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毛筆書法早已脫離了實用,成了許多國人業餘修身養性的一種高雅的藝術。要磨礪人心平氣和的心性,楷書、鐵線篆是首選;要抒發情感,宣洩鬱悶壓抑,非行草、大草莫屬;很多人明明心中喜歡草書甚至大草,但還死守科舉時代由楷書到行書以及草書的老路;結果一輩子困在楷書中,楷書特別是唐楷成了有志於學草書者的泥潭。其實,草書的學習並不是建立在紮實的楷書基礎上的(當然,有紮實的楷書做基礎更好)。有了初步的楷書基礎,然後主攻草書,這樣的學書道路已經被現在的書法教學證明是切實可行的。毫不誇張的說,許多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的草書比明清時代的進士舉人的強。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清代舉人的行書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這草書是清代的翰林寫的,你信嗎?

學習最忌思想僵化,學習書法尤其如此。許多人從小愛好草書,但在“楷書基礎打好了再寫草書”這句話的誤導下,不敢越雷池一步,到老了還在學楷書,而且楷書寫的不咋的。

李金昊就是一個擅長草書的00後。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十二屆國展。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李金昊在寶雞觀展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18級學生李金昊入展十二屆國展的作品是八尺中堂大幅作品,是以黃庭堅風格為主的大草書,此作同時借鑑了其他古代大草和狂草經典法書。作為為數不多的00後青年入展作者,在四年一屆的十二屆國展中入展,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下面,我們看看他的創作手記,從中也許可以看出點在相當於“奧林匹克”的屆展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吉林李金昊草書《自作一則》創作手記:

當十二屆國展徵稿通知來臨時,那是晚上十二點多。我知道,這是個絕好的時機,我要投!

我當時雖然才上大一,但是基於對書法不間斷的學習和對於展覽的認知,我決定一搏。於是從四月底便著手準備。

八尺紙,大字草書,三次換稿,兩千塊錢的紙......將近三個月的努力,最終我入了展。

接到面試通知的那天,我一晚未眠,想了好多。不負一百天的努力,一輩子的事業。

從上面的創作手記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李金昊作為00後入展的原因是:

一、面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國展,不怯場,抓住機會,敢於亮劍,我要投;

二、對書法不間斷的學習和對於展覽的認知是他入國展的“物質”基礎。

國展和體育比賽有點類似,它有一定的規則;如果不瞭解國展,只是埋頭學習書法,入展的幾率也幾乎等於零。

三、三次換稿,用近三個月的時間多次進行創作改進。

創作草書作品,能一揮而就創作出精品、甚至神品,這種創作狀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歷史上的許多書法大家的作品也是多次創作而成的,米芾有時對一件作品寫三四次,懷素的《自敘帖》據專家研究“設計”的痕跡很明顯,連書聖王羲之都提倡欲書時,在研墨過程中預想字形的做法。預想字形是打腹稿,在紙上寫出了後再修改,再次寫的時候再改進,這兩種方法在本質上沒有區別。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李金昊草書《自作一則》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李金昊入展作品的技術含量分析: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綜觀李金昊的入展作品,一望而知取法於宋黃庭堅的草書。現在的國展評審理念是堅持“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取法明顯這符合“根植傳統”原則。

細觀李金昊的作品,在黃庭堅之外隱隱有王羲之張旭草書和明清大草的影子,似黃庭堅而又與黃庭堅不同,這種水平已經超越了臨帖階段,整合多家這就是創新。

作品正文五行,第二第三行上部留空較大,李金昊在留空中加入了硃砂墨的四行小字行書題跋補空,留空而補空這就是章法布白上的創新;在大字草書中以行書題跋,巧妙地展現了作者的行書修養,硃砂的紅色給墨色的草書增添了熱鬧氣息,這也是此作能夠入展的增分因素。

此作的內容是自作自作一則,這反映了他的文化修養,符合國展評審“藝文兼備”的理念。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在校大學生李金昊面對徵稿自信地說“我要投”,結果草書入了國展

編輯

面對入展作品,只要你仔細分析解讀,肯定能發現它入展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