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生兒及適婚人口數量急劇減少 房價將開啟長期下跌模式

[文/胡立善 山哥看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年是我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第三年,在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剛推出時,有部分專家認為將會出現一波嬰兒潮。

然而數據表明,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帶來的效果並不明顯,生育率反而出現了逐年下降的現象。

2016年,受剛放開二孩政策的影響,我國出生人口顯著增加,達到1786萬人,同比增長了7.9%。2017年,根據當時的衛計委預測,我國新生兒數量應該在2023萬人左右,然而,2017年實際出生人口僅1723萬,不僅沒有到達衛計委預測的數量,反而比2016年的人口總量增長數量減少了60餘萬人。

我國新生兒及適婚人口數量急劇減少 房價將開啟長期下跌模式

時間到了2018年,新生人口更是出現急劇減少,準確的數據需要等到明年1月由國家統計局公佈。從部分媒體報道情況來看,不少城市18年出生人口較17年有較為顯著的下滑,許多城市出生人口同比增速下滑接近20%。

長期研究人口與生育問題的專家何亞福預測,今年的出生人口將比去年減少100多萬到200多萬。另一人口專家黃文政則預測,從各地出生人口的同比下降數據來看,2018年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1500萬,甚至跌至1400萬左右的水平。

新生人口減少的現象同樣在我們的鄰國日本發生,日本厚生勞動省12月21日公佈的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出生的嬰兒為92.1萬人,連續三年不足100萬人,為189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值。

與此同時,日本今年的死亡人數為136.9萬人,達到二戰後的新高。死亡人數與出生人數的差值也達到創新高的44.8萬人,日本人口已連續12年自然減少,並且少子化沒有得到遏制,人口減少趨勢更加顯著。

中國的新生人口為什麼會下降?對我們國家的經濟會產生什麼樣的深遠影響?

筆者認為,新生人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育齡人口數量在下降,同時育兒成本提高等因素也導致了生育意願的下降,兩者疊加,導致新生人口數量急劇下降。

對於我國經濟來說,未來兩年,我國育齡人口數量將急劇下降,房價面臨巨大的下跌壓力。如果生育率長期不見起色,則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會像日本一樣,在下跌之後保持平穩,不會出現任何趨勢性的投資機會,房地產喪失投資價值。

育齡人口下降是新生兒減少的主要原因

筆者認為,育齡人口下降是新生兒減少的主要原因,根據有關機構統計,1990-1998年,我國新生兒數量連續9年大幅下滑,1998年出生人口數量較十年前減少約1000萬,而這部分人群為當下生育的主力軍,進而帶來當前出生人口的下降。

我國新生兒及適婚人口數量急劇減少 房價將開啟長期下跌模式

晚婚不婚及生育意願的下降是新生兒數量減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當今中國社會,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未婚比例的提高降低了一孩生育率,而一孩生育率的降低帶來了新生兒數量的減少。分析原因,當今年輕人有更獨立、更完善的生活與教育經歷,使他們更願意追求自己的價值,更重視個人自由,推遲乃至始終不願走入婚姻的年輕人正越來越多,結婚生子帶來的一系列時間、金錢、精力上的成本,尤其是大城市高昂的房價,也足以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新生兒減少的影響:房地產失去投資價值

筆者長期以來一直不看好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育齡人口數量的下降,新生人口的減少是筆者看空的主要理由。

中國1990年-2000年出生的人口,陸續到了婚育階段,這階段出生的人口數量與1980年代出生的人口數量相比,出現了大幅下降。婚育人口數量的大幅下滑將對購房需求產生重大負面影響,甚至對其他消費需求的影響也是負面的。

國泰君安今日發佈的研究報告也持和筆者類似觀點,根據國泰君安的研究,我國的20-50歲人群——主體購房人群、主力消費人群和生產人群——的下行拐點是2013年,現在是第二拐點——加速向下的拐點。我國20-50歲將會在2019-26年之間開啟加速下降的大幕,7年間將下降7000多萬人口,房價下行壓力將逐步加大。

我們的鄰居,日本的相關經驗也證明婚育年齡人口和房價高度相關。

我國新生兒及適婚人口數量急劇減少 房價將開啟長期下跌模式

上圖是日本公佈的歷年出生人口情況。

1947-1949年日本出生人口達到高峰,在30年後達到婚齡,1980年代日本房價開始起飛。1955-1960年日本出生人口到達紀錄新低,30年後到達婚齡,而此時房價到達頂峰,開始崩盤。最近30年,日本生育率基本保持水平狀態,日本房價在2007年以後也基本保持水平狀態。

考慮到日本人口的低出生率,筆者認為未來日本房價不會出現明顯的趨勢性機會。

筆者認為,中國未來很大概率會出現類似日本的長期低生育率,筆者預計,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未來幾年出現下跌後,會長期保持水平狀態,不會出現明顯的趨勢機會,靠房產投資實現暴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此外,低生育率及人口老齡化也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人們普遍會在年輕時儲蓄,年老時消費,相對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會更受到老年人的青睞。養老和醫療方面,也會有較多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