗茶蔚然成风。我们选择其中制茶的劳动者介绍给大家。来体会宋人饮茶的乐趣和对斗茶的痴迷。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13-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撵茶图》生动记录了宋代饮茶繁缛步骤中两个重要的环节:研磨和点茶。以及当时饮茶的各色器具。前方的仆役坐在一个长条矮几上,正在细心的研磨茶粉。后方的黑色方桌上陈列筛茶的茶箩、贮茶的茶盒、各色茶盏、茶匙、茶筅等,一仆役正伫立桌边,右手提汤瓶,左手执茶盏,欲待点茶。桌旁有一风炉,上面正在煮水,右手旁边是贮水瓮,上覆着荷叶。这幅场景中的饮茶器物十分齐备,从茶饼烤炙、研磨、过筛到风炉烧水、汤瓶点茶、茶筅击拂。以及陶瓮盛水,茶盏饮用。都体现了宋人饮茶方式的精致和讲究。

由此延展开来的斗茶也十分鲜活(图14-图15),可以说体现了宋朝商贩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和劳作场景。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14·佚名·斗浆图 南宋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15-赵孟頫·临宋画《斗茶图》 元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我们以一件大型玉雕山子来作为结尾。

清《大禹治水图》玉雕山子(图16)。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图16-大禹治水图玉雕山子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大禹治水图玉雕山子,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kg。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今称青白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是夏禹治水的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中国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这件大型玉雕山子表现了大禹率领民众开山引水的壮观场面,无数个劳动者的形象被刻画在悬崖峭壁之间,或开山、或铺路、或架桥、或攀岩、或引水(见下图)。各种工具、各色设备,不一而足。可以说全面展现了中华先民不畏艰险、克服万难,开疆拓土,建设美好家园的宏伟画面。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劳动最光荣(2)——盘点中国艺术中的“劳动者”

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未曾断绝。这正是历代无数的劳动者,为了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而努力拼搏奋斗的结果。无论是劳心者还是劳力者,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山野之中,每一位劳动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都为这片热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致敬每一位劳动者,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春已过,夏来临,愿辛劳值得,愿收获可期!

五一快乐!假期完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