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的哲理小故事

蘋果原理與價值觀

美國《時代週刊》調查過兩組人,一組有犯罪記錄,另一組事業有成。面對同樣的問題:“在小時候,母親做的哪件事情對你一生影響最大?”有兩人講到同一件事。

有犯罪記錄的人說,母親端來一盤蘋果,其中蘋果有大有小,有青有紅。弟弟搶著說要大的,遭到母親批評。其實我也想要大的,但這樣說會挨批評,就反著說。結果母親很高興,把大蘋果獎勵給我。那件事給我的印象: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說假話。

另外一組有人卻說:母親端來蘋果,我想要大的,可母親說:你們都去除草,誰除得多就可以得到大蘋果?最後,我除草最多得到大的。那件事給我的印象:要想得到最多,就得付出最多的勞動。

這是個價值觀的問題。我們不能說講假話的孩子智商低,但他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價值的最重要體現,教育應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過去,我們重視對知識點的把握,而對於加強德育體系中的德育點和德育場的研究不夠。往往在有意無意間扭曲了學生價值觀。有一些孩子學會了看教師臉色行事,回答問題時看教師,教師微笑就是答對了,瞪眼睛就是答錯了。當學生的回答接近教師所期待的教學目標時,教師就表現得特別高興。這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

實際上,價值觀是我們的一個教育目標,不是一個教育工作。一提到德育就會想到班主任、德育幹部,這種想法還是把德育看成工作,沒有看成正確目標。看成正確目標,就要增強進行價值觀教育的自覺性,讓全體教師成為德育的骨幹力量。

木碗原理與德育觀

這是個阿根廷的故事。一家人吃飯,父母、孩子和爺爺。因為爺爺手指顫抖,經常把碗摔在地上,父母不耐煩了,就弄來一個小木碗,讓老爺爺在旁邊小木桌上吃飯。

一天,父母回來看到孩子正拿一塊木頭刻著什麼。他們好奇地問孩子,孩子回答說:“我在刻木碗,將來給你們老了用。”孩子的話讓父母很震動,晚上又重新把老爺爺請到大桌上吃飯了。

故事中,父母一句話沒說,但孩子從他們的行動上學會了父母的價值觀。

我們講教育過程,特別是德育過程,要避免出現言行不一的情形,尤其在現在社會上誠信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必須重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體驗環境。

北京某所小學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家長向校領導反映一位教師推孩子,還把桌子推倒了。校領導開始調查時,那位教師馬上對班裡的孩子說:“你們是不是看到我無意中推倒桌子的?我是不是當時向那位同學道歉了……”

事實面前,這位教師不肯承認錯誤,還在掩蓋。

我想,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教師有勇氣承認自己不懂、不會或者做錯了,那麼對孩子來說,教師對自身的矯正行為是具有巨大教育震撼力的。

釘孔原理與師生觀

一個人脾氣不好,問父親怎麼改。父親說:“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院子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過了幾天,這個人告訴父親:“我已經好幾天沒釘釘子了,這些天都沒發脾氣。”父親很高興,又告訴他:“如果一天不發脾氣,那麼就去拔掉一顆釘子。”

過了些日子,這個人又來告訴父親:“我把釘子拔完了,現在壞脾氣改掉了。”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說:“你看,雖然釘子被拔掉了,但是釘孔都留在上面。你要記住,你傷害了別人的情感是會在別人的心上留下傷痕的。”

中國心理學會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3.4億1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約3000萬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的心理健康是必須重視的問題,我想其中可能就有來自教師的師源性傷害。

根雕原理與教育觀

棄之荒野的樹根是無用的廢料,然而到了根雕藝術家手裡,經雕琢卻成了藝術品。這種加工,不僅使樹根的藝術價值得到挖掘,它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也提高了。

從某個側面說,教育也像一位根雕藝術家加工一個根雕藝術品的過程。對教育來說,好的教育要體現在教育能力上。

以前,我們看一個學校的好壞,大都看它的畢業生情況。其實畢業生只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結果,它不一定能完全體現一所學校的教育能力。

優質教育的重要特徵是高水平的教育能力,即具有高水平促使所有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所以,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眼光。

根雕藝術家拿到樹根,會先看它的優點。可我們看待學生時,往往先看學生的缺點。缺點不是不能看,而是要把它看作是發展的起點。

教育任務是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而不是去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要樹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學生觀,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