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導語:家裡有孩子的爸爸媽媽們經常會發現,孩子在某一特殊階段經常會反反覆覆地做同一件事情。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動作,有些時候還特別愛鑽牛角尖,顯得特別固執。這些是孩子敏感期的表現和特質嗎?到底什麼是敏感期?敏感期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好還是壞?作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做才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呢?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

  • 敏感期是從毛毛蟲上發現的大自然奧秘

敏感期這一個詞是由著名的荷蘭生物學家佛裡(Hugo de Vries)在研究蝴蝶幼蟲的成長過程當中首次被提出來的。他發現蝴蝶將卵產在葉子根部相對隱蔽的地方,而當毛毛蟲破殼而出時,它嘴部的口器非常小,它只能咬得動樹枝頂端嫩芽的部分,而這一部分卻是離毛毛蟲最遠的地方。

佛裡發現毛毛蟲對光非常的敏感,而葉子頂端又是最亮的地方,毛毛蟲受到光的吸引,會爬到樹的頂端,吃到最嫩的葉子。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隨著毛毛蟲逐漸長大,它嘴部的口器也比較粗壯了,可以咬得動更加粗糙、成熟的葉子。這個時候它對光的敏感性就消失了,因為它不再需要靠這個特殊的能力生存下去。對光的敏感期消失之後,毛毛蟲會被另外一個敏感期所替代——它變成了不吃不喝的蠶蛹,直到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 幼禽出生後的跟隨行為是敏感期的前身

無獨有偶,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生態學學家的洛倫茲也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了敏感期的影子。

他發現剛剛會走的幼禽,如小雞小鴨,會出現追隨出生後的第一個看到的物品,並且能夠和這個物品建立依戀關係。他們看到第一眼看到的是誰,就認誰做自己的媽媽,從而跟誰行走,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母親印刻”效應。這種印刻效應,可以保證剛出生的幼禽出生後跟隨母親,確保自己得到照顧和保護,增加生存下去的幾率。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小雞的母親印刻是發生在出生後的10到16個小時,而小狗的母親印刻是在出生後的三到七週,這種印刻發生的時機也被稱作關鍵期。有研究表明,這種關鍵期形成的印刻行為會作為動物的習性被保存下來。更為讓人驚訝的是,幼禽的“認媽”印刻行為,一旦形成將不能修正和還原。如果在這個關鍵期,認錯了媽媽,形成的依戀關係是無法改變的。

  • 敏感期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能渴望

無論是洛倫茲的“認媽”印刻現象,還是佛裡從幼蟲身上發現的光敏感,都多多少少反映了敏感期在生物上發生的特殊現象。而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正是受到佛裡的生物研究啟發,通過觀察研究大量的兒童自發性行為,發現兒童的身上也存在敏感期。

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認為0-6歲的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內心會有一種潛在的強大力量,指引他們對某一些特定的動作或者物品產生極高的敏感度,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興趣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比如說我們會看到某一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會對玩沙、玩水非常著迷。孩子會將沙、水混合在一起裝進小桶裡,又再一次倒掉、重新混合,他們感覺非常快樂並且樂此不疲地重複做。

當我們制止孩子,他會感覺到非常沮喪、無助。神奇的是,當我們不再製止孩子,過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對這一行為的興趣度就消失了,這時他會跟隨內心的指引,去做他新的感興趣的事情。

本章小結:0-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會不由自主地重複做一些特殊的事情,顯得極度專注。如果環境能夠支持孩子這一些重複的行為,他們會顯得熱情高漲且充滿活力。這樣的特殊行為時期稱之為敏感期,也有一些人稱之為“機會之窗”,敏感期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且稍縱即逝。

五花八門的敏感期讓人陷入育兒焦慮

前兩天有一個媽媽和我聊天,她有點焦慮。自己的孩子快3歲了,吃飯還是要人喂。因為以前是老人帶小孩,老人比較疼小孩,平時會喂孩子吃飯。爸爸媽媽現在想讓孩子做一些調整,養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卻發現孩子怎麼都不願意,還鬧脾氣。媽媽覺得很困惑,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錯過了“獨立吃飯”的敏感期呢?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 自創的敏感期概念讓人困惑

通過與這個媽媽的聊天,我發現現在很多人對敏感期的概念存在泛化的現象。如果我們在網絡上一搜索,可以找到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敏感期名稱,並且有許多自創的敏感期概念。比如,婚姻敏感期、畫畫敏感期、吃飯敏感期、詛咒敏感期等等。

有些書上的敏感期竟有二三十個之多,其實這些敏感期不僅沒有什麼意義,還會起到反作用,掉入敏感期的陷阱裡,讓父母感到焦慮。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焦慮時,也會覺得無所適從,甚至發生反叛、故意對著幹的行為。

  • 大腦的發育過程中既有敏感期,也有可塑性

孩子早期的生活經歷確實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展。如果孩子早期感官的經驗有缺失,可能會造成孩子大腦的永久性的損害和功能缺失。比如說,一出生雙眼就有白內障的孩子,因為大腦的視覺區域沒有受到光的刺激,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四個月,之後這種損傷可能就會是終身的。

但是如果在四到六個月之內就做手術治療,孩子的視力會恢復會非常快。越早進行手術的干預治療,孩子恢復視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孩子在2歲的時候擁有比成人多兩倍的神經元和大腦突觸,可以快速的調整和恢復。因此孩子的大腦發展除了敏感期,還有強大的可塑性。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如果一個正常的孩子,我們在早期孩子的生活環境裡給孩子提供穩定的、多樣化的環境,給予孩子美妙的音樂、豐富的繪本、多感官的刺激,那麼我們可以說孩子擁有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生活經驗。同時如果爸爸媽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和親子互動,那麼孩子一般是不會錯過什麼敏感期的。

如果爸爸媽媽在敏感期的特殊特定時間,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也不代表孩子就學不會哪些技能。但是以後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並且付出極大的努力去學習,而不是像6歲前一樣輕輕鬆鬆就可以學習吸收。

就像6歲前孩子可以輕輕鬆鬆學習第二門語言,而沒有接觸第二門語言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可以通過報讀課程學會,但是就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堅持去學才能習得。因此,在孩子六歲前,最好是能夠全部將敏感期的需求都全部給予滿足。

本章小結:作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重視敏感期內孩子的發展,給予儘量多的生活體驗,但是沒有必要孩子一出現行為問題,就套上“錯過敏感期”的枷鎖,草木皆兵的方式不能幫助我們觀察孩子,找到行為背後的原因,更沒有辦法讓我們更好的幫助孩子。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真正的蒙特梭利敏感期只有6個

敏感期大概分為以下6種,是比較可以接受的方式。

  • 語言敏感期(0-6歲+)

語言的敏感期跨度時間是最長的,它包含了口語、閱讀、書寫以及對數字的敏感。

1.積極聆聽是口語表達的基礎。

相信父母們都有這樣一個經驗,剛出生的寶寶,對聲音極度的敏感,才剛出生幾周的他們就可以轉動自己的小腦袋尋找聲音的來源。他們還特別喜歡媽媽清脆悅耳的聲音,如果你認真觀察,會發現孩子非常愛觀察我們說話的嘴巴,小小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專注之極。而學會聆聽,正是孩子口語表達的基礎,我們需要給孩子一個豐富的“聽的環境”。

在語言敏感期階段,和孩子多說話、聊天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的,即使爸爸媽媽可能感覺孩子還不會真正與我們交流。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和嬰幼兒說話時,我們需要讓孩子看見我們的嘴巴,避免佩戴口罩或者其他遮擋物,因為這會影響孩子觀察我們的嘴巴、牙齒、口腔肌肉如何協調運作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描述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所有的物品,讓孩子瞭解世上每一樣事物,都有一個名稱。比如一朵鮮豔欲滴的玫瑰花、一張硬硬的藍色卡紙、一盤香噴噴的蛋炒飯.... 我們還可以通過和孩子哼唱詩歌、歌謠、手指謠等方式,這都會讓孩子產生積極的語言對應,為未來的口語交流打下堅定的基礎。

2.早期的閱讀啟蒙對孩子語言發展有深遠影響。

一個2歲的孩子,才開始牙牙學語,但是她卻可以對很久以前父母給她讀過的一本書上的內容過目不忘。當我們和孩子翻開一本繪本時,書中色彩斑斕、具有審美性的圖片會給孩子的視覺產生強烈的刺激。而當我們將書中的文字和信息用嘴巴念讀出來的時候,孩子就在大腦裡整合統一了圖片和文字的對應關係。這對孩子早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而到孩子4-5歲時,你會發現孩子對任何閱讀的形式和文字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他可能會指著路上的路牌和符號,問你:媽媽,這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們耐心觀察孩子便不難發現,孩子受到內在敏感期的指引,在這個階段他會想要念出所有的字。

因此我們只需要跟隨孩子內在的聲音,耐心地和孩子講解字面背後的含義,在非常自然地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漸認字和閱讀。

3.讓讀和寫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現代科技和網絡的新起,電子書逐漸替代了紙質書。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用電腦記錄打字,不再拿筆寫字了。很多的孩子在上小學前,甚至都沒有看過自己的父母以及身邊的成人用筆寫字,這其實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讀和寫很重要,我們需要讓讀和寫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給予孩子我們本身所沒有的。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讀書,那麼我們就需要自己先熱愛閱讀,讓孩子看到我們在生活當中讀書,書寫也是如此。只有我們給予了合適的示範,孩子才能真正習得。

  • 秩序敏感期(0-4.5歲)

在孩子生命的前三年,對秩序的敏感期表現最為強烈。這種秩序體現在孩子的行為動作、思維模式和語言模式上。

曾經我看過一個2歲多的小孩,在電梯裡哇哇大哭,詢問其原因,就是因為平常是孩子按電梯樓層的按鈕,而那天媽媽自己把按鈕燈按亮了。還有一個孩子,媽媽因為天氣熱,就將外套脫下來搭在手臂上,抱起孩子後,孩子哇哇大哭,怎麼哄都哄不好。結果媽媽把外套穿上,孩子馬上就不哭了。因為孩子認為衣服應該是穿在身上,而不是披在手臂上的。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這些孩子的例子,都說明了孩子的行為動作和思維模式是有一定的秩序的。一旦打破了孩子的外在的秩序感,內在的秩序感也會被打破,孩子很容易會感到不安和焦躁。

1.不和孩子鑽牛角尖,維護孩子內在和外在的秩序敏感期。

如果我們能理解孩子內心有這樣秩序感的需求,我們就不會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了。一個孩子,如果在生活中沒有找到井然的秩序,就會像鞋子裡面有小石子一樣,怎麼樣都不對。電梯裡孩子想要按按鈕,那麼就讓孩子去做;鞋子放錯了,必須要放在第一層,那麼重新再放一次就好。你會發現只要跟隨孩子的秩序,孩子會顯得非常愉悅和滿足。

不和孩子鑽牛角尖,成人和孩子都很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2.外在的秩序會帶給孩子內心的安定。

在孩子的生命的前三年,我們應該儘量避免頻繁的更換照顧孩子的人,也應該儘量避免頻繁地更換居住的環境。因為不斷的變換環境,孩子需要不斷的適應調整,才能建立起穩定的外在的秩序,才能讓內心感受到安全,外在的秩序可以給孩子帶來內心的安定。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相信我們都有同樣的經驗,當我們去到一個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朋友,一切都瞭然於心,那麼我們也會顯得從容不迫。而如果我們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裡,環境和朋友都不熟悉,我們就會感覺到揣揣不安,無所適從。

3.穩定的秩序敏感期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帶娃更高效。

如果想要培養一個內心安定、行為自律的孩子,規律的作息習慣、一致的行為教養模式非常重要。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期,我們就在他每次困了的時候帶孩子去到床上,拍一拍、哄一鬨讓孩子睡覺,孩子就會建立起睡眠與床對應的強烈秩序。這將對他以後獨立的自主入睡非常有幫助,你會發現他已然建立起了非常強烈的秩序感,而且

孩子天生喜歡這樣有參照點的育兒方式

  • 感官探索的敏感期(0-6歲)

蒙特梭利說:“我聽過的,我忘記了。我看過的,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這句話說的就是感官探索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6歲前的孩子,正是用他全部的感官去一體化的學習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1.0-3歲的孩子通過感官探索吸收知識。

當我們和我家裡那3.5歲的孩子一起製作餅乾時,他會用鼻子去聞黃油的味道、用手去捏麵粉加入水之後不同粘稠的質感,還會用眼睛去觀察餅乾放入烤箱後變化的食物顏色,來判斷餅乾是否可以吃了。曾經我試過用一個小的計時器,來幫助提醒我們醒面的時間。重複了幾次之後,我發現孩子竟然可以神奇的在計時器快要響之前,就去到廚房的工作臺查看麵糰發酵的情況。

因此你會發現,孩子多感官的探索,不僅教孩子通盤學習自然知識,還可以幫助他做出非常精準判斷。這種精準的判斷在孩子3-6歲的時候會特別明顯。

2.3-6歲孩子會不斷精緻化感官,做出判斷。

因為有了0-3歲這個階段大量的積累階段,在3-6歲時他們將吸收到的一切圖像進行整合,變得更加有挑戰和有意思。

他們開始對各種顏色、大小、長短、粗細都會產生自然而然的對比、分類以及分辨,這就是他們精煉自己感官經驗,進行學習的敏感期過程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自制的蒙氏育兒遊戲——四季樹粘貼

3.家庭中鍛鍊感官探索敏感期的好方法。

在這個敏感期裡,家庭中的父母可以做哪些支持孩子的學習呢?我想廚房是很好的寓教於樂的好地方。

如果我們可以提供一個合適的踩腳蹬(幫手凳),提供合適孩子使用的工具,清理出一小塊孩子可以在上面擇菜、清洗、工作的地方,那麼廚房就不是孩子完全不可以操作的禁區。你會發現孩子全然的享受其中,並且表現出喜悅和自信。他會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個多麼有能力的人!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給孩子準備的廚房小工具

  • 動作協調敏感期(0-4歲)

在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動作就已經存在了,胎動就是孩子動作的一種。在孩子呱呱墜地之後,孩子也會有許多反射性的動作。我曾經觀察過近300個小時的嬰幼兒的動作,發現新生兒的小手總是拳握的緊緊的,只要我們把一個棍狀的東西放在嬰兒的手中,他們就會緊緊的抓住,力氣之大甚至可以將嬰兒整個拎起來(不建議這麼做),這就是孩子早起的抓握反射動作。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早期的反射動作是為了讓孩子生存下來,之前看過一個研究,說孩子的抓握反射源於猿猴的時代,新生的猿猴會用手緊緊抓握住母親的尾巴,跟隨著不至於丟失,讓自己更好的生存下來。

1.一個有能力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識做出相應的敏感期動作。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天生自帶的反射動作會被孩子有意識的動作所取代。當孩子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小球,或者聽到一個發出沙沙響的小沙錘,他會覺得,這是什麼?看起來挺有趣的樣子,讓我摸摸看。孩子天生會有探索世界的慾望,正是這一種內在驅動力驅動孩子和世界進行更多的探索。而手的動作正是開啟了這一探索的大門,能夠用手來做事情,也是我們人類和其他動物最明顯不同的地方。

我想要拿那個球,爬一爬就可以夠得到;如果我餓了,想吃東西,我可以將食物送進我的嘴巴里。當孩子的手可以跟隨自己的意志做事情,那麼他的心智和身體被和諧的統一在一起,他會感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如果我們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供孩子自由探索的環境,那麼孩子這種動作探索的敏感期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他們可以自由地爬,去到想要抓取探索的玩具的地方。慢慢的孩子學會走路,雙手不再需要在地上固定平衡自己的身體,就可以更多地被解放出來,用手來進行工作。他們可以通過不斷地練習跑、雙腳離地跳、跳過障礙等方式全方面鍛鍊自己的動作。

2.孩子的動作敏感期具有個體差異,有挑戰的環境孩子發展更好。

每個孩子的動作發展里程碑遵循一定的規律,但是每個孩子並不是完全相同。父母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富有挑戰的吸引力的環境給孩子自由探索。我們要相信孩子內在敏感期的力量指引,孩子的爬、坐、走、跑等等的動作是一個自然而然發展的過程。

  • 社交關係的敏感期(5個月-6歲)

孩子在6歲之前,他會全盤吸收學習我們是如何與他人互動學習的。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孩子便如何待人處事。

我的孩子2.5歲半剛去幼兒園的時候,分離焦慮非常嚴重。她的老師非常有耐心,並且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來接你的,午覺之後再吃一會點心,爸爸媽媽就來啦!過了幾個月之後,孩子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後來有其他新的孩子入園,孩子竟然學著像老師一樣,拍拍肩膀安慰新來的小夥伴,“沒事呢,爸爸媽媽會來的!我可以坐在你的身邊,陪著你就好。”這讓我們感覺到驚訝的同時,又感到孩子語言的溫暖。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孩子會通過模仿和學習,不斷練習用恰當的方式與他人交流互動,6歲前形成的習慣將會給孩子未來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的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等等,當我們把這些日常用語,變成生活中常見的一部分時,那麼孩子也會自然習得,並且良好的使用它們。如果想要孩子有優雅的態度,和善良的待人接物的能力,我們本身就要成為這樣的人。

  • 細小物品敏感期(1-2歲左右)

細小事物敏感期在孩子1-2歲的時候出現,在2歲的時候消失,這個敏感期非常短暫。也有一些人將這個敏感期歸類到前面的秩序敏感期裡。

你會發現孩子有一些階段,總是觀察微小的東西。他們對小小的東西展現出特別強烈的興趣,可以看到很多常人看不到的物體,比如一隻爬行的螞蟻、一條地板上的頭髮、看書時會看到的極為小的物體等。如果我們帶孩子出去散步,你還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撿一些小石子、小樹枝等等成人覺得“髒髒的”物品,而這些都是孩子對細小物品敏感期的表現。

兒童敏感期記住這6個就夠了|助力孩子語言體能全面發展

我們應該看到,對於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的特點,如果不是危險的物品,我們應該給孩子機會觀察細小物品的機會。我們需要讓他們可以發展這個敏感期,因為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部分。當孩子注意到小物體的時候,他會顯得非常專注,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專注力的形成。

總結

敏感期是孩子內在強大的驅動力,就像一股神秘的力量,驅動他學習與人類社會和大自然互動。大自然很神奇,它給了孩子與我們成人完全不一樣的心智——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樂此不疲孜孜不倦地全然吸收和學習。當一個一個的敏感期完全消退過度,孩子最終會形成自己的智慧和人格,並且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當我們能理解這些孩童發展的敏感期時,我們會臣服於自然的規律。一切的教育一定是順勢而為,順從孩子內心成長的聲音。當孩子受到了內心的驅使,觀察的眼睛、創作的手、感受的靈魂可以在同一頻道時,那種感覺是多麼美妙,他會感覺自己是一個多麼平靜專注又有能力的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