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丨平度潘家村打造特色山村游,东明县流转土地为贫困户增收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青岛平度市响山潘家村用好山区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山村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菏泽东明县马坊村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有了持续稳定增收,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点石成金:村庄美了,群众富了

□大众日报记者 李媛 通讯员 孟珊

响山潘家村位于平度大泽山西麓,三面环山,一面朝湖,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天然氧吧”。但是,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等,守着一块宝地的响山潘家村却不富裕,村民主要从事石材加工和林果种植,村集体收入状况堪忧。

村民潘本义此前就一直靠开采石头为生,一年到头也就挣六千块钱。2010年,52岁的潘本义因为生病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回家种地。

“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可这病稍微干点重活就咳嗽喘不上气来,种地也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收成不好。”潘本义说,这两年村里石材相关产业都被叫停了,村里其他人也跟着失业了,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长年石头开采,响山潘家村粉尘污染严重,村里更是“脏乱差”。

2017年,平度出台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系列政策,把响山潘家村列为重点扶贫改造对象。想致富先修路,为了解决该村地理位置偏僻的问题,平度把旅游大环路修到了响山潘家村村口,帮助村民整合资源建起800亩的葡萄、大樱桃采摘园,搞起生态旅游。

采摘园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潘本义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可好景不长,由于门槛低,农家乐采摘园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同质化竞争使得原本地理位置偏僻、村居环境较差的响山潘家村的游客越来越少。

日子刚有了起色,却又陷入了“僵局”,大家心里都着急。生态旅游还搞不搞?怎么搞才能形成长期效益帮助大家致富?2018年,村党支部书记潘永贵和几个带头人到处考察学习,最后他们决定重新利用常年废弃的石头老宅和各种废石料,把石头文化与果蔬采摘、乡村体验结合起来,打造石头主题旅游休闲古村,打造“响山潘,归园田居”旅居品牌。

听说要打造特色民俗,潘本义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们村跟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都有感情了。现在能让我们的石头房子和石料再利用,大家都很高兴也很期待。”潘本义说,他带头第一个把自己的五间房流转给了村集体。

在平度市扶贫部门的支持下,响山潘家村以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为契机,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盘活村庄闲置房屋改为民宿。

去年五一假期,响山潘家村的石头民宿开张了。“我们刚开始宣传,就有十多个团队预定,上百人咨询。”潘永贵说,截至目前通过特色民宿旅游带动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带动每户采摘园增收两万多元,从石材加工到农家乐采摘再到石头主题乡村民宿游,他们终于走上了产业扶贫的“康庄大道”。

流转宅基地后的潘本义一次性得到了近7万元的补贴。他用这个做启动资金承包了十多亩地,雇人种上了大樱桃,年产量4万多斤,年收入近10万元。“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多了,你再看看我们村现在变得多漂亮,到处干净整洁还有景观小公园,我们的民俗都是按照三星级宾馆建的。”潘本义流露出一股自豪感。

“拐棍”接力:收入稳了,奔头有了

□大众日报记者 蒋鑫 通讯员 王恩标 代明

4月23日早上7点,刘新院“伺候”老伴儿吃完饭后,抓起铁锨用手指指老伴,“嗯”了一声,然后指着西边,紧接着用铁锨在地上铲了两下,便扛着铁锨出了门。

“我的老伴儿眼睛不好使,耳朵也听不见,刚才我是在跟她‘打招呼’,意思是我要去村西头的合作社打工了。”刘新院一边往前走一边回着头望着老伴儿说。

今年63岁的刘新院,住在菏泽市东明县马头镇马坊村,老伴儿身体不好,无法劳动,家里除了每年4亩小麦的收成外再无其他收入,再加上女儿常年在外打工无法回家,他要一边照顾老伴儿一边管理土地,生活困难。

“我也想出去打工,但是谁看着老婆子?我就是她的‘拐棍’,离不了我。”刘新院说,每次下地干活他都带着老伴儿,老伴儿在地头站着,他在地里干着。因为眼神不好,老伴儿经常在地里摔跤,让他很不是滋味。“现在好了,家里4亩地流转出去了,一年有4000块钱的收入,老伴儿不用跟着下地了。”刘新院说,从未外出打过工的他尝到了按点上班的滋味。

“合作社有活儿的时候,按早上7点到下午5点的上班时间来执行,中午回家睡一觉,下午接着去。”刘新院说,去年12月,省派第一书记牛凯进村上任后,流转土地220余亩,组建旺马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离他家只有200多米。

“我当时想着,怎么让他既能方便照顾老伴儿还能增加收入,几次跟老刘沟通后,决定让他到合作社干活,离家步行几分钟,回家照顾老伴儿很方便,还让他有个零花钱。”来自山东国投的第一书记牛凯告诉记者,合作社以种植猕猴桃、黄金蜜梨和玉皇李子为主,平时需要除草、浇水等日常管理,他就动员刘新院以及村里的几位贫困户到合作社打零工。

“老刘说他是老伴儿的‘拐棍’,那我就做老刘的‘拐棍’。”牛凯说,即使我任期满了,也得让老刘有继续干下去的活,有能撑得住的“拐棍”。

在刘新院家西边的一片空地上,300多块光伏发电板正在调试安装。“4月12号,牛书记来问我,在家没事的时候能不能看着这些板子,我说没问题,更何况牛书记说看板子每月还能领钱。”刘新院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干活,彻底解决了照看老伴儿的难题,心里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再过两天,发电板就能安装好,到时候他就能“上岗”工作了。“我还给老刘一个惊喜,就是在这光伏发电的院子里,给他留出来一小块地,让他种上自己喜欢的菜。”牛凯说。

一听可以种菜,刘新院仰着头,转着眼珠想了几分钟说:“我想好了,我要种花生和芝麻,还有豆角和茄子。”老刘说,花生和芝麻可以换花生油和香油,然后豆角和茄子都是他跟老伴儿爱吃的菜。“通过干活,有自己喜欢吃的馍和菜,这样的生活不美吗?”刘新院笑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