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宗室女,北魏帝嬪,三十歲憂傷而沒

1917年農曆5月,洛陽北百樂凹村出土了《司馬顯姿墓誌》,全稱《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誌銘》,北魏正始元年(520年)立。志高、寬均67.2釐米,21行,行22字,正書。此志書刻皆精,為其時墓誌銘中的上品,梁啟超評為“於俊拔之中,別饒韶秀”,是初學楷書的佳品。


晉宗室女,北魏帝嬪,三十歲憂傷而沒


晉宗室女,北魏帝嬪,三十歲憂傷而沒


晉宗室女,北魏帝嬪,三十歲憂傷而沒


志文: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誌銘。夫人諱顯姿,河內溫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其先有晉之苗冑矣。曾祖司徒琅邪貞王,垂芳績於晉代。祖司空康王,播休譽於恆朔。父烈公,以才英俊舉,流清響於司洛;杖鉞南藩,振雷聲於郢豫。夫人承聯華之妙氣,育窈窕之靈姿;閒淑發於髫年,四德成於笄歲。至於婉娩織紃,早譽宗閨;潔白貞專,遠聞天閣。帝欽其令問,正始初,敕遣長秋,納為貴華。夫人攸歸遘 止,能成百兩之禮;潮服常清,弗失葛覃之訓。虔心奉後,令江汜再興;下撫嬪御,使螽斯重作。帝觀其無嫉之懷,感其罔怨之志,未幾遷命為第一貴嬪夫人。自世宗升遐,情毀過禮,食減重膳,衣不色帛。方當母訓眾媵,班軌兩宮;而仁順無徵,春秋卅,正光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薨於金墉。二年歲次辛丑,二月己亥朔,廿二日庚申倍葬景陵。六宮痛惜,乃作神銘。其詞曰:瑜生高嶺,寶育洪淵,世隆道貴,乃長貞賢。情陵玉潔,志原冰堅,彰婉奇歲,顯淑笄年。翔鳴陋野,聲聞上日,尸鳩在帷,累功欽質。靈龜定祥,長秋納吉,之子攸歸,宜其帝室。作注天江,雖勞靡慍,如彼關睢,哀如不?。心噣 眾嬪,嘒然斯順,小星重風,螽斯再訓。既明善始,當保令終,如何不弔,奄謝清融。形歸長夜,魄返餘風,勒銘玄石,寄頌泉宮。

志文詳細介紹了司馬顯姿的祖輩,具體敘述了她本人的生平事蹟。從志文可知,司馬顯姿為“晉之苗胄”,曾祖為琅琊貞王司馬楚之,祖為康王司馬金龍,父為烈公司馬悅。

《魏書·列傳第二十五》記載:司馬楚之,字德秀,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孫。父榮期,司馬德宗以為梁益二州刺史,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楚之時年十七,送父喪還丹陽。值劉裕誅夷司馬戚屬,叔父宣期、兄貞之併為所殺。楚之乃亡匿諸沙門中濟江。自歷陽西入義陽、竟陵蠻中。及從祖荊州刺史休之為裕所敗,乃亡於汝潁之間。世祖初,楚之遣妻子內居於鄴,尋徵入朝。時南藩諸將表劉義隆欲入為寇,以楚之為使持節、安南大將軍,封琅邪王,屯潁川以拒之。從徵涼州,平定仇池而還。尋拜假節、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雲中鎮大將、朔州刺史,王如故。在邊二十餘年,以清儉著聞。和平五年薨,時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贈都督梁益秦寧四州諸軍事、徵南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揚州刺史,諡貞王,陪葬金陵。

司馬金龍(?-484年12月19日),字榮則,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少有父風,初為中書學生,入為中散大夫。顯祖獻文帝(拓跋弘)在東宮,擢為太子侍講。襲爵琅玡王,官至使持節、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雲中鎮大將,朔州刺史,徵拜為吏部尚書、侍中。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卒,贈大將軍、羽真、司空公、冀州刺史、諡曰康王,贈絹一千匹。

司馬悅,字慶宗,司馬楚之之孫,司馬金龍之子,源賀之女所生,司馬纂之弟,北魏朝任豫州刺史。1979年元月在河南孟縣城關鬥雞臺村出土了《司馬悅墓中》。該志刻於北魏永平四年(511年)二月十五日。志長108釐米、寬78釐米、厚12釐米。志文楷書,二十二行,行三十二字。首題“魏故持節督豫州諸軍事討虜將軍漁陽縣開國子豫州刺史司馬悅墓誌”。

《魏書》記載,司馬悅 ,字慶宗 ,司州河內溫縣都鄉孝敬 里人 ,徵南大將軍貞王之孫,吏部尚書司空康王子,自司空府 司馬出為立節軍、建興太守,轉寧朔將軍、司州別駕,遷太子左衛率、河北太守。司馬悅在鞏固北魏政權鬥爭中戰功赫赫 ,曾與鎮南將軍元英攻克蕭粱的義陽三關,奪取司州 ,開疆千里 , 詔改蕭粱司州為郢州(今湖北武漢) ,以司馬悅為徵虜將 軍 、郢州剌史 ,帝論義陽之勳 ,封司馬悅漁陽縣開同子 , 食邑300戶 ,再詔以為豫州刺史 。

《魏書》有載 ,永平元年(508年),司馬悅在豫州城中被白早生叛軍殺害 ,首送粱武帝蕭衍 。宣武帝元恪詔令 : “以賊將二人 ,以易悅首 ,迎接還本 ,以慰亡存 。贈平東將軍、青州剌史 ,賜帛1000匹 ,諡日莊禮。”這些內容志文同樣有記載 , 志文中具體記錄了司馬悅遇害時間 ,為永平元年十月七日 ,司馬悅時年47歲 。

志載司馬顯姿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即司馬悅的三女。《魏書》僅載司馬悅“子朏襲爵”“子鴻,字慶雲”“子孝政”等,志文可補史闕。(吳士鑑《九種精舍金石跋尾乙編》以司馬顯姿為金龍子司馬徽亮之女,趙萬里以為“失之”,見《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近年有人考證司馬顯姿為司馬悅之女,見陳小青《〈北魏司馬顯姿墓誌〉考釋》,《圖書館雜誌》2006年第11期)。

中古士族對家族女性成員的文化教育都比較重視(見魏宏利《試論北朝女性之文化養成》,《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9月),司馬顯姿作為北上的晉室後裔,必然幼承庭訓,故“承聯華之妙氣,育窈窕之靈姿;閒淑發於髫年,四德成於笄歲”,所謂“閒淑”即“嫻淑”,嫻靜善良,“髫年”即垂髫之年,謂幼年或童年,“四德”即“婦德、婦容、婦言、婦工”,笄年即成年(古人以女子15歲為及笄之年)。司馬顯姿幼年嫻靜善良,成年後四德俱備。

“至於婉娩織紃,早譽宗閨;潔白貞專,遠聞天閣。帝欽其令問,正始初,敕遣長秋,納為貴華。”婉娩,柔順貌。《禮記·內則》:“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 鄭玄注:“婉謂言語也,娩之言媚也,媚謂容貌也。”,織紃,古指婦女從事的女紅。《顏氏家訓·治家》:“河北婦人,織紝組紃之事,黼黻錦繡羅綺之工,大優於江東也。”於是正始初(504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納司馬顯姿為貴華夫人。

“夫人攸歸遘止,能成百兩之禮;潮服常清,弗失葛覃之訓。虔心奉後,令江汜再興;下撫嬪御,使螽斯重作。帝觀其無嫉之懷,感其罔怨之志,未幾遷命為第一貴嬪夫人。”“百兩之禮”,見《詩經》之《鵲巢》篇: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毛詩序》說:“《鵲巢》,夫人之德也。國君積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鳩乃可以配焉。”以此詩為國君之婚禮。“葛覃之訓”,見《詩經》之《葛覃》篇: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古代學者多認為詩中的女子應是一位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俱佳的后妃,詩寫后妃出嫁前的準備,讚美她的美德。“江汜再興”,見《詩經》之《江有汜》篇: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螽斯重作”,見《詩經》之《螽斯》篇: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這兩句言司馬顯姿使皇帝后宮和諧,多有子孫。

據《魏書》載,宣武帝后宮佳麗無數,但生有皇子者少,“頻喪皇子”,皇子活下來的,僅有孝明帝元詡一人。這既與當時的皇后高英善忌有關,“性妒忌,宮人希得進御。”,也與當時北魏“子貴母死”的舊制脫不了干係。(見李憑《北魏子貴母死故事考述》,《山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魏書》卷十三《道武宣穆皇后劉氏傳》載:“魏故事,後宮 產子將為儲貳,其母皆賜死。太祖末年,後以舊法薨”。至宣武帝時,妃嬪們不願生太子。《魏書》《宣武靈皇后胡氏傳》載:“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唯後每謂夫人等言: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縁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實際上,舊制是在宣武帝時被革除的。宣武帝第二子肅宗元詡於延昌元年(512年),十月立為太子,延昌四年(515年)即皇帝位。其母靈皇后胡氏未被賜死。

“自世宗升遐,情毀過禮,食減重膳,衣不色帛。方當母訓眾媵,班軌兩宮;而仁順無徵,春秋卅,正光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薨於金墉。”按志文載,司馬顯姿是因世宗皇帝死了,“情毀過禮”而死。其實,皇帝嬪妃眾多,司馬顯姿不定與皇帝有多深的感情,不至於情傷而亡。作為第一貴嬪夫人,皇帝死後,本當“母訓眾媵,班軌兩宮”,司馬顯姿何至於在皇帝死後五年,在正光元年(520年)憂傷而死呢?

這與當時胡太后專權,當時朝廷混亂,爭權鬥爭激烈分不開。即使當時的高英高皇后也被胡太后逐出後宮,出家為尼,最後借天象變化害死。 高英出家時,胡氏還是胡太妃,五個月之後,晉升為太后,從此以後大權獨攬,直到引發河陰之變,葬送了北魏。

司馬顯姿雖貴為貴嬪,但父親司馬悅已死(508年,司馬悅在豫州城中被白早生叛軍殺害),朝中無人可依。在世宗宣武皇帝死後,司馬顯姿當是既畏自身的安危,又對胡太后當權,禍亂朝廷無能為力,故憂傷而死。


晉宗室女,北魏帝嬪,三十歲憂傷而沒


晉宗室女,北魏帝嬪,三十歲憂傷而沒


晉宗室女,北魏帝嬪,三十歲憂傷而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