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的追尋▪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特別報道(三) | 八所戰鬥親歷者——張志友

光榮的追尋▪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特別報道(三) | 八所戰鬥親歷者——張志友

2008年的清明前夕,

在東方北黎烈士陵園內,

一位老人拄著柺杖,

手捧鮮花緩步走到

解放海南島烈士墓碑前,

獻上鮮花後,

默默地低下了頭,

深深地鞠躬,

臉上熱淚縱橫……

這位老人是誰,

他和長眠於此的烈士之間

又有著怎樣的淵源?

這位老人名叫張志友,當時已是80歲高齡,曾參加過解放海南島解放八所地區的戰鬥,現居廣州。晚年的張老常常回憶起過去參加革命的歲月,對逝去的戰友非常懷念,所以2008年清明前夕他專程從廣州趕來東方,祭拜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戰友。

在解放海南島70週年之際,為了瞭解更多解放八所的戰鬥歷程和故事,聆聽革命前輩的英勇事蹟,也為了找尋更多關於東方烈士陵園83位烈士的身份線索,東方市融媒體中心專門派出報道小組,從東方啟程奔赴廣州,拜會專訪當年來到東方拜祭戰友的張志友老前輩。


人物檔案

張志友,今年91歲,1929年2月出生,安徽人,1944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1950年,張志友作為解放軍43軍127師380團七連副連長,作為第三批主力軍部隊渡海登陸海南島,登陸後追擊逃敵至八所,所在連擔任主攻,榮獲英勇衝殺連的光榮稱號,個人因率突擊排攻入敵陣地,完成任務,榮立二等功,並晉升連長。離休前任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副總經理。

光榮的追尋▪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特別報道(三) | 八所戰鬥親歷者——張志友

張志友

在張志友老戰士家中,他給我們展示了他的獎章和功勳章,也翻開了珍藏多年的老相冊,講起了許多關於解放海南的故事……

克服渡海作戰恐懼

1949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廣州後,毛澤東部署解放海南戰役。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島戰役打響。當時,從廣東潰敗下來的國民黨軍殘部已逃到海南島,連同島上原有部隊,共計10餘萬人,蔣介石任命薛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倚仗海軍和空軍優勢,組織了環島立體防禦,並用他本人的別名命名為“伯陵防線”,企圖阻止解放軍渡海登陸。

那一年張志友21歲,據他回憶,解放軍渡海作戰,第一個難題就是準備船隻,國民黨擁有裝備精良的軍艦,而我們連木帆船都難湊齊;第二個就是當時部隊的大部分戰士是北方人,都是“旱鴨子”,一開始上了船,戰士們都嘔吐不止,吐飯、吐膽汁甚至吐血,渡海作戰暈船難以適應。為了把這些“旱鴨子”訓練成“海軍陸戰隊”,一場規模空前的海上大練兵開始了,練游泳、練登船、練起渡、練駕船、練救護、練搶灘、練登陸……兩個月後戰士們基本適應了船上作戰。

光榮的追尋▪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特別報道(三) | 八所戰鬥親歷者——張志友

報道小組採訪張志友

1950年3月5日至4月1日,解放軍先頭部隊利用夜暗和有利風向,分兩批實施偷渡,4月16日晚,張志友跟隨主力軍強渡瓊州海峽,於17日凌晨在海南島北部海岸勝利登陸。

登島後,收到“乘勝追擊殘敵,迅速解放全海南”的命令,張志友和戰友們沿西線公路追擊殲逃敵,於5月1日,追擊到八所。並在皇寧、小嶺、八所一帶與國民黨軍隊286師展開激戰,摧毀了皇寧村公路旁邊的暗堡。

光榮的追尋▪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特別報道(三) | 八所戰鬥親歷者——張志友

採訪張志友

張志友回憶:“到了八所,我們就接收陣地了,當時敵人的陣地內有碉堡、鐵絲網和壕溝,我們整個連都沒有炸藥包,鐵絲網怎麼過去成了問題,正在我準備吹號讓後方支援炸藥包之際,二排副排長梁玉煌當機立斷,他連腰都沒彎,拎著衝鋒槍直接衝上前去,一腳把鐵絲網給踹倒了,敵人拽著他的腿就往陣地裡拉,這個時候衝鋒號吹響,我們全體戰士就在碉堡裡和敵人拼起了刺刀,最終敵人棄械,丟掉兩挺重機槍、兩挺輕機槍,舉手投降。我軍在戰鬥中也傷亡較重,犧牲20多人,負傷幾十人。”

攻佔碉堡後,稍作整頓,張志友帶領一部分戰士繼續追擊敵人,進了八所村,打了巷戰。在張志友老戰士記憶中,八所村巷戰是他記憶中最正面、最激烈的一次戰鬥。“當時周圍全是開闊地,都是沙灘,敵人當時一個排幾十個人回過頭來,跟我們對峙。混亂之際,只聽“嘭”的一聲槍響,我旁邊的戰士被敵人打倒了,我們就開始和敵人拼刺刀,正在這個緊張的時候,八連的隊友從敵人背後包抄過來,夾擊之下,敵人只能舉手投降。”敵人投降後,張志友看著犧牲的戰友,內心無比悲痛:“當時我猶豫了一下,我眼睜睜看著這個敵人拿著個步槍,殺害了我的戰友,我要不要去拿手槍把他幹掉,但是我轉念一想不能殺俘虜,反正他已經舉手投降了,就放棄了。”

光榮的追尋▪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特別報道(三) | 八所戰鬥親歷者——張志友

張志友翻看老照片

將俘虜安置好後,張志友繼續帶隊追擊敵人,追擊約兩公里至八所港,眼看著國民黨軍艦準備發動輪機啟航時,129師一個班的戰士勇敢地衝向軍艦,與敵人展開激戰。由於敵人早已做好準備,並憑藉著有利於火力的位置向解放軍戰士開火,最終129師這個班的戰士全部壯烈犧牲,敵人開軍艦逃走。

這個時候,張志友發現,海灘上有很多腳印,腳印新鮮而且密集,推測大概有一兩百人,順著腳印的方向追過去,果然前方有100多敵人,雖然7連當時只剩下二三十人,但當時的國民黨軍士氣已然頹喪,100多人很快舉手投降。

八所戰鬥結束後,海南全境迎來解放。

堅定理想信念

當我們問起張老,當時準備解放海南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了,戰士們為什麼還有這麼堅定的決心投入解放海南的戰爭,是什麼信念支撐他們?張志友老戰士回答:“我們知道海南島的人民還處在水深火熱的這樣的情況。我們再困難,只要有船,我們千方百計渡海要解放海南。黨支部建在連上,部隊的政治教育思想相當根深蒂固,那時候我們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把手指頭咬破寫了血書的,我也交了。我有一隻手錶,一支鋼筆,血書上就寫說戰鬥結束,如果我完成了任務,組織把手錶和鋼筆交還給我;如果我犧牲了,手錶和鋼筆就作為組織永久的黨費。”

光榮的追尋▪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特別報道(三) | 八所戰鬥親歷者——張志友

張志友功勳章、紀念章

懷念昔日戰友

談起2008年去北黎烈士陵園祭奠戰友,張志友老人動情回憶:“我上次到烈士陵園,雖然是一個土堆,沒有名字,但我當時回憶起很多,我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我們的部隊為什麼能夠像鋼鐵似地打勝仗?一個同志負了傷,為了搶救這個傷號,甚至又犧牲、又負傷了幾個人上去搶救的同志,都是一個戰壕的戰友,一想到這些我就非常難過。”

光榮的追尋▪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特別報道(三) | 八所戰鬥親歷者——張志友

2008年,張志友到北黎烈士陵園祭奠戰友

“我想我在晚年以後有這樣好的生活,這樣好的福利,所以我就非常高興,非常滿意,但是我懷念他們,我的那些老戰友,他們為了什麼,他們灑鮮血、拋頭顱,為了建設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還不是這些革命烈士,革命的先驅者,他們給我們留下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