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追寻▪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 八所战斗亲历者——张志友

光荣的追寻▪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 八所战斗亲历者——张志友

2008年的清明前夕,

在东方北黎烈士陵园内,

一位老人拄着拐杖,

手捧鲜花缓步走到

解放海南岛烈士墓碑前,

献上鲜花后,

默默地低下了头,

深深地鞠躬,

脸上热泪纵横……

这位老人是谁,

他和长眠于此的烈士之间

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这位老人名叫张志友,当时已是80岁高龄,曾参加过解放海南岛解放八所地区的战斗,现居广州。晚年的张老常常回忆起过去参加革命的岁月,对逝去的战友非常怀念,所以2008年清明前夕他专程从广州赶来东方,祭拜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

在解放海南岛70周年之际,为了了解更多解放八所的战斗历程和故事,聆听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也为了找寻更多关于东方烈士陵园83位烈士的身份线索,东方市融媒体中心专门派出报道小组,从东方启程奔赴广州,拜会专访当年来到东方拜祭战友的张志友老前辈。


人物档案

张志友,今年91岁,1929年2月出生,安徽人,1944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张志友作为解放军43军127师380团七连副连长,作为第三批主力军部队渡海登陆海南岛,登陆后追击逃敌至八所,所在连担任主攻,荣获英勇冲杀连的光荣称号,个人因率突击排攻入敌阵地,完成任务,荣立二等功,并晋升连长。离休前任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副总经理。

光荣的追寻▪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 八所战斗亲历者——张志友

张志友

在张志友老战士家中,他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奖章和功勋章,也翻开了珍藏多年的老相册,讲起了许多关于解放海南的故事……

克服渡海作战恐惧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后,毛泽东部署解放海南战役。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当时,从广东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军残部已逃到海南岛,连同岛上原有部队,共计10余万人,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倚仗海军和空军优势,组织了环岛立体防御,并用他本人的别名命名为“伯陵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

那一年张志友21岁,据他回忆,解放军渡海作战,第一个难题就是准备船只,国民党拥有装备精良的军舰,而我们连木帆船都难凑齐;第二个就是当时部队的大部分战士是北方人,都是“旱鸭子”,一开始上了船,战士们都呕吐不止,吐饭、吐胆汁甚至吐血,渡海作战晕船难以适应。为了把这些“旱鸭子”训练成“海军陆战队”,一场规模空前的海上大练兵开始了,练游泳、练登船、练起渡、练驾船、练救护、练抢滩、练登陆……两个月后战士们基本适应了船上作战。

光荣的追寻▪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 八所战斗亲历者——张志友

报道小组采访张志友

1950年3月5日至4月1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利用夜暗和有利风向,分两批实施偷渡,4月16日晚,张志友跟随主力军强渡琼州海峡,于17日凌晨在海南岛北部海岸胜利登陆。

登岛后,收到“乘胜追击残敌,迅速解放全海南”的命令,张志友和战友们沿西线公路追击歼逃敌,于5月1日,追击到八所。并在皇宁、小岭、八所一带与国民党军队286师展开激战,摧毁了皇宁村公路旁边的暗堡。

光荣的追寻▪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 八所战斗亲历者——张志友

采访张志友

张志友回忆:“到了八所,我们就接收阵地了,当时敌人的阵地内有碉堡、铁丝网和壕沟,我们整个连都没有炸药包,铁丝网怎么过去成了问题,正在我准备吹号让后方支援炸药包之际,二排副排长梁玉煌当机立断,他连腰都没弯,拎着冲锋枪直接冲上前去,一脚把铁丝网给踹倒了,敌人拽着他的腿就往阵地里拉,这个时候冲锋号吹响,我们全体战士就在碉堡里和敌人拼起了刺刀,最终敌人弃械,丢掉两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举手投降。我军在战斗中也伤亡较重,牺牲20多人,负伤几十人。”

攻占碉堡后,稍作整顿,张志友带领一部分战士继续追击敌人,进了八所村,打了巷战。在张志友老战士记忆中,八所村巷战是他记忆中最正面、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当时周围全是开阔地,都是沙滩,敌人当时一个排几十个人回过头来,跟我们对峙。混乱之际,只听“嘭”的一声枪响,我旁边的战士被敌人打倒了,我们就开始和敌人拼刺刀,正在这个紧张的时候,八连的队友从敌人背后包抄过来,夹击之下,敌人只能举手投降。”敌人投降后,张志友看着牺牲的战友,内心无比悲痛:“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我眼睁睁看着这个敌人拿着个步枪,杀害了我的战友,我要不要去拿手枪把他干掉,但是我转念一想不能杀俘虏,反正他已经举手投降了,就放弃了。”

光荣的追寻▪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 八所战斗亲历者——张志友

张志友翻看老照片

将俘虏安置好后,张志友继续带队追击敌人,追击约两公里至八所港,眼看着国民党军舰准备发动轮机启航时,129师一个班的战士勇敢地冲向军舰,与敌人展开激战。由于敌人早已做好准备,并凭借着有利于火力的位置向解放军战士开火,最终129师这个班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敌人开军舰逃走。

这个时候,张志友发现,海滩上有很多脚印,脚印新鲜而且密集,推测大概有一两百人,顺着脚印的方向追过去,果然前方有100多敌人,虽然7连当时只剩下二三十人,但当时的国民党军士气已然颓丧,100多人很快举手投降。

八所战斗结束后,海南全境迎来解放。

坚定理想信念

当我们问起张老,当时准备解放海南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战士们为什么还有这么坚定的决心投入解放海南的战争,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们?张志友老战士回答:“我们知道海南岛的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的这样的情况。我们再困难,只要有船,我们千方百计渡海要解放海南。党支部建在连上,部队的政治教育思想相当根深蒂固,那时候我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把手指头咬破写了血书的,我也交了。我有一只手表,一支钢笔,血书上就写说战斗结束,如果我完成了任务,组织把手表和钢笔交还给我;如果我牺牲了,手表和钢笔就作为组织永久的党费。”

光荣的追寻▪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 八所战斗亲历者——张志友

张志友功勋章、纪念章

怀念昔日战友

谈起2008年去北黎烈士陵园祭奠战友,张志友老人动情回忆:“我上次到烈士陵园,虽然是一个土堆,没有名字,但我当时回忆起很多,我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我们的部队为什么能够像钢铁似地打胜仗?一个同志负了伤,为了抢救这个伤号,甚至又牺牲、又负伤了几个人上去抢救的同志,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一想到这些我就非常难过。”

光荣的追寻▪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三) | 八所战斗亲历者——张志友

2008年,张志友到北黎烈士陵园祭奠战友

“我想我在晚年以后有这样好的生活,这样好的福利,所以我就非常高兴,非常满意,但是我怀念他们,我的那些老战友,他们为了什么,他们洒鲜血、抛头颅,为了建设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还不是这些革命烈士,革命的先驱者,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