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打管用吗?

难忘情人


教育孩子,打管不管用呢?

我的回答是:管用,打真的管用!

但是呢,你会发现,打得越多,越不管用;孩子越大,越不管用,而且打完后,还有很多后遗症。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孩子年龄越小,打的效果会越好

因为孩子还小,还没法反抗父母,对于幼儿和几岁的孩子来说,父母对自己,就像神一样的存在,是不能反抗的。

孩子天然对父母,会存在一种服从,听从的行为和表现。

或许有些,父母觉得,“哎,不对!我家两三岁四五岁的孩子调皮捣蛋得很!各种不愿意配合,各种不听话,不像你说的。

但这种情况,往往是有两个原因,第1个,是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第2个,是我们总是用打骂教育之后所带来的一个后遗症。还有第3种可能,那就是向父母模仿而来,学习而来,父母暴躁孩子脾气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里就不展开来说,后面再来述说。

等到孩子大了,你会发现你打他,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他还会还手,再大一些的孩子甚至会离家出走跳楼,做出种种极端的行为出来,而这些都是跟打骂交易密不可分的,唉

第二,打的效果和打的次数是成反比的

也就是说,打得越多,越没效果,这样的”边际效应“,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同样存在。

很多家长都知道,对于孩子打骂得多了,孩子往往就变得皮了,变得无所谓,甚至破罐子破摔。打完有点效果,第2天恢复原状,让你彻底没有办法。

这是因为,你打的频率太多,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天都打,不论是父母也好,孩子也罢,都已经习惯了,一个习惯稍有事情就”棍棒教育“,另一个习惯了”挨打受骂“,这种状态之下,打骂带来的震慑,就会大打折扣。

就像原子弹一样,它的威力最大的时候,并非投在敌人的头上时,而是在发射架上的时候。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对孩子的威慑,比真正动手效果来得更好。这种时候孩子害怕承担后果,于是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而如果真的打了骂了,父母真正动手打完孩子,他也付出了代价,这件事情也就结束,翻篇。

但是,如果这件事情有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那么他就要想一想,毕竟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会存在恐惧,他不知道父母的这一顿打到底会打得有多惨,这就会让孩子的行为更加谨慎,客观上也达到了我们纠正孩子行为的效果。

当然,我们如果真的确定了某些红线,触碰到会引起惩罚甚至是挨打,也必须有行动,就像那句话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也是同样道理。


第三,父母气不过打孩子时,当时或许会很痛快很解气,但是被打的孩子心里会很生气,很委屈,很难过,很害怕,不论是哪一种情绪,终归不会被打得开开心心。

那么,这些负面的情绪纠结、积累下来,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推动孩子做出极端的行为出来,或者表现得无所谓、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出来,有这样的后遗症,我们还经常打孩子吗?

可能又有家长说了,过去的教育,打骂孩子是常事,怎么就不见有什么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事情。

庭爸想说的是,过去的教育是粗放式的,孩子被打,可以在和其它孩子,在玩耍中获得自我疗愈。现在的孩子有吗?一个个的过于精细化,所有行为都管得很细,孩子上课放学写作业,没有时间和空间去疏缓情绪,有的只是更多的压力,加上信息社会,各种负面信息的传播,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模仿,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现在的孩子,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来。

写在最后:

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如果还抱着过去打孩子,不一个个都成才了的想法,仍用老办法,或许得到的效果就完全天差地别了。希望家长们要引起重视,教育只能打骂,也说明我们手段单一,不够灵活,自然就难以管用了。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庭爸谈育儿


对待子女的教育,我不赞成过度的娇生惯养,也不赞成一昧的打的教育。当父母眼里只有自家孩子,对他娇生惯养,宠爱有加的时候,不知你们是否想过溺爱所带来的教育后果?当父母因孩子犯错而被气的咬牙切齿、摩拳擦掌,甚至手脚并用,棍棒相加的时候,不知你是否想过,打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自责

自责,就是因个人言行导致的缺点或错误而深感内疚地去谴责自己。自责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阳光的自责就是勇于承担自己的过错,对他人表示自己的歉意,积极的进行自我心灵的唤醒,它既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使自己和家人、和他人真诚相待、和谐共生。相反,阴暗的自责会因对自己的过度责备,致使人会产生沮丧、悔恨、郁闷、绝望等心理,影响身心健康。子女教育中应过分的家暴而导致孩子服毒、跳楼、自杀的现象不胜枚举,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把阳光与阴暗的自责拿捏成一个生命至上的有机体。



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自省

自省,就是自我反思,自我考量,自我批评,自我评价。“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家庭教育中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父母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慈母严父,恩威并重。对待孩子的犯错,既需要母亲的宽容与正面引导,也需要父亲的威严与原则要求。教会孩子自省,就是让孩子明辨是非,让孩子判断对错,让孩子分清功过,让孩子守住底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了让孩子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家庭教育,就完全没必要以打来教育孩子了。



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自教

自教,就是让人对自己的行为有约束力。自教,就是让人健全人格、完善性格、养成习惯,就是让人活的明白。自教就是从感觉到认知,从表象到本质的自我教育。打的教育是让孩子接受皮肉之苦,打的教育永远不能渗透到孩子的灵魂深处。最好的父母就是帮孩子传生命之道,授人生之路,解人生之惑。就是为孩子日常的学习赋能,为孩子日常的生活助力。莎士比亚说:“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在动手打孩子之前,不妨自我反思一下,家长们的孩子时代就没有犯过错误吗?



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自觉

自觉,既指自己感觉到,自己意识到;又指自己认识到,自己觉悟到。自觉是无需提醒的自律,是无须强迫的自强。没有自觉哪来进步?没有自觉哪来成长?没有自觉哪来自强?自觉者自知,自知者自爱,自爱者自律,自律者自重,自重者自信,自信者自强 。自强者珍惜自由,自由者活得自在。孩子的自觉源自于父母的自觉,孩子的自强源自于父母的自强,孩子的勤奋源自于父母的勤劳。莎士比亚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如果让孩子明白了自觉,明白了自律,家庭教育就没有打的必要了。因为,自觉的孩子必自信,自信的孩子必自强。



没有爱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同样,没有适度的惩戒,也没有孩子的成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本人首先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想让孩子学习好,作为父母首先得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要想让孩子习惯好,作为父母先得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作为父母预先有一个良好的操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对待孩子的教育,打骂需理智,惩戒需谨慎,宽严要有度,刚柔要并济。

我是若水:专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专注悟空问答。谢谢阅读!欢迎关注!(作者原创,版权所有)(图片二、三、四、五来自网络,联系必删) 2020年2月25日


娑婆若水


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但是对孩子也要严一些,如果父母不严,做老师的难教育孩子,这也要看情况,如果自家的孩子听话,不必要打骂,不听话的孩子,有时候应该也要打骂一下,对孩子太溺爱也不是好事,现在的孩子有些父母太溺爱造成不好影响,学校暴力,同学打同学出问题,不好好读书,打不要打要看孩子听话不听话而定,不听话肯定要打教育孩子,不要经常打,打得太重,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看孩子情况而定,该不该打孩子做父母的自己看得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